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近年来国内兴起的文学人类学批评方法,从原始主义文学形态这一特殊视角对新时期云南边地小说作了历时态和共时态的分析,认为新时期云南边地小说已取得突出成就,是50年代“经典性”边地小说之后的一丰碑,其成就甚至并不亚于50年代的小说。究其原因,主要是作家们在表现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之时注重于文化学上的揭示与穿透,从而多侧面地反映了云南民族文化心理、精神风貌,使新时期边地小说的表现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作家以艺术的笔触深入到历史深层和民族文化的内核,去探究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精神特质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3.
周立波文学真实观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阶段:30年代的文艺理论活动到延安鲁艺任文学教师并开始小说创作时期,是接受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开始,以知识性的理性认知为主,对文学真实性的理解是与“为人生的艺术”倾向性结合在一起的;40年代初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时代要求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真实性本体意义的领悟,是周立波接受《讲话》“教益”的最大收获,并最终以其小说创作之路的成功选择显示出作家对现实主义艺术真实性与倾向性辩证关系的个性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时期云南彝族文学为背景,以文学人类学、符号学理论为特殊视角,深度探讨了新时期云南彝族小说创作的艺术缺憾,认为彝族作家的创作风格大多还在“李乔模式”上徘徊,国内外著名的大家尚未出现,摹仿情结、游戏情结和考古学思维情结是彝族作家创作中的三大障碍,彝族作家只有在观念、形式、美学风格上取得质的突破,才能有所超越,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5.
云南40年代文学是云南现代文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昆明成为了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尤其是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办学,对云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文学则是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文聚》杂志是当时西南联大学生办的一份影响很大的纯文学刊物,因为载有众多一流作家、学者的作品,因此可从中看出当时云南文学的面貌。通过对《文聚》上的作家作品的探讨,分析云南40年代文学的特点,考察云南40年代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文聚》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弥补云南文学研究中的某些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陆咏梅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41-42,97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30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实验小说写作浪潮,开拓了新时期小说艺术多元化的崭新格局,本文对此予以重新梳理和探讨。第一波冲击是以王蒙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写作实验,率先把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手法纳入了新时期小说创作轨道,引起文学传统观念的连锁裂变。高峰阶段是以马原为代表的实验小说写作,显现为多元化艺术的有机融合,并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小说观念和写作模式;而刘索拉、韩少功、残雪、莫言、格非、余华等人,均以各自的艺术取向和实验追求营造出不同的小说形态。最后指出,连续不断的写作实验是保持文学生命力永远鲜活跃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的文学审美观念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体,而着眼于政治教化。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审美价值,突出文学的功利性。受此影响,中国古典小说作家自觉地以政治伦理作为小说的审美定位,以此去观照人生,反映社会现实。中国古典小说以政治伦理为审美定位,对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功能,使之形成古典小说的民族传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却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使小说反映现实生活多停留在伦理道德审美的层面上,导致作家审美思维狭窄,作品立意浅露,故事叙述充满浓厚的说教味,人物形象塑造出现类型化,模式化的倾向,从而降低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探讨儒学文学观念对古典小说审美定位的影响,对指导古典小说的艺术审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末,部分国家权威性文学期刊诸如《上海文学》、《人民文学》和《收获》为先锋小说作家及作品提供广阔的发表天地,不仅使得先锋小说有效摆脱无法走进普通大众视野的尴尬境地,而且还为先锋小说博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并使其迅速汇聚成潮。  相似文献   

10.
读图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传播形式和阅读方式,影响了受众的阅读需求,改写了阅读对象的生产过程、手段和形式。出版商、导演和作家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影视同期书是出版商对小说传播过程的策划,影视改编则是导演对小说再生产和传播过程的介入,电影化的想象则是作家对影视文学的主动介入。文学的真正出路是抓住小说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这一优点不放,在增强文学思想性的同时汲取影视媒体的新颖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拓展小说的艺术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与森欧外、夏目漱石并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大巨匠。在短短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140多篇小说,有“鬼才”之美誉。他的小说故事新奇、技巧高超、寓意深刻,尤其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智分析为人称道,对人性利已主义的揭露则是芥川文学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 ,作品阅读是文学创作的本源。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是原始文学创作与阅读混沌不分的遗风。中国文学的早期创作自屈原后经历了四大模仿潮流 ,才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形式模仿”是文学创作的根基 ,“作品阅读”就是作家认识艺术、模仿艺术的中介 ,是作家创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 ,那种不注重作品阅读的现象实质上是浮躁文风的表现 ,是不利于文学的繁荣的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作家朗确,近十年来,先后在《民族文学》、《大西南文学》、《滇池》和《版纳》等杂志报刊发表了二十余篇小说,引起省内外的关注。朗确是哈尼族书面文学的第一代作家。他的小说,不仅开拓和繁荣了哈尼族文学,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在朗确已发表的作品中,艺术上、思想上比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 ,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 ,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 ,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 ,又使 30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 ,美学风格发生变化 ,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5.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在其小说和文学评论中提出的"妇女主义"概念受到美国黑人权力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深刻影响。以爱与赎罪为灵魂的妇女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于沃克的艺术创作,作品《紫色》为杰出代表。妇女主义是解读沃克不可或缺的金钥匙,妇女主义批评也成为当代美国文学文化批评中不可忽视的少数话语。  相似文献   

16.
火会亮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会亮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新乡土小说的总体风貌、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稳健老道的语言风格、鲜明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比较独特的创作视角、出色的景物描写六个方面。火会亮的小说一直在遣释、抒写着其文学生命深处浓重的乡村情结,并使其成为地道本色的乡土作家。火会亮的文学创作是90年代诞生并成长壮大的西海固文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崔子恩是大陆发表有关同性恋以及双性恋题材小说最多的作家,其小说被誉为"优美神妙的笔触,描摹出一种不被社会接纳的人物,对其生活感人而坦荡的承担。"虽然早在1993年他的部分小说已经成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2003年珠海出版社出版了以"桃色文学系列"命名的作品集以后,大陆的读者才有幸系统一窥他的文学风貌。不知何故,他的小说鲜少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孤儿"。本文试图对崔子恩的小说进行一次落后于时间的探索,从人物形象,作品形式,主题意旨等方面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学人类学的要旨是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方法研究文学。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内容特征主要包括原始主义批评与神话原型批评。少数民族爱情文学作品《龙朱》和《黑骏马》具有原始主义、半原始主义的典型特征以及"原型"的深层意蕴,作家于文本中对"人性"进行了细致的观照。  相似文献   

19.
所谓苏联“第四代”作家就是在五六十年代曾引起轰动效应的、以阿克肖诺夫为中心的青年创作群。他们的小说特点有二:一是塑造了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主人公;二是形成了自己的“自白小说”样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地域文学的现代性书写为研究落脚点,对地域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中国地域文学现代性书写的发展历程和特征进行梳理,为文章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以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对《唇典》现代性视角下的地域叙述艺术特征进行归纳,从小说的三层叙事空间、两重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和叙事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家刘庆在地域宗教文学创作中的现代性书写,同时指出小说创作中的不足。最后将刘庆的创作置于作家创作整体、东北地域文学创作现实以及中国文学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历程中,揭示其作品在东北地域文学史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