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立新 《学语文》2008,(5):49-49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丰富、意境空灵、意蕴雅致,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广阔的艺术理解空间和文学欣赏再造空间。婉约含蓄、气象万千、飘逸洒脱、情韵飞动是我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为古典诗词增添了无限光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的阅读与欣赏的评价中。要求:“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的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有独到的感受和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学生阅读古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同时又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义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高中新课标对诗歌课堂有这样的评价标准:"诗歌课堂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有独到的感受和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等。"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也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喜欢诗,爱读诗,真正提高诗歌阅读能力,在古诗歌教学中做一些有效尝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对于朗读,新课标各个学段都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正确、流利”比较容易做到。何为“有感情”?新课标(修订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林希 《神州学人》2007,(3):26-27
2007年元旦刚过,我就收到了一张精美的邀请卡:画面上是一片别致的树叶,下面印着“Blattwerk”——吴霜个人作品展。对吴霜,我并不陌生,她是我的同事,学校的绘画老师,待人谦和,教学有方,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可是她什么时候又和树叶打起交道来了?Blattwerk在德文中可以有两种解释:“树叶作品”或者“纸张作品”,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于2007年1月9日参加了吴霜个人作品展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的杰出作家。他的作品今存的很少,只有赋二篇,诗十四首。左思传下来的作品虽然很少,却能传名千载,甚至声名赫然。这自然是由作品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决定的。左思的诗文在当时就得到一些著名文人学士的崇高评价。他的《三都赋》刚完成,请张华看,张华说:“此《二京》可三。”皇甫谧见到,亦为之“嗟叹”。后来谢灵运说:“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钟嵘将其诗列为“上品”。刘勰关于左思的论述不  相似文献   

7.
学术工作的核心是生产学术作品,学术评价机制的核心是对学术作品的评价。建立一个科学、公正与合理的代表性作品的评价制度,关系到高质量作品能否得到承认,关系到评价机制是否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这个问题实质上也成为改善目前学术生态大环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诗文阅读板块,是高考重中之重。文言文复习,易枯燥、乏味。新课标要求:“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9.
聚焦本科教育质量:重视“学生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大学水平评价和排行,主要关注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知识创新贡献.其负面影响在于用学术追求代替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导致了“失去灵魂的卓越”.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但评价往往注重大学的物力、财力、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学术成就、图书馆与实验室的现代性和充足度等等.这些因素对本科教育影响很大,但都只是教育质量的“替代物”和“输入物”;其实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条,在于“学生投身学习”!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学习消极、被动和茫然,甚至近40%的最终学业失败.学生能否“投身学习”,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授能否投身教学,能否密切与本科生的接触与交流,能否对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做出敏锐反应,能否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大学质量评价必须聚焦大学的教与学,必须将学的“投入度”和教的“满意度”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品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演绎的课堂环节之一,它能否有效开展对教学效果的保证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尤其重要。当前课堂作品评价过程还存在诸多不足。Showing Evidence简化版工具的运用有利于作品评价环节的良好开展,并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能否运用点拨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多视角”观察事物,“多方向”思考问题,是能否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写作状况的关键.所谓“视角”,就是指能反映客观事物基本特征的某个侧面,也就是看问题的着眼点。一篇好的作品,是作者引导读者透视生活底蕴的窗口,洞悉理性天地的灯塔,领略情感世界的桥梁.就写作而言,“视角”的选择,不能不说是衡量作品高下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和决定其成败得失的一个极有份量的砝码。  相似文献   

12.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档案袋在英语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袋评价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习成长记录袋评价”。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中小学开始使用,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档案袋”的英文解释是portfo,l有i文件夹、公事包或代表作选辑等多种含义。档案袋的定义有以下共同的特征:①档案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的作品。②这些作品是经过学生的判断和精心选择的,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③档案袋为学生提供对自己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一、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较之传统的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有其突出的优势,它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考点解读】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继续将古代诗歌的鉴赏,置于“古代诗文阅读”之列。对于“古代诗文阅读”中“鉴赏评价”一项的具体要求有二: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古代诗词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论。所谓初步的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  相似文献   

15.
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存在着迎合“市场文化”低级趣味,“精英体制”的“压榨”、“形式主义”的“怪圈”等时代弊端。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品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文状态,作品反映生活的角度和对艺术语言把握的准确程度。生活永远是艺术主源,因此,真正的架上艺术家应该永远贴近生活,而大可不必改换门庭,追赶时髦。  相似文献   

16.
叙述分析评价感想谈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不同写法湖北仙桃中学胡振富析”的目的是来论证作者对作品的“评价”的。读后感的“分析”与文学评论的“分析”不同,它只牵涉到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一般不涉及作品的艺术成就,且其目的只是为了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分析,从而引出或论...  相似文献   

17.
孟祥杰 《教育文汇》2011,(10):19-19
“一票否决”是悬在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尽管出台了“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规定,但真正落到实处的能有多少呢?当高考、中考成为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论英雄”时,谁还能想到“单纯”以外的东西呢?中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学习日近八成睡眠不足,周末也有超过七成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我们有没有去想到学生的生存状态何以如此堪忧?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它告诉我们,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其收效有多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诗歌被形象地称作“一团永不生息的火”、“心灵的音乐”,它具有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形式完美等特点。“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中应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体验,展示自己的个性”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运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三篇作品的比较研究,指出能否在政治小说中揭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理内涵是政治小说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