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9年的编辑史研究涉及史前时期与甲骨时代编辑活动及实践研究、历史上的编辑家研究和编辑作品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威 《新闻传播》2010,(3):124-124,126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编辑家,鸿篇巨制《史记》就是他精心编辑构建的文化大厦。作为一个大编辑家,在他身上体现出许多优秀的编辑素质和能力,比如远大的志向、广博的学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兼容并蓄的思想、开拓创新的能力等,这些都值得今天的编辑工作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编辑史,顾名思义是研究编辑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它的内容应包括编辑工作的产生过程、各历史时期所注进的新的因素,以及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脉络."[1]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就目前已出版的或公开发表的专著、论文来看,中国编辑史尤其是中国编辑通史,总是与中国文化史、书史和中国出版史纠缠不清,不能真正地历史地描述、揭示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编辑活动的产生、发展过程,不能实实在在地给当代的编辑实践、编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编辑的文化战略张福平古今中外有很多优秀编辑家,他们以书刊为阵地、以文化为武器、以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宗旨,成功地实施其文化战略目标。笔者仅以编辑家孔子、狄德罗、陈独秀、李大声U为例,说明编辑的文化战略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一、编辑家孔子的文化战略孔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代出版界,有人极力提倡编辑做杂家。但也有人认为,编辑就是要做编辑家,何必借用“杂家”这个历史上属于“三教九流”的陈词来取代“编辑家”这个堂堂正正的称谓,何况“杂家”的含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又有人认为,在现代科学互相渗透、交叉,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态势下,编辑  相似文献   

6.
在近十年来的编辑学研究中,许多有关编辑概念、编辑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有关编辑史的论著,都提到孔子是编辑家这一论断,还有一些专题论文认为孔子是中国最早的编辑家,中国编辑的祖师爷;孔子作为编辑家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本人在著作方面的贡献。也有一些论著提出,把编纂与编辑混为一谈,断定孔子为编辑家,是缺乏说服力的,按照古代精神生产方式的特点来分析问题,即使孔子参与了古代文献的整理,也只能说孔子作为当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参与了某些古代的著作活动,与作为编辑学研究对象的编辑活动无关。这就形成了在孔子是否编辑家这个问题上出现的肯定论与否定论的分歧。鉴于分歧的实质并不是对孔子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是有关编辑学学科建设中一些基本理论的争议,特将双方的观点作一简要的综述,以期引起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编辑观念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是个发展的概念。孔子时的编辑与今日的编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正如庄子所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①任何事情从开始发展到最终,一定会起很大变化。中国编辑研究,不是历代编辑家们的历史汇编,也不是他们所创造的各种图书的集合,而是通过研究,寻觅发现中国编辑观念的进化,从而描绘出这种进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编辑在创造中国文化事业中的地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编辑在建造中国文化大厦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编辑观念进化的历史轨迹是什么?述———编与辑———编与译…  相似文献   

8.
张如法在《新闻出版报》1993年2月15日“编辑工作与编辑学”专栏中撰文认为,本世纪中叶以前的许多著名的编辑家相继辞世,尚健在的为数不多,他们的宝贵经验与编辑资料亟待搜集整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也产生了一批编辑家,他们的有价值的经验和资料,更没引起人们注意保存、搜集和整理。编辑学研究欲向深广发展,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此类学科,离开中国现代编辑家的编辑  相似文献   

9.
邵益文 《出版科学》2010,18(4):21-22
判断编辑活动的起源有三条标准,根据这三条标准,作者赞成编辑活动起源于春秋,并认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编辑家。  相似文献   

10.
“有出版才有编辑”——谈编辑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八年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从历史上看,编辑是随着出版业的兴起而逐渐产生的。……有出版才有编辑,书籍编辑存在于并发展于出版业中,所有编辑都存在于并发展于传播业中。”(《中国编辑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见《编辑学理论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08—409页),此话我至今不以为非。不过,当今学术界持有不同见解的一些人认为,不承认历史上有书籍就有编辑,或者不承认孔子、司马迁等人是最早的编辑家,就是否认编辑的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过程。这种观点之所以不可取,在于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编辑概念。记得几年前,有人讥之为“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参见《读书》1993年第9期:《漫说一个三角锥,出版的》)把“鸭头”与“丫头”混淆在一起去讲“历史发展”,才是真正的缺乏历史观点和科学态度。有关这方面的种种混淆,除了令人感到困惑,也引发深入研究问题的兴趣。本文将结合古代出版业中的情况考察编辑的产生和发展,重点是谈古代编辑和现代编辑的特征。其中,当然不能不讲区分两种编辑这个老问题,因为不讲这个区分就意味着甘脆放弃历史研究中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1.
再论编辑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论编辑家》(刊载于1993年6月2日《新闻出版报》)一文中提出,“培养、造就千千万万优秀的编辑家,是出版界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成为编辑家代替成为杂家要求于编辑,是基于今天已从编辑无学进入了编辑有学时代,编辑如果仅仅是个杂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这是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将编辑家作为与杂家相对立的概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仅就古代编辑史的一些片断,谈谈对我们现代编辑工作的启示。第一个编辑及其编辑理论编辑,做为一种职称来说,是近代才有的。它概指以他人著作做为自己的工作对象的一部分专职人员。但做为一种职业来说,则古已有之。可否这样说,自从有书开始,就有编辑。不过,古代多是著作家兼编辑家,或编辑家兼著作家,编著往往不能截然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否从事过编辑活动?能否称作编辑家?出版与编辑活动究竟该是什么关系?在影视作品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是否有编辑活动参与?这些问题是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关系到编辑学理论的发展、深入和学科的建立、完善。文章就此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界围绕"孔子是否编辑家"的论题展开了讨论,对拓展编辑史研究、加强编辑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论证各方忽视了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正面考据,没有把握好研究者思想与历史材料之间的平衡。回顾这场论争,重要的是挖掘经验,并把它当做我们今天研究的借鉴,推动编辑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编辑活动从文人学者的兼职工作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编辑活动,可以溯流探源,从它发生发展的历史中把握它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编辑杂学修养(一)编辑杂学的内容和范围综上可知,当代中国的编辑出版事业最需要的是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杂家型编辑家。这种编辑家的智能结构,是由编辑正学和编辑杂学这两大要素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一部半个世纪前1000余名革命老战士撰写的,字数总计达1000余万、共20卷的《星火燎原》套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作为一部"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恢宏出版工程,是对新中国60华诞的重量级献礼"的大型革命史传丛书,它的出版在新中国编辑出版史上可谓一件彪炳历史的盛事。在近60年编辑的历史延宕中,它凝聚着几代中国编辑家们毕生的心血付出,这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解放军出版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一代红色编辑家黄涛。在他几十  相似文献   

18.
夏丏尊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在长达30年的编辑生涯中,曾主编和参编过众多颇具影响的杂志和丛书,他的平民化、面向中学生和自我教育的编辑观念对我国现代文化出版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芦珊珊 《出版科学》2009,17(6):102-105
以编辑家姜椿芳的编辑实践为出发点,在结合史实材料的基础上,从编辑情怀、编辑立场、编辑方针、编辑方法和编辑精神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他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20.
尽管各种出版史、编辑家传等,都把“编辑”这一职业的祖师爷交椅让给孔夫子,但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编辑”与今天的“编辑”并非同一概念。孔丘、刘向以及后来历朝历代的“编修”、“太学生”等,就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来看,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主编”、“编委”,介于作者与编辑之间,他们为传播、延续文化而披阅众著作,沙里淘金,增删校勘,使散篇成书。他们首先是学术地位很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