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视听界》2011,(5)
1949年9月1日,无锡广播事业迈出了充满希望的第一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进入新时代,无锡广播呈现裂变式发展,综合实力连年攀升!2010年,无锡广播实行宣传、经营两分离改革第一年,经营收入即达到创纪录的1.43亿。在畅听时代之声--2011全国广播业综合实力调研活动中,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总裁、  相似文献   

2.
活动     
《视听界》2014,(5):11-11
第十二届无锡广电文化活动周举行近日,无锡广播电视台举行第十二届无锡广电文化周。活动期间,举办无锡广电文化活动周开幕式暨第七届中国(无锡)国际汽车博览会启动仪式、智慧无锡超百万用户线上线下活动、庆祝无锡广播65周年暨FM92.6梁溪之声广播开播系列活动、2014无锡广播十佳主持人评选等。  相似文献   

3.
获奖     
《视听界》2011,(5):4-5
全国最具实力市级广播8月12日,“时代之声”2011中国广播业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在京发布,无锡广播电视台(广播)获“全国最具实力市级广播电台”第一名,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总裁、台长严克勤当选“2011中国广播年度人物”,无锡新闻频率和交通频率分获“全国最具实力市级新闻广播”和“全国最具实力市级交通广播”称号。  相似文献   

4.
秦长本 《视听界》2004,(5):33-34
无锡人民广播电台江南之声频率,原隶属无锡郊区,1993年成立,前身为无锡郊区广播电台。当时作为县(区)级电台,她以大板块节目“江南之声”为呼号,响彻无锡大地。但是,由于地域和级别的限制,他们始终处在“夹缝中求生存,屋檐下求发展”的困境。2001年无锡实行区划调整,撤消了郊区广播电视局,该台成建制划并到无锡市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5.
郑士炎 《新闻实践》2012,(11):21-22
2012年7月至9月,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宁波之声联合宁波广播协作联盟精心策划推出了“走转改”大型广播新闻行动——“宁波革命老区行”。组织50多位广播记者深入宁波革命老区,用脚去丈量老区的红色土地,用心去倾听老区人民的心声,用现场去呈现老区的最新变迁,采写了一批鲜活报道,创下了宁波广播史上单一新闻行动参与采访人数最多、下基层持续时间最长、探访偏远乡村最多的纪录。报道连续集中播出后,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宁波市委宣传部专项阅评指出,宁波之声精心策划推出的“宁波革命老区行”活动,涌现出了一批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精品佳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只有真正沉下身、用心灵感受百姓生活,感知群众冷暖,把镜头、话筒和笔触对准普通群众。才能在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朴实语言中找到契合点和共鸣点,使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6.
葛湘 《视听界》2006,(2):87-88
2001年,无锡广播电视报发行量大幅滑坡,萎缩至10万份左右,广告收入也跌至800多万元,报纸生存陷于困境。困境给人敲响了警钟,要谋求发展,只有“换种活法”,走改革之路。面对巨大的生存危机,《无锡广播电视报》开始努力寻求变革。2002年《,无锡广播电视报》开始着手做好“跳出广电,着眼大都市”的准备,尝试推出《无锡新周刊》,以“新闻、娱乐、资讯”为主要框架,以B版的形式与A版——传统的广播电视内容互为补充,且作为《无锡广播电视报》的延伸。三年来,这份附属于广电报的新周刊逐渐被市民接受和认可。2004年下半年,《无锡广播电视报》又开…  相似文献   

7.
刘叶波 《传媒》2016,(17):54-56
当前,广播频率日趋专业化。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广播专业频率从类型化广播中脱颖而出。随着音悦台、酷我、多米音乐、一听、九酷、千千静听、爱听网、365音乐等一批网络音乐电台的崛起,呈现出视听渠道正日益多元化。可以说,传统广播电台特有的伴随性特色日益淡化,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做好精准定位,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音乐广播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8.
“三贴近”原则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利器,是杜绝虚假报道的法宝,对广播媒体而言,亦是张扬广播个性魅力、保持广播青春活力的必由之路。在本应被称为“听觉”媒体的广播中,缺乏的不是生活实践,而是平民百姓的视角;缺少的亦不是现场的体验,而是用心的思索与谋划及与受众心灵的沟通。广播人落实“三贴近”,要在用腿的基础上,再用脑、用心去办广播。  相似文献   

9.
李雪 《新闻世界》2008,(11):102-103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达数十天。中国之声在此次地震中的报道是继今年年初南方遭受冰雪灾害后的又一次成功接力,也充分表现了广播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从广播媒介的特性,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功能在突发事件中拓展三方面来分析中国之声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旨在思考和总结广播在媒介变革中独特优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已经创办了70年,曾为人民广播默默做出探索和贡献的广播人不计其数。高而公是人民广播早期自发探索广播媒体特色的记者、编辑之一。他编辑的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首批派出国采访的新闻记者见证与报道了抗美援朝的战况和胜利;他的《王崇伦和他的表》等广播通讯凝练朴实、形象生动,为新中国建设的宣传增添了光彩:他一系列关于广播业务探讨的文章也是最早一批有关广播业务研究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1.
覃继红  华夏 《中国广播》2008,(11):21-24
2005年5月,无锡广播中心承办了上海经济区广播新闻协作会的年会,会上展示无锡广播创新性的广播节目和介绍的广播管理运作方式,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同时,无锡广电集团以及广播中心领导班子的朝气和活力也感染了大家。就是在这次会议上,  相似文献   

12.
莫文 《中国广播》2012,(11):57-59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对交通广播提出了战略性的“移动主频率”的概念。基于这一思路,无锡交通广播顺势而为,紧扣移动人群,准确把握发展潮流,融合、驾驭新媒体,发展多媒体,迅速把握住了传统广播发展新的制高点。本文对无锡交通广播的多媒体实践进行了探讨,并试图提出多媒体时代的媒介三要素范式。  相似文献   

13.
第一,无锡广播的整体情况。无锡广播电台是1949年9月1日建立的老台,日前已经拥何六个频率:新闻频率、经济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江南之声、健康生活频率。每天的播音已经超过了120个小时。  相似文献   

14.
赵春红 《视听界》2009,(2):79-79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2009年初从全国300多家广播影视报刊社中评出了14家“全国知名品牌改革创新示范单位”,无锡广播电视报社入选。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报日渐寥落、顾影自怜的情形下.无锡广电报没有束手待毙,而是整合资源,自主创新,积极探寻城市广电报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纪实,是一种手段,一种风格。电视媒体制作纪实作品的手法很值得我们广播人借鉴,并可以把它有效地运用到广播作品中。虽然广播与电视相比,缺乏画面优势,有很多元素受到限制,但是听觉与视角的转换使纪实在广播节目中也成为可能。积极运用有特点有个性的声音效果,记者动情用心地去捕捉,广播也可弥补画面的不足,甚至更有冲击力。广播纪实作品更富有现场感,也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08,(11):I0002-I0003
江南之声频率打造江苏省首个现代服务业广播专题栏目。10月10日,由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江南之声广播联合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异地采访无锡现代服务业”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7.
用音响"写"新闻是最能体现广播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广播突出的一个优势和特点,广播记者要充分认识到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手中的采访录音设备,用心采集丰富的音响素材,熟练合理地掌握应用音响,让听众真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陆素 《中国广播》2013,(1):71-72
主题报道是广播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的广播主题报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时效性较差、内容不够鲜活、形式比较陈旧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2012年两会前夕推出的主题报道《我说我的幸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崭新的报道形式打破了广播新闻主题报道的原有模式,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给广播人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严克勤 《视听界》2009,(6):67-70
1949年9月1日,无锡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声呼号开启了无锡人民广播光荣而艰辛的历程,也使无锡成为新中国率先发展广电新闻事业的开创性城市之一。进入新世纪后的近六年来,无锡广播顺应新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锐意改革,乘势而上,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在攻坚克难中突飞猛进,广播事业和产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08年,无锡广播六个频率收听市场份额近85%,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经济之声为样板,从宏观上探讨了专业化财经广播的作用和意义,细致分析了经济之声内容框架的特色,并与国外财经广播媒体进行了比较,提出值得借鉴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