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学校而且对整个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席勒曾经对美育与和谐问题作过超前的思考,在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审美状态才能达到道德的状态,而这时人性才是完整的,社会才是和谐的。所以席勒的和谐思想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席勒是西方重要的美学家,对游戏与审美的关系作了专门研究。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审美游戏”那里才有,并将美育视为完善人性,拯救民族,实现自由的文化手段与途径。虽然他将美育视为沟通现实与理想的桥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乌托邦”色彩,但对当今人类而言,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秀宁 《美育学刊》2020,11(2):27-31
席勒对审美教育理论充满自信,认为可以经由审美教育通达人们梦寐以求的自由与道德相互协调的至境,并解决个人与集体、自由与自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重重矛盾。审美教育理论是席勒诗性政治中最具实践性的部分,席勒是“政治美学”名副其实的开启者。在席勒的时代,这是一个前卫、大胆、充满魅力的命题,也是一个后来给席勒带来巨大声誉和持续性地产生历史影响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席勒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使人性得以解放,人心灵得到自由,使人成为完整的人。而使人性和谐统一的惟一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席勒美育思想的提出,在我国当今社会建设人自身的和谐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的艺术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王小波的杂文世界中所凸现的对“消极自由”的向往和智慧的追求 ,其底色是英美经验主义的理性思辩力。他的思想世界是传统知识分子“自由之思想、独立之意志”的精神血脉在当代的延续。集冷静、宽容、思考与理性于一身的王小波既为当代思想界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提供了可能性 ,也身体力行地走出了一条“开满牵牛花”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批判地分析了席勒美育思想,论述了其美育思想于理论上的可行性.但由于其教育者和教育方式都是理想化的,而现实社会又复杂多变,人的本性难移,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席勒的美育思想只能是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作为近代教育界一位不容忽视的代表,他的教育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实现书院教育和谐发展、人才培养和谐发展、学堂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三个方面。张之洞的和谐教育思想为当今构建和谐大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体育和美育是互有联系,互有促进的.体育主要是锻炼人们健壮的体格;美育主要是要形成人的审美风貌.健和美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体育家和美学家都曾主张把体育和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土多德曾十分强调“智、德、体、美相结合,达到身心既美且善”.英国十六世纪的教育家缪卡斯特,提倡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融为一体,称之为“文体”,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德国十八世纪的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对美的形象的观察,对培养美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把体育和美育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在我国的教育和体育发展史上,体美结合具有悠久的传统.我国古代的“六艺”(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身与心的和谐以及国家与国家的和谐等。其中,关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等思想和理念,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这些思想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渊源,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贯穿于社会基本矛盾体系之中,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支点和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既要把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张力,更要注重二者的辩证统一。公平与效率统一于人对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统一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正确处理公平效率的矛盾是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和经济社会民主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从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东西方都是以和谐自由为主。西方经历了古希腊的美是数的和谐、理念的和谐、形式的和谐到德国古典美学的自由说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以中和思想为主,中和的内涵也就是和谐自由,可以说和谐为美的思想同样成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意义.儒家的“天人合一”,其主流精神是指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主、客未分的“天人一体”,而非以自然为本和表现为主、客分立关系模式的“天人和谐”.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种道德性命之学,其旨趣在于为人的生命存在确立形而上的根据.“一体”论与“形而下”的“和谐”论不仅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其分野亦标示着能否对中国哲学基本特征和其表征的哲学理路作出正确的把握.以“天人和谐”释解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是对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4.
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对情理和谐、情物相应的追求,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注重心理的和谐、注重“美”与“善”之间的相似,强调主观表现和抒情等偏于创作主体的因素,从抒发主观意志开始,凭借“意会”和“直觉”这些精神和心理的感悟力去创造形象,最终实现个体意志与客观规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迪尔凯姆关于转型期的社会团结理论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如下启示:重建集体意识,维系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科学分工;注重价值导向和利益整合并举;关注社会的微观结构;以动态平衡的新理念解决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和谐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老子>文本里,老子对和谐精神有着深刻的体悟.这体现在老子对万物的生成发展、人生的修身立命、社会的安定公正以及失去和争取"和谐"等问题的思考上,尤其是在"道法自然"思想里,这一精神蕴涵最为深刻.和谐是老子哲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行政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现代行政法与和谐社会具有平等、诚信、法治、公正与效率等共同的理念形态。行政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合,为现代行政法之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平衡论是现代行政法的基础理论。现代行政法在政务和谐、经济和谐、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并主要通过立法、程序规制、救济与监督、职业伦理规范等方式来进行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用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分析武术进奥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的"和而不同"思想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它强调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武术和奥运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两者可以和谐共处,相得益彰。两种文化发生联系是必然规律。武术进奥只能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举措而不能成为最终目标。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之路是以独立的形式为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