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考,即初中毕业时的升学考试,通常是指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考试,它既是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选拔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中考测试无疑具有甄别和选拔两重功能,历来被看作是初中教学的“晴雨表”,多少年来一直左右着初中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考什么,怎样考,用什么样的题型考,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策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考试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随处可见.学校考试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还在学校管理、学生辅导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考试本身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教育作用.但是,现在仍有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够端正,把考试看得至高无上,使考试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一切为了考试的不良现象.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专长,往往陷入“题海”和书本的死记硬背之中,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害了学生身心健康.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策.其中谈论较多的是要减少考试,更有甚者提出要取消考试.  相似文献   

3.
钟泽海 《青海教育》2002,(10):15-16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观念上,逐渐形成了教学跟着考试走,考什么教什么;高考是指挥棒,学校一切工作跟着高考转的思想。教育教学跟着考试走,围着高考转,对具体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并没有多大过错,因为在人才的选拔上,考试还是主要手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基础教育各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通过改革,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才能适应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4.
考试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可以说,没有考试评价的教学,将不成其为教学,关键是怎样考?考什么?师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试评价?为了使考试评价对教育教学起着较好的导向和指导作用。我们对其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以2001年小学毕业生数学素质测试题为例说明我们是怎样改革考试评价,促进教育创新的。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现在的教育到底是考学生还是考家长?如果说是考学生.那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有悖于教育发展规律的不和谐音符又如何解释。有些学校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教育的短期行为,在教学中,不愿花大量时间去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而是急功近利,大搞题海战,进行应试性的强化训练。以致于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家长成了陪考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中小学生因考试成绩欠佳而郁郁寡欢 ,有的遭父母的无情斥责 ,有的饱受皮肉之苦 ,有的甚至厌世轻生。应试教育令许多学生视读书为畏途 ,视本属乐园的学校为牢狱。许多学校和家长也视应试教育为洪水猛兽。应试教育在许多学校表面遭到鞭挞和谴责 ,暗地里却大行其道。是什么原因使神圣的学校变得表里不一呢?个中必有难言之处。一、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所谓应试教育是指以考试为目标 ,片面追求考试高分 ,围绕考试升学构建教育体系 ,安排教学内容 ,考什么教什么 ,偏重智育 ,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技教育 ;在高分压力下学生…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它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教学质量的评价;它也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对于以培养生产一线、有一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劳动为教学目标的中职教育来说,传统的、单一的,以试卷成绩定终身的考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检验教师工作效益和学生学习质量,使学校获得正确反馈的重要手段.在教师们的心目中,现在考试仍然起着教学指挥棒的作用.考试考什么,他们在教学中就重视抓什么;怎样考,他们  相似文献   

9.
肖桂生 《湖南教育》2002,(12):51-51
误区之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的教育。一谈起素质教育,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应试教育”。考试,尤其是高考成了“罪魁祸首”。其实,考试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怎么考,考什么。既然人的素质有高有低,那就需要一种机制来测评其高低,考试就是测试中的一种。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只是考试的形式变化而已。将考试一棍子打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的表现,会对教育带来灾难。没有考试或者说没有测评机制,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正确测评,就难以提高。误区之二:素质教育就是没有负担的教育。“减负”不等于不要负担,只是减轻…  相似文献   

10.
课改进入反思阶段,考试被加码重视.有些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直至行政人员,都被考试成绩串并在一起,只要考试成绩不达标,相关人士都将被单列管理.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只能为考试服务,阅读教学呈现出独特的“风景”:教学纯粹为考试服务,教学内容是考什么教什么,教学形式是考问,教学结果是乏味,没有语文情趣.  相似文献   

11.
考试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李功熹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闭卷笔答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成绩考核——考试,是目前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和颁发毕业文凭的主要依据。考什么内容,采用什么形式考,体现了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解和把握。考试不仅...  相似文献   

12.
<正>一、把好教学的质量关过去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是为考试服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科目不学甚至不开设,忽视了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学生的特长发挥不出来,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立足于社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是通过对思想政治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老蚌生珠思想教育,这是一门政治性、理论性和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背什么的现象。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是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病,这不但违反了教育规律和人本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也没有顺应世界素质教育的进步潮流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当今,许多家长埋怨:孩子初中乃至高中毕业了.连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汉字也写不好,更不用说别的什么一技之长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不少学校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不管你搞素质教育也罢.新课程改革也罢.只认定一个目标:上面考什么,下面就教什么。而非应试教育的书法技能,尽管《写字》课本期期发.书法课程天天有,却因其不参加统一考试.也自然就成了整个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摆设,一只花瓶。  相似文献   

15.
实践科目与文化科目考试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 ,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但二者作为不同方式的考试 ,又有着明显区别 :首先 ,出发点不同。文化科目考试在于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研 ;而实践科目考试在于以考促建、以考促配、以考促用。过去由于忽视实践学科教学 ,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和实践脱节 ,教师常常是“四个一”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科书 ) ,教师教的死 ,学生学的死 ,一张试卷定终身 ,考什么 ,教什么 ,学什么 ,高分…  相似文献   

16.
中考,即初中毕业时的升学考试,通常是指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考试,它既是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选拔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中考测试无疑具有甄别和选拔两重功能,历来被看作是初中教学的"晴雨表",多少年来一直左右着初中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考什么,怎样考,用什么样的题型考,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策略和方向,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和试金石.在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如何使中考这根"指挥棒"发挥正面效应,真正贯彻执行国家"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决定,纠正英语教学中"教、考两张皮"的现象,将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所谓以考促教,就是指通过考试促进教学。显然,这一种说法是针对一些特殊学科而言的,是指在少数学科教学普遍得不到重视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考试的手段来提高学校和教师对此学科的重视程度。如今,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而我国现行的中学物理教育的现状是:教的方法根据考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考试怎么考就怎么教,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一、把好教学的质量关过去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是为考试服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科目不学甚至不开设,忽视了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学生的特长发挥不出来,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立足于社会,有的学生回到农村不会种地,甚至连一些作物和蔬菜的名字都叫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评价体制的片面性,教学带有十分明显的功利色彩,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则丢什么,完全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把教学的全部目标和任务窄化为考试,把整个基础教育完全异化为"应试教育",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英语教学,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学生疲惫于题海战术中,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改革英语教学,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