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中考结束,又一届新生将跨入高中大门,他们满怀憧憬地来到新学校,期待着新的收获,高中教师也是满怀希望,学生带着优异的中考成绩升入高中,希望他们同样带着优异的成绩升人大学,然而升入高一的新生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分化,有的能较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有的则感到负担沉重,穷于应付,成绩明显下滑,甚至会出现中考的优秀生成为高中的后进生的情况,尤其是高一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用学生自己的话说,那叫惨不忍睹,是他们学习数学以来出现的最低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自理能力差,高中科目比初中多了,好多学生手忙脚乱,结果什么都学不好,数学也不例外;二是数学难度增加了,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几次考试失利,就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三是中考结束后学生如获重释,产生了放松心理,以至于一开学时没意识到,等发现成绩退步,  相似文献   

2.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成绩升入高中后 ,不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 ,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相当多的学生数学不及格 ,出现了数学缺腿现象 ;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谈谈如何引导高一学生学好数学。首先我们要看一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得到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心情浮躁 ,基础不牢多数高一学生是初中学习的尖子 ,他们虽然对初中数学有了较好的掌握 ,但对高中数学并没有充分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 ,认为高中数学也不过如此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与初中教材相比有很大的脱节,这种现象在数学方面尤其明显,它的教学内容更加有深度,课堂气氛更加紧张,教师更加注重数学思想的教育。所以导致高一新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情况,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将结合高一实际来谈论如何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让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从数学教学论、数学方法论与数学课程论的角度对刚入学的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教学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研究表明,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断层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高中教学规模扩大;学生的环境变化;初高中数学内容特点不同,对数学的要求不同;教师的讲授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差异;另外学生自身上高中后思想上放松,学习动机不够,学习习惯不适应等也是衔接断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衔接与过渡初中、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勇 《考试周刊》2009,(18):63-63
进入高中以后,涉及严密的推理,有的学生不理解概念的本质,死记硬背现象严重,抓不住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些学生推理没有入门,因此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以致思维能力跟不上所学科目的要求,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存在矛盾,导致学习数学出现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对新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数学科目的知识容量不但急剧增多,而且内容抽象性强,符号语言增多,形式上又多表现得单调、呆板、枯燥,因而学生不易学,教师不易教。学生一处学不透,就会出现脱节现象,进而产生畏惧心理而逃避,甚至出现怕学、厌学的倾向。一旦学生学习兴趣全无,在数学面前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7.
林日东 《考试周刊》2011,(14):80-80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数学学得很好,可是上了高中后,数学成绩却直线下滑,进而影响学习情绪,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在这方面作一些研究,找出根源,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数学。作者对初入高中的学生的四大不良学习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高中大量扩招,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究高中扩招后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进而辅之以各种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措施,以缩小差异对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真正实施新课标教学及落实素质教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2004、2005年入学的高中生进行了观察研究,对产生两极分化的形成因素及教学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出现滑坡现象。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解决学生“数学难学”,教师“数学难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这一特点反映在高一教学方面,就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实践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考人高中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的数学成绩会出现下滑,有的甚至出现不及格。所以对此问题我们教师要加强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人高中后,面对同样的高中数学教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能力低下,甚至出现不及格等现象,而其他的同学却显得轻松自如,可见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师非常困惑而又暂感无奈的事情,究其原因何在,解决办法又在哪呢?下面,结合我十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拙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武汉某高中出现月考时让学生默写周杰伦《青花瓷》的现象,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争议。支持者认为这种现象寓教于乐,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而反对者认为将流行文化与教学结合会侵蚀正规教学,对学生学习正统文化不利。  相似文献   

13.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原因何在?应采取什么对策?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学生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1.初、高中教材间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对概念的严格定义要求不高。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比如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整个高一数学以函数为主线,知识的抽象性较强。虽适当降低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调查刚刚上高一的学生,很多学生谈到他们的失落:初中每次不下八九十分,高一时却总是六七十分,有时连及格也难以保证,因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的情况呢?我倍感疑惑,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数学的教学要求,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数学的教法,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是普遍性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两极分化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教育问题,由于学生存在素质差异、学习态度差异,课堂上出现了学优生与学困生两大群体.学优生学习能力出色,能够完美把握学习进度;学困生学习能力较差,无法及时掌握数学知识.忽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极易引发教学进度脱轨、学生素质差异过大等负面问题.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改善两极分化现象,笔者以一线教学经验为参考,从两极分化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出现的原因出发,提出了改善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频频出现错解、漏解等现象.本文就立足于此,对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7.
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有很大的感受,就是高中的学生到了高二,有的甚至是在高一学习函数的阶段,数学学习的能力就开始出现分化,有的时候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信心,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甚至害怕数学,致使这些学生数学成绩渐渐下滑,数学学习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家长很是恐慌,学生也很恐慌,学习力不从心,产生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8.
经过初中三年的奋力拼搏,大部分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跨入高中的校门,带着十足的信心与求知的欲望想在高中能继续成绩名列前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困难重重,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易学,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  相似文献   

19.
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就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而且是越到高年级两极分化现象越明显,很多数学老师常常抱怨说自己没有少出力气而学生的成绩却老是上不去,那么,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函数类型,是初高中数学内容中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研究的函数以二次函数为重点,师生重视,掌握得较好;在高中阶段,二次函数除在二次不等式部分略有涉及外,已不再单列,更多的是穿插在其它内容中,这样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容易产生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