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NP的天津市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然  魏津瑜  王华峰 《情报科学》2008,26(12):1824-1828
信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化发展水平是天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对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天津市信息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网络分析法(ANP)构建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分析指标间的依存和反馈关系,最后用Super Decisions软件包对模型进行快速求解.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中政府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GRAP)有机结合,建立评价模型,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对政府在四大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因子分析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构建了一套评价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0个省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希望以此作为深入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消费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技术创新需要有效的信息消费,科学的信息消费评价体系和方法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本文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消费的评价原则,应用社会信息化测度和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步骤。  相似文献   

5.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和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日益凸现,信息化进程中区域科技信息综合实力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及技术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准确测度区域科技信息发展实力可以为区域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的权重与TOPSIS的整合算法对我国区域科技信息综合实力进行了测算.从而确定了我国区域科技信息综合实力的发展状况和排序.通过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指导决策者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方针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现存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和不足,根据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提出了基于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因素、企业信息测评体系等理论的企业信息化评价一级指标体系框架。为今后建立多层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坤 《现代情报》2011,31(1):153-156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合理评价的前提,对促进系统设计目标的实现,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就建立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建立一套较为完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客观评价档案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本质,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以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技术相协调"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选择基准,并据此设计出一套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全面评价与测度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状况与程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又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逐步实现经济"趋同",就要求各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以信息化促进区城经济快速发展战略: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人才培养,完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阐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内涵,对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设计了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的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构建了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