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教育究竟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议,随着比较教育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拓展,这一问题更是遭到人们的质疑,其中主要涉及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个根本性问题.从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来看,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由此可以把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具体描述为"三圈层、多交叉结构".因此,比较教育是一门既具有学科独立性又与其他教育学科相交叉的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近30年来国内外比较教育研究的范围。第二部分从区域和问题两个问题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重点。第三部分提出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自为性 ,教育比较研究需要直面教育发展 ,增强研究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要增强学科的自我意识 ,比较教育学科建设需要直面教育比较研究 ,加强反思和建构。为此 ,两者需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开放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价值问题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比较教育的价值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从认识比较教育自身、明确比较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增强比较教育的学科凝聚力,以及有助于比较教育自身理论的构建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比较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布列钦卡"教育概念精确化"和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为当前"比较教育学"化解身份危机、开展学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示和参考。澄清"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学"这一对核心概念,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而从对象与内容、方法与方法论,以及价值与地位三个维度对"比较教育学"进行反思性的"元研究",进而建构兼具理论解释力与现实指导力的"元比较教育理论"体系,乃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目标导向和学术旨归。  相似文献   

6.
2007年,中国比较教育学者仍然十分关注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他们就当代国际比较教育研究的动向、中国比较教育在危机中的发展、比较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学会建设与学科发展、比较教育学课程的设置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究。本报告以2007年教育类权威期刊《教育研究》和国内主要比较教育学专门期刊《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论文为依据,对2007年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比较教育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践行"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宗旨,研究成果迅速增加,实践层面不断取得新成就。本年度报告就比较教育的性质归属、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以及比较教育研究中的语言问题和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以2006年《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三家期刊上发表的26篇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论文为依据,对2006年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之前以“教育旅行”起家的比较教育、20世纪60-90年代多措并举下的比较教育学黄金期以及21世纪以来重回国际舞台、复兴比较教育学时期。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依其特点可分为比较教育学的奠基者、国际化推广者以及传统的反思与捍卫者。意大利在比较教育学学科基础建设方面较为完善,主要包括学会、期刊、出版机构以及高校四个部分。意大利比较教育学体现出延续“教育旅行”的传统、重视翻译国外比较教育学著作以及积极加强同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的联系与合作三个特点。未来意大利比较教育学需在高校重视度、期刊建设以及语言交流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育的学科地位与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比较教育学界的一个本体论问题。本文主要从方法论建设重心的转移、重视教育传统因素对建立本国独特的比较教育话语体系的积极影响以及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应注重本国的教育"输出"这三方面,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进行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大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2年10月14日至16日,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是全世界比较教育学者的一次盛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化与教育改革”。来自五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共收到论文98篇。大会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在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比较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性问题、世界著名比较教育学家的比较教育思想、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建设、比较教育研究的人员和学术期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果。本报告以2009年全国教育类权威刊物《教育研究》和比较教育学专门期刊《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刊载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的论文为依据,通过分析其中的重要理论与方法问题,对2009年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论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the value of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is widely recognised, there is little consensus about the specific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Quantitative tools outlined their relevance for addressing comparative analyses since they are supposed to reducing the complexity, finding out and graduat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tiations, and improving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results. Nevertheless,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comparative data hampers statistical comparative analyses, and data and statistics might be seen just as complementary analytical tools. This paper has a twofold aim. Firstly, it addresses key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for accurat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Second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using measurements in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issues to be addre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the metho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quantitative tools.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以2010年全国教育类权威刊物《教育研究》和比较教育学专门期刊《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刊载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的论文为依据,通过分析其中的重要理论与方法问题,对2010年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论题进行述评。2010年,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在对比较教育学的宏观审视、中外比较教育思想、当今比较教育的时代背景、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与方法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展开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14.
莫尔曼是美国比较教育学家,他通过划分文化区域,创建文化区域理论模型进行比较教育研究。莫尔曼的文化区域理论模型主要由长期影响因素及重要问题组成,他运用案例研究说明了其文化区域理论模型的运用。莫尔曼的文化区域理论模型使比较教育研究趋向系统化和更加科学化,其科际整合的思想对今天的比较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明显受制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其中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统计数据分析及国际比较研究,用数据分析了学前教育在财政投入总量、财政投入结构及财政投入分配上的实际状况。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明显存在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结构失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includ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comparative policy studies with an aim to understand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in relation to the logic of na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to grasp the ongoing reframing of teacher identity and teaching as a result of the policy activities of ‘new’ and coordinated international actors. This special issue aims to contribute to a continued qualified investigation in curriculum issues at the various levels within the public education system, as well as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movements, affecting public education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nations. A ‘comparative curriculum research’ inspired by theories and methods from comparative education might be helpful in this endeavour.  相似文献   

17.
‘Environmentalizing’ curriculum in Brazil is a worthy goal of global educational reform for sustainability but is challenging given the limits to rational change thesis already argued in critical social science and post-structural deconstructionism. The federal government mandate to environmentalize undergraduate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s poses the question of which aspec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re conducive to change. ‘Nature’ sports, or outdoor/adventure activity education, is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 In Australia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environmentalization of ‘old’ physical education outdoor activitie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iscourse practices that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outdoor education and are designed for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In this culturally comparative light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for curriculum change in environmental, outdoor and physical education, we examine the potential for change in Brazilian approaches to physical and sport education by critiquing broader ‘environmentalizing’ issues as they have occurred historically within the Australian outdoor education context in the university and secondary schooling sectors.  相似文献   

18.
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性是比较教育学的基本属性,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学科性质的争论,并出现了领域论、学科论、领域和学科双重论、跨学科论等观点.跨学科性是科学研究所具有的一种普适性,比较教育研究跨学科研究是由教育的复杂性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方法多元性、全面性、区域差异性等特征.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的具体表现应该是比较教育亚学科群的建构,如比较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政治学、比较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政治经济学、比较教育文化人类学等.  相似文献   

19.
虽然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关于比较教育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就对“比较”的认识,比较教育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以及比较教育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Developing plausible explanations rooted in theory and supported by evidence is a challenge for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ider how comparative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might develop accounts that allow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o enhance explanatory power.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can advance explanations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and why, as well as 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occurrences by drawing broadly on realist scholarly traditions. Rather than prioritising a methodology, the field should prioritise essential questions and address them with all appropriate empirical tools. Avenues for explanatory research include bounded case studies, multi‐method investigations into specific phenomena, mechanism‐based approaches and macro‐soci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