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新闻出版报》1989年4月29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醒目文章,题目是《“附报”——一个新话题》,引起了新闻界同行们的注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时年仅23岁、跨进新闻界不到两年的《宜昌日报》编辑胡学军。这位师专中文系毕业生,从事编辑4年来,已发表新闻作品400多篇,20多万字,其中省么上1。万多字.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10多种新闻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2篇。近三年来获省级以上新闻奖5次,论文奖2次。  相似文献   

2.
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8月中旬在北京评选揭晓。江西省《赣中报》副总编辑简秋雄写的《假如我办县(市)报……》一文获一等奖。获二等奖的论文有5篇、三等奖11篇,另有40篇被评为入选作品。“怎样办好县(市)报”征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物资报社为推动社内新闻学术活动的开展,提高编采人员的业务素质,借《中国记者》编辑部举办新闻论文有奖征文之机,从1989年8月在报社内举办了新闻论文有奖征文活动,三四个月时间里,30多名业务人员中有17人写出论文应征。论文按内容分:探讨新闻体制、观念、队伍建设变化与发展的5篇,解析新闻报道传统与改革、创新关系的2篇,探讨采写经济新闻规律的5篇,结合本报实际对某项工作进行分析与评论的5篇。年前经由7人组成的评委会评出优秀论文6篇。这6篇论文已送《中国记者》应征。报社领导认为,征文活动有助于养成报社职工研讨业务的风气,计划今后每年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用“第二人称”写作的新闻屡见报端。《新疆军垦报》1989年全年仅用4篇“第二人称”新闻稿,去年上升到10篇以上。在结构上,有通篇用“你”的,有在导语中用“你”的,还有在文中插用“你”的,消息中用“你”,通讯中也用“你”。鉴于此,本文对“第二人称”新闻作一番探讨。“第二人称”新闻具有接近性、亲切感《新疆军垦报》1990年4月3日二版上的一条消息是这样写的: (眉题)你想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吗? (主题)八毛为你推出五十种新颖面料石河子讯你想让自己的衣着更加华美吗?你  相似文献   

5.
10月20日,河南省第四届优秀新闻论文评出结果。50篇论文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25篇。本刊发表过的《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陈锐,1990年6期)、《试论案例报道》(郑修鹤,1990年9期)、《试论地市报的特殊性及其功能》(宋景芳、李文洪,1991年7期)、《也谈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李汉岑,  相似文献   

6.
1997年。是我们松藻矿务局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高产优质”的一年。全局147人在中央省市主要的“九报一刊”上发表各类新闻稿1200篇,夺得了重庆市煤炭系统的”重煤杯”新闻意赛(甲组)第一名。实现了(1995──1997年)的第二个“三连冠”。其中;各版头条115篇,在《人民日报》上搞5篇,《经济日报》上稿7篇、《工人日报》上稿72篇(各版头条25篇)、《中国青年报》上稿3篇,这在我局新闻报道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闻业务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突破。去年,在重庆煤炭系统首届新闻论文评选中.我局有8篇论文获奖。这标志着我局新闻报道工作已…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编辑部联合地市报社,自2002年6月以来已连续举办了3次《地市县报人·我的得意之作》征文活动,刊登了许多新闻精品,交流了不少新鲜经验,使广大读者为之耳目一新,尤其是新闻工作者从中受益匪浅。本人自1991年至今,每年都有一件作品荣获福建省新闻奖一等奖。其中称得上“得意之作”的算是《老台长的饭菜钱》。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如有的同志所说,是在办公室里“信手拈来”的。有同事问:“能在全省获新闻最高奖的作品有如凤毛麟角,你怎么可以信手拈来呢?”回顾总结起来,这篇作品能获奖,有以下3个特点:一、针砭时弊。任何一篇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园地     
《军事记者》2006,(6):68-68
本刊两篇论文入选《中华优秀新闻论文精编》本刊讯由牛明汉撰写的分别刊于《军事记者》2005年第4期和第6期的论文《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和《用新闻促进“和谐”》,入选了《中华优秀新闻论文精编》(2005年卷)。其中,《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以人为本》还荣获该年卷一等奖。《中华优秀新闻论文精编》(2005年卷),共选收了各级报刊、网络传媒等刊发的优秀论文作品120余篇。本刊的这两篇论文被列为开卷的头两篇。34名部队报道骨干被选送军报学习本刊讯李俊琦报道:5月12日上午,来自全军部分旅团以上单位的34名新闻报道骨干齐聚解放军报社礼堂报…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馆学报》与《情报学报》的比较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引文引文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衡量专业期刊吸收能力和渗透能力、发文质量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指标。现在,无论《A报》还是《B报》都越来越重视引文的巨大作用(见表10。其中:①《A报》1957-1989年、《B报》1982-1989年的数据引自文献,1990-1994年的数据引自文献;②“A”代表《A报》,“B”代表《B报》,“√”表示肯定性选择,“(?)”表示起伏不定,“—”表示发展平稳或数值相近)。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业余通讯员,写稿30年,每年都有百余篇稿件被采用,不少稿件被评为优秀稿件。1990年1至10月份,我写的稿件不仅有140多篇被采用,还有8篇先后在《新华日报》、《父母必读》杂志、全国24家电台联办节目、《经济新闻报》、市电台等新闻单位举办的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此外,我还发表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论文和成果7篇。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市民朱虹诉医生陈贯一、上海科技报社侵害肖像权案引起医务、新闻和其他各界人士的关注,除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和本刊(见今年第1期《沪七起新闻案述略》一文)作了报道外,《民主与法制》(北京)《法律咨询》(北京)《政治与法律》(上海)《新闻知识》(陕西)等刊物还发表论文、通讯,表达了各种不同意见。一些医务界、新闻界、法律界人士对此案进行了讨论或议论。 1989年5月5日,上海科技报在健康版“专家门诊”专栏上发表题为《眼科老中医陈贯一诊治重症肌无力症疗效好》的医学科普报道。这篇报道是上海科技报的医学编辑根据陈贯一提供的关于治疗疑难病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青海乐都县地质四队崔海峰: 我从1985年开始订阅《新闻与写作》,现已按年装订。从订贵刊开始学写新闻、小说、诗歌、散文等,已在地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发稿100多篇。去年,我运用贵刊“小小说创作谈”的知识进行创作,在《中国地质报》的纪实小小说征文活动中,在总共刊登的70篇征文中,就有我写的2篇。贵刊有不足之处。从我订的这三年看,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漫画作品和漫画创作方面的文章。建议开设“漫画专页”和“漫画创作谈”栏目。新闻摄  相似文献   

13.
一位在地区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的记者,不时为自己的新闻业务长进不大而苦恼。而1988年夏季,他的几篇稿件却连续在《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经济参考》报等首都的大报上发表。这些稿件中有一篇获甘肃省首届青年好新闻三等奖,另一篇获全地区好新闻一等奖,还有两篇被推荐参加1988年全国地区报好新闻评选和甘肃省好新闻评选。这位记者回顾自己业务实践的这一显著变化,心情异常激动。他于去年3月从遥远的陇东山区致信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分部汇报他的收获,信中写道:“通过新闻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使我的新闻敏感和写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新华社举办新闻干部培训班,面向全国开展服务,实在是为各级新闻单位干了一件大好事。”来信者就是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分部第一期新闻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01,(1):14-15
田宏耀,中共荣成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中国海洋报》荣成记者站常务副站长。自1990年9月调入荣成市委宣传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业余写作,勤奋笔耕,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了3000多篇消息、通讯等多种题材的新闻作品,在地级以上新闻单位年发稿量最多达450多篇。先后有13件作品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单位举办的评奖活动中获奖,连续9年被《大众日报》社、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威海日报》社等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被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连续两年被中共荣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6.
有些通讯员常常叹息没东西可写,我想就此谈谈个人的体会。我是一名农民通讯员,1990年有100多篇新闻稿件被《农民日报》、《致富报》、《菏泽市报》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我觉得,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就会从各种场合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去年4月的一天,我在乡邮电所与人闲谈,听说我们乡王道沟行政村有位农民,从科研单位引进技术培育苹果盆景的消息。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新闻价值,便骑上自行车赶了十里多路采访了这位农民。此稿很快被《经济新闻报》采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对于记者采写新闻至关重要。蓝鸿文在《新闻采访学》一书中指出:“什么叫新闻敏感?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子能识别出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简言之,新闻敏感就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笔者1985年从街头拾来的一则新闻《商丘市居民争相购买窝窝头》,在商丘报刊出后,文汇报、北京晚报等报纸相继转载。这则消息被评为河南省广播电视系统好新闻三等奖,全国地报好新闻二等奖。《全国地报好新闻》一书登载此文时,赵远化同志著文这样说:“这篇连标点在内只有415字的消息,是一篇以新取胜、因小见大的经济报道。它向人们报告一件悄悄地闯入群众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新闻采写一得”征文评奖结果,于6月21日本刊编辑部召开的评委会上评定揭晓。“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从1990年8月至1991年5月,历时9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稿件500多篇。经过编辑部认真地看稿、筛选;评委们精心、审慎地研究、磋商、反复地评议,最后评出一等奖1篇(北京日报记者纪涛撰写的《功夫在诗外,新闻采写亦如此》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纪念奖15篇。这次征文活动涉及面宽,影响大,反映好。500多篇征文来稿作者,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青年纪检干部,搞新闻是“半路出家”的。 1990年初,我萌发了想写新闻报道的念头,正当我苦于没有老帅指教时,从报上看到了订阅《新闻知识》的消息,我就立即自费订了《新闻知识》,从此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期刊物我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特别是“新闻写作”、“通讯员经验谈”、“采写体会”等栏目的文章,我一篇也不放过,总是反复地阅读、记录、琢磨,掌握其要领。我还注意学以致用,坚持经常“练笔”,并将习作寄给有关报刊和县广播站。到1990年底,半年时间《商洛报》就刊登了我采写的8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1989年第6期所载《一件往事》追述了40年前翻译毛泽东同志《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文献的始末。显然,这是一篇颇有史料价值的回忆录。美中不足的是,这篇回忆录的背景介绍部分有欠准确。文章写道:“1949年7月1日下午,大雨滂沱,但是并未能阻止数万名党团员干部在北京先农坛集合,兴高采烈地参加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纪念会。”这一段中除“北京”应为“北平”这一笔误外(此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