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以史为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与大陆血肉相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30年),吴国的孙权就派大将卫温带领万人船队到达了台湾(当时称夷洲);隋朝时,隋炀帝3次派人到台湾(当时叫流求),台湾与大陆联系进一步加强;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即台湾),台湾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辖区。  相似文献   

2.
本课教材的重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及《尼布楚条约》的内容.难点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及其性质.一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时台湾称为夷洲,当时己同大陆有着密切联系,曾有夷洲人到会稽(辖境包括今江苏省一部、浙江省大部及福建省全部)交易,大陆东南沿海也有人出海遭遇风浪漂流到过夷洲.教材在《三国鼎立》一课提到230年孙权派卫温等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南宋时,宋政府已在台湾设置政权机构,行使国家主权.赵汝适《诸蕃志》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载:"台湾之北(按:此方位误)曰澎湖,二岛相连,互为唇齿,在宋时编户甚蕃",楼钥《攻媿集·汪大猷行状》载:宋孝宗乾道七  相似文献   

3.
【知识梳理】1.台湾名称的演变。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朝)—小琉球、东番(明初)—台湾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①三国:孙权派卫温通夷洲。②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③元朝:元世祖首次在澎湖岛设置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大大密切  相似文献   

4.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史籍记载甚详,三国时代之夷洲,隋代之琉球都与大陆有往来,宋赵汝括所撰《诸蕃志·毗舍耶》条中更明确记载彭湖隶属晋江县;元汪大渊《岛夷志略》一书亦详载彭湖、琉球(台湾》与大陆贸易往来颇为频繁,明郑时期和清代的闽粤移民纷至,台湾已形成  相似文献   

5.
一、古代——神圣领土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事军到达夷洲(台湾),这是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  相似文献   

6.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两地这种密切的文化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这些都值得探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 要探讨闽台文化关系,首先必须从移民谈起。 大陆向台湾移民起源甚早。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石器时代,两岸就已经有密切的文化交往,台湾与大陆东南沿海的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唐宋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口大量南下,福建的开发日臻完成,大陆汉族人民也开始向台湾迁徙。明末曾游历台岛的普佗山僧人华佑说:他在里刘(今宜兰县冬山乡补城村一带)见过唐碑,上书“开元”二字,分明可辨。最近台北县十三行发掘出唐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钱币、金器、银器、铁器、玻璃饰物及玉环等古物,证实大陆汉人东渡台湾确是从唐朝开始的。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港兴起,海外贸易兴盛,汉人东渡台湾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宋时澎湖已有汉人聚居,台湾也出现了大量“宋钱”,这说明两岸交往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南宋时大陆政权已在澎湖驻军,“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元时进而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开始政权建制。当时澎湖“为泉之外府”,“讼者取决于晋江县”,行政上隶属福建省管辖。 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7.
如何编好中学历史课教材?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讨题目。《历史教学》编辑部组织这方面的讨论是很及时的。长期以来,我总有一个想法:中国历史教材中应该包括台湾历史的内容。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两点意见。早在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洲”。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后,由于瘟疫流行,带领数千夷洲人返回大陆。大多数学者认为夷洲即今日的台湾。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与台湾的第一次交往。公元607、608、610年(隋大业三、四、六年)炀帝三次派官兵去流求,并进行贸易。流求指的是什么地方?学者们有不…  相似文献   

8.
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证明,其土著居民高山族同大陆古越族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同的习俗。大陆居民从三国东吴黄龙二年开始入居台湾及澎湖岛以来,从此代不乏人且日益频繁。元代至元年间设专门政权机构澎湖巡检司,至清代统一台湾,其间郑芝龙、郑成功经营台湾和设立台湾府,促成了大陆移民台湾的三次高潮。历史事实证明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相似文献   

9.
<正>国学教育,既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除此之外,国学还有一层现实的意义,它是联系大陆和台湾的文化血脉。所以,从两岸交流的角度来谈国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中国的学术,或者说中国的文化。国学的概念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刘师培、章  相似文献   

10.
祖国宝岛台湾孤悬于海峡之东,岛上的古人类究竟来自何方?三国时沈莹在其所著的<临海水土志>中,第一次对此作过类近的隐约思考.此前,孙吴的船队刚从台湾返回,了解了那里的风土民情.<临海水土志>就是这次观察的记录.书中还将台湾的"夷州民"与浙南的越人"安家之民"的风俗作了比较,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这蕴含着对大陆越人与台湾"山夷"及其两者先民的渊源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台湾"国语"以其独特的语音特征被大陆贴上了"台湾腔"的标签。随着近年来两岸经贸文化的频繁往来与交流,"台湾腔"逐渐被大陆的民众所熟识。本文对台湾"国语"中"称呼语变调、连读合音以及英语汉读"三大较为突出的语音现象进行了的探索,旨在揭示台湾"国语"的语音特色以及它对大陆的电视节目、网络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英九执政后,结束"台独执政",与大陆一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扭转台湾"一个中国认同"走向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氛围。两岸经贸关系更紧密,两岸文化往来更密切,两岸人员交流更频繁,两岸对话协商更坦诚,但台湾的"一个中国认同"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分析马英九执政期间误导台湾"一个中国认同"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解决台湾"一个中国认同"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 ,面临内忧外患的时局变化 ,清末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基于“宁以外备为重”的治台思想 ,采取整训防军、添设军事设施 ,筹建电讯、邮政事业 ;创办台岛铁路 ;购置轮船、器械等措施 ,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建设 ,促进了台湾人民凝聚力的形成 ,密切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并由此揭开了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要刊速览     
到台湾去!到台湾去自连宋访问大陆以来,最热的词可能就是“旅游台湾”了。2005年5月3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大陆有关方面将于近期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5月20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本着三个原则(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是两岸中国人之间的事情;组织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将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大陆旅游业界与台湾旅游业界及相关人士将积极  相似文献   

15.
张元勋 《天中学刊》2008,23(3):109-11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自1895年甲午战争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中国政府关于无条件收复台湾的正当要求得到美、英等盟国的支持.中、美、英于1943年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决定将日本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随着<开罗宣言>的生效,台湾回归祖国有了国际条约的法律保证.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被中国政府依法正式收复,重新归入中国版图.这样,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1983年是清朝统一台湾三百周年.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明清部分第三章第二节对此有所论述:"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在那里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统一台湾不但是清代历史中的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本文拟就课本所述各点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一些梗概性的介绍,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A.台湾办事大臣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D.台湾行省 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对台湾行使主权 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康熙帝令清军进入台湾,打败郑氏势力。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祖国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统治区域 D.驱逐了外国侵略势力 4.2003年11月18日福建省晋江市为纪念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了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该将…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复杂多变的台海局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首先进行了理论创新: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又搁置双方的政治分歧,使用两岸同胞乐意接受的"中华民族"概念,成为两岸互动的最大公约数;颁布<反分裂国家法>,把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其次制定了正确的对台决策,诸如:确立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原则;秉持诚信、豁达和开放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促进两岸的对话和谈判;在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同时,又努力争取曾经从事"台独"活动的人,体现了目标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同胞的诉求,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再次,对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岸政党交流逐渐走向常态化;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中断9年之后重新会谈,签署了一些深受两岸同胞赞赏的协议;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初见成效;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海峡两岸关系达到半个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鸡笼”与“基隆”⊙梁俊海《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提到今台湾省基隆市时,名称有两个,一是“鸡笼”,一是“基隆”。那么,这两个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呢?大陆和台湾很早就有了联系。明代嘉靖(1522—1566)以后,由于台湾海峡两岸贸易日趋发达,到过台湾的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解放前、"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回顾阐述了整整一百年来(1910~2010)中国大陆与台湾学者研究驻藏大臣及其典章制度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滞后或发展的原因;概述了该研究领域两岸几位主要研究者和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