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道德经》作为在西方世界拥有最多译本的中国典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对其进行解读,创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翻译文本。毫无疑问,《道德经》在西方的译介促进了中华道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因此,对《道德经》的翻译史进行梳理,探讨其翻译传播的文化效应,能够为其他中华典籍的译介研究提供一丝参考,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全面弘扬。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经过百余年的译介,在英语世界已有一席之地。通过梳理《孙子兵法》英译史,探究其译介模式,可以发现,在中华文化典籍对外译介中,译介主体宜选择熟悉源语文化的目标语译者;译介内容要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译介途径宜寻求目标语国家知名度和信誉度高的出版社;在译介受众方面,要注重读者反映,组织有效书评资源;在译介效果方面,要循序渐进。这些可以为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文娜 《黑河学院学报》2023,(9):109-111+132
作为道家文化精华,《庄子》英译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英文版蔡志忠漫画《庄子说》在海外的畅销为中华典籍对外传播提供了崭新的路径。学界对《庄子》的英译研究多以语言模态为主,而对其他模态构建英语语篇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以英文版蔡志忠漫画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模态视角,结合文字和图像模态及图文关系探讨该译本的翻译策略,旨在分析该译本的成功之处,以期为其他中华典籍的译介提供借鉴,促进中华典籍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陈烨 《现代英语》2023,(22):86-8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大都植根于中国古代典籍,其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就是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提倡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今天,对比研究有代表性的译本,可以从其翻译策略的应用中窥见其背后翻译的思想和目的,这对中国典籍的外译也是有所启发的。因此文章以阿瑟·韦利和林语堂的翻译版本为例,对比研究两位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归化异化策略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是世界翻译史上除《圣经》外,译本最多的典籍之一。法国则是西方世界第一个回应其翻译召唤的国家。1842年首个《道德经》法语全译本的出版,带动了整个欧洲重新认识中国哲学家老子、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在此后的三个世纪里,《道德经》在法语语境下的传播,经历了以学术化翻译为开端、以大规模复译为发展、以跨文类衍生创作为特点的三大历史阶段,与目的语文化不断交流互动,生成了丰富的译本形态,成为中国思想、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译介与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大中华文库》作为实施"中国文化外译"国家宏观文化战略的重大译介工程,受到译学界的高度关注。论文针对译学界对该工程的某些质疑,就《大中华文库》对外译介工程的重要意义与多重价值进行了探讨,进而结合《大中华文库》的译介与推广,就中华典籍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思想文化典籍翻译的译入和译出问题上,译者们观点不一。中国《论语》《道德经》和西方《圣经》皆为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文化典籍。通过与《圣经》翻译历史和现状的对比翻译,分析探究中国思想文化典籍翻译历史不尽人意的深层社会、历史原因,并从马士曼、马礼逊两位被译者熟知的双语翻译家身上反思自己作为中国译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道德经》揭示了深刻的内涵信息。在其译介过程中,各种权力的介入对《道德经》的英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西方目前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具体翻译手法,讨论了译本中各种权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9.
王基逢 《教师》2011,(2):116-116
作为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道德经》揭示了深刻的内涵信息。在其译介过程中,各种权力的介入对《道德经》的英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西方目前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具体翻译手法,讨论了译本中各种权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影视剧引用中国典籍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诉求和西方文化丰富与提升的需要。通过分析《道德经》《孙子兵法》两部中国典籍在美剧中的引用翻译,可以看出美国影视剧引用中国典籍主要受剧情要求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译者应当在翻译时注意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做到增减有度,准确、高效,保证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亚瑟·韦利在翻译《道德经》时提出,哲学文本的翻译重在其思想内涵的传递,采用的翻译策略应该是“史学性质的”,是一种“文字翻译”。然而,韦利的翻译并没有摆脱前人的影响,尤其是基督教二元对立的超越观念仍然渗透在其中。通过考察五个《道德经》英译本中对“天下”一词的翻译,可以从中得见韦利的翻译策略和文化用心。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通过对《道德经》英译本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和接受等的情况。由于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道德经》文中大量运用的排比、对偶和回文等修辞格,成为翻译的难点和研究的重点。文章选取以帛书本为源本,以世传本为参考的刘殿爵译本,通过举例分析,就该译本如何采用直译、意译和弥补等翻译方法,对原文形式进行重塑作出讨论,总结其翻译语言的艺术特点,并从中观察古籍英译的某些共同特点和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继续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既可以展示中国文化,又可以丰富英语语言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共存。但《道德经》的某些英译本,当涉及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很多文化意义不是丢失就是被曲解。作者比较《道德经》两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发现理雅各(James Legge)较好地处理了《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与其相比,威利(Arthur Waley)则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一向被视为道家学说的集大成和经典之作,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时期,文化背景之下,先后出现了很多译本。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新的视角,对其中三个英译本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翻译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以古汉语写成,多为三言、四言韵句,偶尔有些散句,是当之无愧的哲化诗.这里从阐释学视角出发,选取同时期不同译者的第一章译本-Arthur Waley(1934)和林语堂(1942)为文本材料对比探讨他们翻译的异同并分析他们译本的合理阐释,最后得出由于道德经原文本的开放性,在阐释多样性的空间里,一个合理阐释应包含有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关系.合理阐释的无限与有限的有机结合,可以为以后的诗歌翻译活动提供更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是动态的,它必须与时代、人类的精神和语言的发展同步.人类的理解水平、精神需求的水准、语言发展的进程等是文学翻译过程中重要的动态内涵.<道德经>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被世人瞩目,随时代发展,我们有必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阐释其思想,这就是典籍重译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数字是汉语、汉民族以及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并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计算。它是先民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结果,是先哲思考、体悟宇宙自然、人事变换的成果,这在《周易》《道德经》等传统经典中都有所体现。对汉语数字进行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是非常有意义的。以汉语中的○、一、二、三共四个数字为例,结合《周易》《道德经》《淮南子》等经典,探讨它们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是最佳关联实现的过程,即听者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下的翻译,同样追求最佳关联。《道德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以《道德经》的第九章为例,分析如何更好的翻译过程中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全球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格局的变化使《道德经》受到关注,道家大众读物大量出现。死The Tao of Pooh即是其中佼佼者。作者本杰明通过虚拟的他与小熊维尼的对话及维尼的经历对“道”作了阐明。这本书中的“道”无法以言语表达,反对理性知识,推崇“无为”生活。这种对“道”的认识,源于当代西方社会对传统世界观与思维方式的反思,既表现出多元文化下对“道”认识的进步,但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西方文化的固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中由"道"及"德"、"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理念,沟通了先验世界与生活世界,实现了形上和形下的贯通。在形上层面,《道德经》表现为"道"的先验性、本体性、自足性和规律性;在形下层面,《道德经》表现为"德"对"道"的分享、得道者得天下、天道与人道的贯通。形上和形下相互贯通体现为"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