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词语"超常搭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语组合形式,能够带来特殊的表达效果。学术界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涉及语法、修辞、心理学、美学、语用学等方面和领域,笔者探讨了这一现象的审美效果、交际作用、语法特点、修辞特点及语境理论等项内容,从多方面阐述了"超常搭配"的功能、特点和释义方法。  相似文献   

2.
词语搭配是指一些词与另一些词同时出现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实践中,人们为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经常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巧妙的改变词汇的搭配组合方式。词语搭配的变异是获得修辞效果的一种主要手段,主要体现在矛盾修饰法、移就、通感、轭式搭配、话语反讽以及隐喻等修辞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从修辞看词语超常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常搭配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从声音、色彩等方面入手调动词汇的各种因素,使其在特定语境中产生积极的表达效果。本主要从修辞方面阐述词语的超常搭配。  相似文献   

4.
词类活用的现象,修辞学家称之为“转品”或“转类”。实际上,词语活用还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们或多或少都与修辞手法相关联,如词语的借用与借喻、别用与别解、仿用与仿拟、缩用与节缩及词语的拆用等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词语活用既是对词语功能的发挥,对词语意义的丰富;同时作为特殊的修辞手段,它们在书面语和口语表达中起到了渲染词彩、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修辞作为语言科学的一个分科,与语音、词汇、语法这些语言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研究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是修辞的基础,恰当的修辞方法可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修辞对语音、词汇、语法内部的影响则研究甚少。事实上,修辞对语言的影响不仅仅在表达效果方面,还充分表现在语言内部的发展上。这个问题,我们只要就古汉语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格对词汇发展的影响作些初步的探讨,便不难窥见一斑。修辞在古汉语词汇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语的形成方面一一增加了词语数量,扩大了词汇处延。汉语跟其它民族语言一样,词汇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词不断形成、词汇量不断增加的总趋势。在新的词语的形成过程中,修辞往往起着一定的作用。首先,就复音词形成来说; 古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节为主的。但是,单音词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相互配合,孽乳繁衍出新的复音词,其中一些修辞手法的反复运用,就给单音词的这种配合与繁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词语的锤炼离不开语言事实的选择。不能把以病句为底子进行修改的作家的改笔当作词语锤炼的例句,而应该选择那些语法上本无毛病、进行艺术加工后表达效果更好的语言事实作为例句。这样,才能在词语锤炼这一层面上划清修辞与语法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词语的超常规搭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使用语言,不仅要求准确.符合语法规则,往往还要求鲜明、生动、形象。这样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打破常规.灵活搭配的现象就相继出现了。这种超常规的搭配通常借助修辞手段。就句子内部相关成份来说,这种超常规搭配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修辞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二、主谓间的关系;三、动宾间的关系。应该注意.运用词语的超常规搭配不可超出合理的范围。如果这种搭配没有合理的部分.即不能增强表达效果,也应视为语法上的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8.
研究词语的修辞效果,不仅要从词的意义、色彩入手,词语声音美所能达到的修辞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充分发挥词语声音的修辞功能,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切事物都有其共性的一面与个性的一面,语言现象也不例外,于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了词语打破常规、灵活搭配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上似乎违反了语言规则,其实是对语法通则有一定程度突破,显示出自己个性特点。本文通过对2008年第5期《小说月报》中的词语个性现象个案的整理归纳,从词类活用、新造词语和方言词语三方面分析了其中与汉语语法通则相悖的个案。  相似文献   

10.
修辞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知道,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修辞就是从表达方法、表达效果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语法运用的,即是从表现感情色彩、音律优美的角度研究谐音、叠音、语调、拟声、押韵、儿化韵等语音的协调问题,从词语的同义手段选用的角度研究词汇的运用问题,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句子的表达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词性作为词的语法属性,是由词的词汇意义决定的,或者说词性蕴涵在词汇意义之中,是词汇意义的语法属性蕴涵义。从语言理解与生成的角度来看,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是由句中谓词的意义决定的,谓词的意义决定谓词论元的句法表现,也就是说,谓词的词汇意义蕴涵着该词的配价功能等句法个性,而句法个性实质上是谓词词汇意义的语法功能蕴涵义,因为配价的实质是语义。  相似文献   

12.
词汇化形成的虚词是虚词的一种特殊来源,这种虚词与其成词前的非词形式同时共存于现代汉语之中,但它们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却大不相同。从副词“有点儿”和连词“可见”的个案研究可知,虚词与其非词形式的主要区别标志,一是内部要素语义是否融合,二是内部要素是否居于句子或短语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3.
对举格式在汉语中大量存在着,这是其它语言所不能及的语法现象。本文首先为这种格式下了定义,并且按照对举语句中语素或词的意义关系进行分类。随后与印欧语的代表——英语进行对比,从民族心理,语音特点及语言组织形式,语义表达功能三方面来分别论述对举格式的生成机制及在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可能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象声词长期以来被看作特殊词类,但对其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却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在与其他词类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探索了象声词的特殊性。认为象声词是特殊的语言符号.有着特殊的形、音、义,有特殊的语法功能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反义类聚(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的双方是在意义上具有矛盾或对立关系的聚合体,如果从更高层次看,它们是以"同"为前提或基础的.譬如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在音节数量、色彩意义、语法类别、语法功能、语法结构、语法单位层级、对举使用时的语境、词汇系统等方面都有"同"的因素.更何况,从语源上考察,有些反义词是同源词;从词汇系统中考察,有"正反同词"现象;从语用上考察,有语言义相反、语用义相同的言语现象.因此,反义类聚也就成了同义集合.由此还可推演出这样一个论断:凡是同类的对象在某方面都具有共同的"意义",就此而言,语言中的任何一种类聚都可看作同义手段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6.
反复修辞格在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运用。从语言单位角度来说,“反复”可以分为词语反复、短语反复和句子反复;从句子结构形式来看,又可分成紧接反复和间隔反复。由于英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必然在翻译中反映出来,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通。  相似文献   

17.
根据潜显理论,语言的存在形式有潜态和显态两种。潜态的语言包括潜词、潜句、潜义及潜语法等多种存在形式。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小至字词层面,大至句段层面,存在着大量的潜语言显化现象。本文以"杯具"等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修辞在潜语言显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潜语言显化常用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晋方言的入声字中,“圪”字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字。它作为词头在晋语词汇的构词中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表义功能。“圪”在晋语中有个特殊的用法,它常常作为虚词用于名词、动词、量词和形容词前表示“小”和“稍微”的意思。文章试图通过对“圪”头“小”义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描写和研究,从而深入探求“圪”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淮北方言词汇在词义(即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词形和词源三个方面都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并在语法、语用等方面有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语言中数字的语义模糊性表达以及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无处不在。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风格和力量,按分量而不是数量译词。模糊数字的翻译不能拘泥于数字本身的数值,而必须依托具体语境,悉心推敲原文的修辞特色,着重从文采上考虑,精心选择适当词语译出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