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来信》和《答读者》近来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又增多起来了,许多报纸都辟了专栏刊登读者来信。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翻开一些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好像有一个为大家所共同遵循的格式。从  相似文献   

2.
中央和地方报纸,都辟有《读者来信》专栏。唯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专栏办得较好,已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专栏,不但篇幅多,坚持每周的星期六有一整版、星期三有半版多,而且各版经常刊登《来信》外,还以丰富的内容,精心的编排吸引读者。各种小专栏  相似文献   

3.
一张报纸能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于这张报纸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程度。怎样拓宽批评报道的路子,增强新闻媒介的监督功能?我们从前年8月份以来,在《读者来信》版上增设了一个《公开调查》的新栏目,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一张报纸能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于这张报纸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程度。怎样拓宽批评报道的路子,增强新闻媒介的监督功能?我们《陕西科技报》从前年8月份以来,在《读者来信》版上增设了一个《公开调查》的新栏目,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由于职业关系,我常常翻阅各家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就是“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问题。报纸对新闻的时效比较重视,但“对读者来信”的时效,有相当多的编辑人员就不那么重视了。不少报纸把“读者来信”当成“长效稿”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8日,《经济日报》在头版二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封题为《铁路会不会拖小康建设后腿》的读者来信,并配发编辑点评《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这是多年来在报纸上很少看到的喜人景象,令读者为之感动。读者是报纸忠实的受众,报纸理应充分反映读者的建议和呼声。很多报纸开辟了《读者来信》专版,使之成为连接读者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往往一些很有新闻价值的“读者来信”,却被圈在了固定的专版中,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影响了“读者来信”作用的发挥。“读者来信”是一座“新闻富矿”,尚需慧眼的编辑们去开采。《经济日报》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  相似文献   

7.
通过发表读者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实行舆论监督,架起党和政府跟群众联系的桥梁,这是党报的一个特点,也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一个优势。 我作为河北日报《读者来信》版编辑,近两年来在采编来信反映的单个问题报道的同时,以来信为线索采写了一些从多方面反映问题的深度报道。这些报道都  相似文献   

8.
《陕西日报》在“读者来信”专版里,把省内外读者来信情况,分月进行综述,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继5月份公布之后,“6月份本报读者来信情况综述”又在7月12日的报纸上和读者见面了。这种做法是可取的。读者来信是报社编辑部来稿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写信人来自各个方面,反映的内容广泛,几乎天天有。有表扬、有建议、有批评。这是群众相信信任报纸的表现,是报社了解群众心声的渠道,是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发挥报纸监督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9.
一张报纸能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于这张报纸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程度。怎样拓宽批评报道的路子,增强新闻媒介的监督功能?我们从前年8月份以来,在《读者来信》版上增设了一个《公开调查》的新栏目,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一所谓“公开调查”,即对群众来信反映、揭发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运用“公开调查”的形式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拓宽读者的话语空间--读者来信版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霞 《今传媒》2006,(1):58-59
没有反馈的传播不是完整的传播。而影响反馈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接近和参与。对于报纸媒体来说,受众的反馈行为主要表现为读者来电来信。为了提高报纸的接近性和参与性,很多报纸纷纷开设了读者来信专版,以增强报纸与读者的互动。下面就选取在国内报界代表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两张报纸(《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对其读者来信版加以分析。一则来信竟然能够引起一个地方市县领导如此高度重视并促使他们亲力督促开展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行动,这是一般的信件做不到的,但是作为读者来信特别是作为《人民日报》这种权威性较高的报纸的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理论专版今年开设了一个《群众抒群言》的新栏目,刊登的都是群众撰写的短小理论文章,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理论宣传是报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许多报纸的理论版,被大而长的理论文章占据着,多年来总是一个面孔。这些“大块头”,领导干部没有时间看,群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报纸理论宣传的效果。《人民日报》理论版开设的《群众抒群言》栏目,是一个创新之举,为理论版增添了生气。一是为群众在理论版发表言论提供了一个新园地。报纸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理应广纳群言,反映人民心声。在这方面,《人民日报》理论版作出了有益的探…  相似文献   

12.
前一时期,我在处理读者来信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报纸所登载的有些新闻报道中,作为新闻五要素之一的地址没写或写得不详,读者纷纷来信查询。例如:《新华日报》1988年3月31日二版刊登《让更多的聋人回到有声世界》一文,介绍了海军南京414医院耳鼻咽喉科  相似文献   

13.
甘肃日报群众工作部,目前有11人,担负着报纸的通联、上访接待、登记分发来稿等日常工作,并编发《内参》和《来信摘编》两个内部刊物,同时负责采编每周一期的《读者来信》专版,还主编二版的《社会窗口》专栏。甘肃日报编委会要求《读者来信》专版以批评报道为主,群工部的采编生活充满了风风雨雨,既赢得了读者的信任,也备尝了个中酸辣苦涩。  相似文献   

14.
“读者讨论”是报纸进行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们“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鲜明体现。最近一段时间,报纸上的读者讨论有了新的发展:原来是偶一为之,现在办成了定期专栏,讨论话题也海阔天空,上自国家政策,下到生活小事无所不包。版位也越来越重要:原来一般是放在“读者来信”之类的群工版,如今许多讨论也堂而皇之走上头版。拿上海几家报纸来说:《解放日报》在双休特刊上展开了“大哥大应不应当进入校园”的讨论;《人民日报·华东  相似文献   

15.
美国报纸的评论体系大体上包括了Editorials(社论)、Op-Ed(社论版对页)、Columnists(专栏文章)、Readers'Opinions(读者来信)四种主要形式。其中,基于社论重要性之上,整个社论版被看作是报纸的灵魂和心脏。它在解释问题、引导舆论和提供信息并使读者得以就当下议题做出判断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美国人对社论的重视程度从社论的发表数量上也可窥斑见豹:《纽约时报》几乎每天都会发表三四篇社论,《华盛顿邮报》的社论每天也稳定在两三篇左右。同时,专门的Op-Eds(社论版对页)和Readers'Opinions(读者来信)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是读者的阵地,是他们抒发胸臆、纵论时事、扬善贬恶、设计问策的园地。因此,《读者来信》的策划方针有别于报纸的其它版面,它必须让广大读者成为版面的主角。 让读者唱主角,一是版面上“亮相”的应以读者面孔居多,让读者走进版面,走进专栏;二是让读者关心的内容成为版面的中心。《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版栏目的几次调整,都是“坚持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产、工作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句话,把《读者来信》版办成读者的挚友。如《百姓话题》、《呼声与建议》、《为您服务》、《各抒己见》等专栏的设置,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即使看似与读者关系不那么直接的《社会调查》栏目,也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典型性强、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的调研性报道。但反映的仍是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并不会冲淡读者唱主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8月4日第五版上刊出的报道:《四十九封读者来信转出以后……》,题材重要,角度新颖,读来令人有所感触和启迪。报社处理读者来信,正如编者在此稿说明所讲的那样:“除在报纸上发表和选登内部刊物  相似文献   

18.
四月二十二日,《新华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题名曰《杜绝假报道》。同时还发了两封读者来信,揭露王安蔚等人搞假报道的情况。《新华日报》这样做是必要的,值得称道的。凡是假报道,就要向广大读者公开揭露。这是由我们报纸的性质决定的。我们是人民当  相似文献   

19.
广大读者是我们报纸服务的对象。如果把读者称为报纸的主人,那么,读者来信,不论是反映个人的或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对工作、对干部进行批评和监督,都是人民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因此,认真对待和处理读者来信,办好《读者来信》专版,是报社编辑部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 那么,怎样才能将《读者来信》办得让群众喜闻乐见呢?我们以为,必须牢牢把握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即以读者为主体,不仅来信是读者写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 报纸越出越厚,不仅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报纸竞争是报纸质量、报纸版面各方面因素的比拼,因此报纸版面的形式创新和厚报的版面特色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作为报纸竞争的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