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是学生已形成和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的集合构成体。这里我们把每一个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之为认知变量。任何迁移的实现都是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为学习背景,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活动,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学习者认知变量是影响迁移的关键性因素,认知心理学提出了三个对学习的迁移有重要影响的认知变量:(1)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简称“可利用性”);(2)学生新面临的知识、问题与和它相关联的原有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在内容和组织上的可辨别程度(简称“可辨别性”);(3)学习者原有认知中起固定作用观念的  相似文献   

2.
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变量之一,就是原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和可利用性.也就是说,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数学知识如果与未知的数学知识建立了某种有机的非人为的联系,那么原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就会被激活,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同化新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认知心理学认为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变量之一 ,就是原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和可利用性 .也就是说 ,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数学知识如果与未知的数学知识建立了某种有机的非人为的联系 ,那么原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就会被激活 ,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同化新的数学知识 .类比是根据两个 (或两类 )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 ,而推出它们的其它某种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 .类比有助于我们探索解决问题 ,达到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 .正如天文学家开普勒说过 :“我最珍视类比 ,它是我最可靠的老师 .”教会学生如何类比 ,是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很多科学名词和科学术语,如果不在它们之间构建起一个有联系的“认知地图”,这些科学名词和科学术语将是一盘没有“生命力”的散沙,无从拾起,也无从用起。既降低了先前的学习效果,又对后续学习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在我们的培训中,应该引导和辅助受训教师把所学到的概念编织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结构网。  相似文献   

5.
联想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对研究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变量之一就是在原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和可利用性,也就是说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如  相似文献   

6.
当前 ,建构主义理论正以迅猛发展的势头渗透到学科教育领域 ,给学科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本文拟谈谈建构主义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1 优化和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学生进行建构学习的必要条件。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一个以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生能否主动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原有认知结构是否优化和激活。优化的认知结构应具有可利用性、可辩别性和稳定性 ,因此 ,在教学中为了充分利用原有认知结构 ,必须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首先 ,要利用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实现“以其所知 ,…  相似文献   

7.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固着点”;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头脑里的已有知识通过相互作用建立起合理与实质的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有意义接受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选择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构建合适的“潜在距离”策略;站在系统的高度传输知识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叫作正迁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正迁移,改进教学效果,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迁移都是认知结构与有意义的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对学习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认知结构理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认知桥梁”,以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引入上位概念,以提供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引入比较对象,以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从而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改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则认知结构自身发生重组与改造(即顺应)。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人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这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就是原认知。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奥苏伯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学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态进行教学。”他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动态过程。因此,有效教学课堂必须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原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11.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构建的过程。而新的概念总是在与学生原有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形成分化程度更高的认知结构。所以,增强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是学生有效掌握新知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铺垫,能更好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学习。一、设置旧知铺垫,促进知识迁移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旧知识,不断同化接纳新知识的过程。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可以固定新知识的相关旧知识,是促进知识迁移的基本保证。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复习相关旧知识来增加认…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笔者发现在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以及可利用性不断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就是说,如果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建立已有数学知识与未知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话,那么就会激活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从而使得学生们的思维产生联想.因此,如何激活学生们的这种联想才是重中之重,只有教会了学生们如何联想,才能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一、运用相似性联想,培养思维发散性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比  相似文献   

13.
<正>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贝尔(D.P.Ausubel)根据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即同化论)发展而来的。该理论认为,迁移是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并且学生的迁移水平主要受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教师的教学两个方面的影响。在认知结构方面,主要受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可利用性和可辨别性三个变量(特征)的影响;在教师的教学方面,主要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材的呈现顺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情感的培养及课堂气氛的驾驭等密切相关。在实验和实践性很强的生物学教学中,应运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作指导,通过改变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许万明 《云南教育》2005,(10):32-32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构建的过程。而新的概念总是在与学生原有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形成分化程度更高的认知结构。所以,增强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是学生有效掌握新知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铺垫,能更好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学习。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该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强调“学习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总是同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  相似文献   

16.
闫朝晖 《海外英语》2012,(18):269-270
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叫作正迁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正迁移,改进教学效果,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迁移都是认知结构与有意义的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对学习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认知结构理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认知桥梁"以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引入上位概念以提供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引入比较对象以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从而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改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应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的“再创造”的过程。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因此,必须克服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将亲身体验与活动中的认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活动中发挥创造性,发展数学思维,进行自主构建。于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  相似文献   

18.
王超良 《教学月刊》2011,(11):61-64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最终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9.
“迁移”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其含义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以至方法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发生的相互影响。从生理机制角度看,“迁移”是已有的暂时联系的建立或旧联系的改组,使已有的联系得到扩充发展或干扰、阻挠其扩充和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者称为“正迁移”,起消极干扰作用者为“负迁移”。本文就在医学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正迁移作一初步探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发展创造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它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  相似文献   

20.
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实现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过程。一、“新旧”转化 1.由旧及新的转化。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起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研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例如,一次归一应用题可由简单应用题转化而来:①小明去商店,2分钟走了100米,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②小明去商店,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