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tel昨天表示,自2000年以来一直作为该公司旗舰台式机处理器的品牌名奔腾四(Pentium 4)将在Intel正式推出第一款双核台式机处理器之后荣休。Intel是在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  相似文献   

2.
从6月20日起,英特尔在中国销售的盒装台式机处理器将逐步采用中文品牌包装。据悉,首批上市产品主要面向渠道。  相似文献   

3.
提起Intel,人们想到最多的是芯片,但Intel公司的网络部门却正在迅速壮大,同时,Intel今年的重点也在围绕网络展开,这个变化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记者走访了Intel公司网络事业部经理柯文先生。 此次采访有四个主题: ·Intel网络部的架构和成立背景 ·Intel比竞争对手具备那些优势 ·Intel在网络方面发展的目标 ·两个新观点:三维视角看网络、三种市场拓展模式 Intel网络部门的架构和成立背景。一提起Intel,几年前人们想到的还只是芯片。因为它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产品了,而标志着Intel一直在推动整个工业的发展。大概在93-94年,Intel开始在网卡上做工作,因为Intel看到电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当一台电脑处于孤岛状态时,只能发挥自己的能量,一旦连入整个网络便可以共享各种信息,实现一个信息点连入世界任何角落的梦想。1994年,Intel组织推动快速以太网联盟,推出了10/100Mbpc网卡或叫快速以太网卡。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Intel发布了全新的服务器平台Bensley。这是一个对Intel意义重大的平台.因为Bensley平台与基于该平台的双核服务器处理器Dempsey(5000系列),以及Intel随后推出的采用全新酷睿微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Woodcrest(5100系列)的发布,让Intel摆脱了之前服务器处理器市场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5.
Intel目前正在向Macintosh长期盘踞的电子出版和图形市场发动猛烈的进攻。随着传统的印刷出版业转向在线信息传播,Intel欲借Internet的风行,使自己的平台更具吸引力。Intel公司PentiumPro系列微处理器产品市场经理RichardDracott说,Intel的努力包括争取第三方软件厂家为Intel平台开发软件,在某些情况下还为这些厂家提供开发费。此外,1血d将继续推进其微处理器产品系列,以吸引内容(content)制作商和出版商。业内观察家指出,Intel平台上在入侵目前尚没有明确界定的出版业市场,这个市场中有报纸和杂志一类传统的印刷出版商、WW…  相似文献   

6.
Intel Developer Forum(2005年Intel信息技术峰会)10月27日至2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两天的会议日程中,除了亲临现场的Intel各事业部高管之外,Intel各项新技术、新研究成果在主题演讲上的依次亮相,以及在国际会议中心多个楼层展区的展示,都吸引了开发者和媒体的注意。大会开辟了多个针对各项技术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会,与会者可以与Intel及其合作伙伴的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相信,参加此次会议的开发人员将会有丰富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9日,Intel发布了中文名字为”酷睿”的新款双核处理器。作为Intel“欢跃(Viiv)”平台和代号Napa的下一代“迅驰”移动平台的核心组件,“酷睿”再次帮助Intel向人们展示了其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8.
浅谈PC务器     
PC服务器是基于PC机的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与其兼容的处理器芯片的服务器,义称IA(Intel Architecture位总线结构)架构的服务器。  相似文献   

9.
《信息系统工程》2007,(4):19-20
3月27日,大连市政府与Intel公司共同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双方除了宣布Intel芯片落户大连的合作外,同时还签署了在大连创立半导体技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AMD只能依靠着"仿制"Intel的产品来谋求市场的一席之地。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AMD在CPU这个市场中肯定活不长,它迟早会被Intel挤出局。与那些曾经挑战Intel的业界同行们相比,今天只剩下了AMD。Cyrix被VIA收购了,Zilog、国家半导体、Transmeta等也最终淡出了处理器市场的竞争。继Opteron面市之后,讨论AMD能否生存下去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人们开始关心AMD是否有可能真正撼动Intel在处理器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五年前的3月16日是个标记,AMD公司发布的Athlon处理器率先达到了1GHz,在主频速度的竞争中首次超过了竞争对手Intel…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0,(4):63-63
东芝也开始将旗下笔记本电脑慢慢更新为Intel Core 1系列的CPU,Tecta M11是东芝商务笔电系列的一款,CPU已经全面更新为Intel Core i3与Core i5、预载3GB DDR3、320GB 7200转硬盘、14寸LED背光屏幕(分辨率1366×768)、GPU可用Intel Corei内置或NVIDIA NVS 2100M、WiFi、蓝牙2.1+EDR与ExpressCard,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2,(3):70-70
Intel率先为服务器市场带来了基于Sandy Bridge架构的E5~2600系列芯片。Intel称这一代Xeons芯片的性能将比前一代提高80%,节能水平也有所提高(每瓦效率提高约50%)。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工程》2007,(4):17-17
对于此事,Intel官方宣传的是它的战略,Intel公司官方认为他们奉行的是“倒三角”战略:最上面是中国经济,中间是中国IT产业,最下面才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07,(4):18-18
商人唯利,Intel考虑的是自身的发展,尽管跨国企业转移先进技术到中国已是大势所趋,但美国政府也许并不这么认为。按照Intel的最终规划,大连投建的项目采用90纳米技术,主要产  相似文献   

15.
2006年Intel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的Core微架构,并很快取代了市面上疲态已露的NetBurst微架构,成功地令Intel重新站上x86处理器产品的领导地位,并最终让Intel的“Tick-Tock”微架构发展战略站到了人们的面前。这个“Tick-Tock”微架构发展战略就是每一年都推出新处理器技术时,都会具备改良的微架构,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2000,(10):13-18
Intel系列  Intel Pentium处理器   Intel Pentium也称为经典奔腾(Intel Pentium Classic),它是真正的第五代处理器。早期的Pentium 60和66分别工作在与系统总线频率相同的60和66MHz两种频率下,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倍频设置,而且最初的部分产品还有浮点运算错误,因此它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后来的Pentium处理器采用了现在一直使用的“外频×倍频=CPU工作频率”设置,工作频率有75、90、100、120、133、150、166、200几种规格。   早期的奔腾75-120使用0.6微米的半导体制造工艺,后期120MHz频率以上的奔腾则改用0.35微…  相似文献   

17.
1999年2月26日,Intel公司正式推出新一代处理器—PentiumⅢ处理器。PentiumⅢ处理器的发布,可以说是Intel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产品发布,在世界各地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广告攻势和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活动。据Intel公司透露,关于PentiumⅢ处理器的全球广告与推广活动的资金预算为3亿美元,是Intel单个产品中该项预算最多的一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随处可见PentiumⅢ处理器的电视广告、平面媒体广告、户外广告以及收音机广告。那么,PⅢ好在哪里?MorganStanleyDeanWitter的半导体分析家MarkEdeltone说:“我想将来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8.
《电子出版》2003,(9):43-43
Intel原装主板给人一贯的印象是精致的用料、精良的做工、稳定、安全、高性能,今夏主板市场的焦点Intel原装865/875主板,在把前端总线提升到800MHz,将数据带宽提高到6.4GB/S,配合Imel Pentium 4 CPU,以技术引领高端主板市场的同时,继续保持着Intel原装主板特有的稳定性。 为了在性能上体现“优越”,许多主板厂商都在自己的产品上集成具有额外功能的芯片,并特别强调自己产  相似文献   

19.
杜威 《声屏世界》2012,(3):140-141
以娱乐之名点燃创意开放、合作和分工是贯穿整个IT产业发展史的"关键词",因此,Intel希望在自身不断成长的同时,持续为包括营销和渠道商在内的合作伙伴创造非凡价值。在Intel的全球战略中,中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进行销售和市场运  相似文献   

20.
《惧者生存》是Intel公司前总裁葛洛夫最近的一部新作。Intel公司为了能战胜竞争对手,为了自己的生存,从弱小到强大,所有工作人员一直处于一种恐惧之中。正是这种危机感,使Intel公司有了今天骄人的业绩。兢兢业业说的是人们对待工作心怀恐惧,勤劳无怨的样子。笔者觉得,用“兢兢业业惧者生存”来要求今天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同样是非常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