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课程.教材.教法》2021,(11):108-115
历史想象是基于史实在脑海中再现历史形象,构造历史图景,灵活思考历史的多种可能性,并对其作出合理解释的内在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学生学习历史需要想象的参与,历史想象力是在个体建构历史图景和历史可能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是历史课程的一种学科关键能力。通过历史想象,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原貌,进行历史探源,建立历史思维,形成唯物史观,在深刻解释历史和反思历史中参与历史。历史想象以历史整体感知为基础,其基本过程包括历史感知、历史复刻、历史推理、历史创构、历史解释五个环节。历史想象也是历史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想象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要从历史证据出发,生成生动而丰富的历史图景,理性探究历史可能性,引发历史情感的共鸣,并在学生的历史表达中让历史想象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现代汉语词典>作如下解释: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在教学中,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条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之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未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习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从教学实践来看,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学想象是基于对文本知识的符号加工、图像表征和意义建立的认知过程,是语文学习特有的意象思维过程.语文学习需要想象的参与,通过文学想象促进学生文本理解、形成形象思维、丰富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从文本理解到文学想象的发生,促生了学生的文学审美活动,实现了文本所蕴涵的对学习者的审美期待.文学想象以感知文本意象为基础,主要包括人物想象、情感想象、道德想象、审美想象.其基本过程包括文本的"游移视点"、表象的"塑性形变"、阅读中"唤情"参与三个环节.文学想象也是语文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想象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注重学生意象思维能力培养、增强课堂画面感、建构想象课堂生成生动而丰富的文学意象图景,实现语文学习中文学想象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习需要想象,犹如鸟儿在蓝天翱翔需要翅膀一样。通过想象,学生不但可以感知历史上出现过的人和事,而且可领悟历史发展的规律,真正深入事物的本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具体的补充和描述,为合理想象提供材料合理想象指的是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凭藉一定的表象材料,在头脑中进行的想象。通过合理的想象,学生可感知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件的经  相似文献   

5.
张艳丽 《教师》2020,(3):101-102
一个地区的历史遗迹遗址、出土文物承载着该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是了解该地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乡土课程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开发乡土课程资源,通过乡土课程资源创设历史情境、模拟历史场景、设计历史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和领悟历史,培养历史想象力,改变学习方式,引发理性思考,提高学史能力。因此,乡土课程资源是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祁金莉 《江苏教育》2023,(46):90-91
<正>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即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历史解释,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素养,影响着其他素养目标的达成,对初中学生非常关键。然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逻辑判断能力有限,历史解释培养存在困难,尤其在学习世界历史方面。根据生本主义教学思想,历史学习要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感知历史,习得新知。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  相似文献   

7.
夏心顺 《学子》2012,(11):12-12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契机1.根据历史知识的过去性进行整合。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过去性特点。由于时间的差异,学生对历史学习容易产生一种厌倦心理,而历史事件又不能人为地再现,因此,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情景的再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就是经验替代。由于信息技术可以无限地延伸人的各种感知能力,无限地拓宽...  相似文献   

8.
郭元祥  李新 《教育研究》2021,42(9):39-49
从教学的角度看,学科想象是一种"意象性的认知",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基于感知理解、思维过程、已有经验和学科知识的加工而建构意象的学习活动,是学科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基于形象思维建立新的图像表征并建构意象的一种综合学习能力.学科想象具有形象性、意义性、超越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充分表达学科知识的多维属性和价值,充实学科知识与个体认知之间的"间隙",是学科想象建构的前提;统觉感知、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是学科想象生成的过程;而意义建构与经验超越则是学科想象的归属.想象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科想象力的教学活动.实施想象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克服机械训练,通过深度教学把知识带回来,促成学生与知识的生动相遇,让学生真正获得"强有力的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投入,培养学生学科观察能力,发展高阶思维,让深度学习可见;通过增强知识学习的关联性,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让课堂充满画面感.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的学习,虽说历史不能重现,却是可以想象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更需要学生的想象力。"人物代入"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更好的学习和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人物代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科书应该从不同维度凸显"想象"。在历史叙事方面,教科书可以运用形象推演、虚构性的想象和具有史料性的文学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活动设计方面,教科书可以围绕文献资料、故事和历史剧、反事实想象设计活动,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在图像运用方面,教科书可以运用想象画和文物图像等。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