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著名历史教育家吴景贤先生一生从事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重庆西南军区师范学校、成都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任史学教授,撰写了大量历史教育类论著。文章结合吴景贤先生的生平事迹,从历史教育的目的观、教材观、教学观三个方面对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其历史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总结了吴景贤先生对构建历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贡献。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下历史教育的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联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为苏联高等师范学校提出一个新的使命—全面提高全苏教师的业务素质。在培养未来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连续性教育实习已成为苏联未来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措施。从1980年开始,先后在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国立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罗斯托夫州师范学院、塔甘罗格师范学院、波尔塔瓦州师范学院和沃罗涅日州师范学院进行过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指导着全苏未来教师的职业培训工作。目前又扩展到综合性大学的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作为高师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师范大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适于社会需要的教师职业个性。  相似文献   

3.
<正> 台湾师范教育始于日本占领时期,1945年台湾光复,接收时仅有台北、台中、台南三所师范学校,在校生2800多人。台湾光复40多年来,师范教育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台湾现有大学及独立学院39所,其中师范大学及独立师范学院12所,占总数的30.8%;校院在校生102575人,其中师范校院,在校生27041人,占总数的26.4%,这12所师范校院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学院、“国立”教育学院,省立台北师范学院、省立台中师范学院、省立台南师范学院、省立台东师范学院、省立新竹师范学院、省立屏东师范学院、省立花莲师范学院、省立嘉义师范学院、市立台北师范学院。~([1])此外,“国立”政治大学设教育系,“国立”中兴大学设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迁至陕西城固,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在抗战的岁月里,国立西北师院秉承北平师大诚笃朴实、艰苦奋斗的校风,在推行民众教育、服务地方建设、加强本校的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西北师院在师生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在各国立西北高等院校的前列,甚至和各国立师范院校相比,也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5.
近代国立大学校长之任命,其路径取向基本上是沿着行政干预减少、教育渐趋独立的方向发展,而校长的任职资格,虽然没有明文专门规定,但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法律法令体系中亦可略见其概。析其源流,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校长的任命与任职资格乃深受德美法大学之综合影响。在校长与教师聘任之关系上,历经了校长独具权责至与其它机构共享聘任权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云南师范大学是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地处省会昆明市,前身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创办于1938年。是年,在抗日烽火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下设工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商学院,同年增设师范学院。抗战胜利翌年,西南联大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解放后,定名为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2月云南师大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办学,重组云南师范大学。重组后的云南师范大学分为三个校区(一二&#183;一大街校本部、学府路校区、龙泉路校区)。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高校,也是一所在高教改革与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张述祖教授     
张述祖,1913年4月22日生于山西保德。1934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选学教育心理学。1941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研究院教育心理学部,1944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国立师范学院、国立中正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天津师范学院,现任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张先生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致力于学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一、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张先生所论及的学术问题,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探索非认知因素对认知活动的影响。如实验报告:《词在儿童概括认识中的作用》、《儿童智力活动中一些个性特点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甘肃师范大学原名西北师范学院,是在抗日战争初期诞生的。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与北洋工学院相继西迁,在西安组成“西北临时大学”;次年,再迁陕西城固,改名“西北联合大学”,以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部分为基础,分设师范学院。一九三九年八月,西北联大改组,即正式成立“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一九四一年春,筹建兰州分院;同年十二月,兰州分院正式开课。一九四四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全部迁至兰州西郊黄河北岸十里店现址。一九四九年八月,兰州解放,“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获得新生,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一九五八年,又改称“甘肃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9.
九月三十日,我校举行宛敏灏教授从事教育工作六十周年庆祝会。宛敏灏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词学家,有兼长教学、科研及教务行政之誉。早年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其后历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安徽学院、国立音乐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等校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又兼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文  相似文献   

10.
正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始建于1950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复旦大学相辉学院教育系、四川大学教育系、重庆大学教育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育系、川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和公民训育系、华西协和大学家政系、昆明师范学院教育系、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系等9个高校教育类专业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生活史角度,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郭秉文的原始档案及相关研究为史料,对其在师范学院学习期间(191l1914)进行历史探究。结果发现:(一)郭秉文选择师范学院的动机出自“教育改革的力量”,其学业成绩为中等略偏下,修业期限低于其后中国学生(博士)平均值;(二)郭秉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主题均为中国教育,博士论文选题教育史与其时师范学院整体博士论文选题相关,旨趣希望为英语语系人们介绍繁复的、不同时代中国教育制度的演进;(三)郭秉文在师范学院期间参与了大量社团活动,其娴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广泛认可,留美中国学生总会第一任主席及Phi Beta Kappa成员等均为明确表征,为其存留美中国学生群体中积累了深广人脉。该研究通过大量史料分析,为学界之前“师范学院对郭秉文一生事业影响巨大”结论找到了实证,修正并补充了郭秉文研究及师范学院中国学生群体研究的学源谱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组、联合、重组等形式进行深化改革,其教育体系、专业分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师范院校的舞蹈教育受传统观念、文化素质、课程设置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目前师范院校的舞蹈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和弊端。鉴于此.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坚持教学创新、优化教学结构等成了当前师范院校舞蹈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大约有50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探讨1930--1950年由该校中国学生所完成的教育基础理论领域之七篇论文,其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国学生所撰论文数量比起1920年代大幅减少,且处于渐由桑代克行为主义心理学,转变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研究典范的过渡阶段;在教育哲学方面,该校中国学生直至1950年左右才有人开始以美国教育哲学为论文主题,时间极为晚近,且深受以克伯屈(w.Kilpatrick)为首的社会重建学派的进步主义教育哲学之影响;至于比较教育论文出现于1930年代早期,是该校中国学生论文由1920年代乐观启蒙一转而为激进救亡的分水岭。整体而言,中国学生的指导教授都是该校甚或全美教育学各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而此一时期影响中国学生最深刻的应属同时在比较教育以及教育哲学两领域指导中国学生的社会重建派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理论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了大批前来美国学习教育的中国留学生。这些中国留学生在该校接受了先进的科学与人文教育,归国后成为改造祖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军人物。20世纪20年代前后,顺应世界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潮流,杜威、孟禄、克伯屈等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知名教育家相继来华,与其中国弟子们联袂主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教育改革运动,最终促使中国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有关教育史、体育史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于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起源于清末时期的京师大学堂;我国最早设立体育专业的学校是清末时期的"中国体操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7.
袁同礼是中国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子女在美国不忘乡梓教育,将家藏图书捐赠给保定师专图书馆,所赠图书颇具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我国高师设置从依附走向独立的过程,详细讨论了民国前期高师设置方案中独立与合并的纷争及其对我国高师设置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CNKI(即《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遵义师范学院学报》(1999-2010)发文的被引情况分别从论文被引年代分布、频次分布、被引期刊分布、高频被引论文分布和基金论文被引分布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遵义师范学院学报》论文的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杂志》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至少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教师专业化问题。我国学者在20世纪40年代曾积极活跃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并两次率先在国际教育大会上提出制定《世界教师专业道德规约》和《国际教师宪章》这些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提案并被大会采纳。这是中国对于世界教师专业化进程做出的重要贡献。当时在国内进行的教师专业化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也值得称道。我国在20世纪20-40年代对教师专业化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是我国目前探讨教师专业化问题的重要财富,值得深入挖掘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