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离”本为测量学上的概念,是指相关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间隔,这种间隔反映了事物间的远近关系。本文的距离是指人与人的远近关系,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通常情况下,人们将“距离”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个层面。其中,心理距离是核心层面,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两个并列的外围层面。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心理距离的外在表现,心理距离是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实质和内化。本文研究重点放在心理距离的层面上。师生距离是把距离的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师生心理距离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系,它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间隔程度(以下将师生心理距离简称为师生距离)。  相似文献   

2.
许发胜 《中学文科》2006,(10):89-89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因此,班主任应该加强学生心理人格教育。 1.尽快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师生间“零距离”的交流 作为班主任,每当接受新的班级时都应对学生情况作一个详细的调查,这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各个环节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心中建立完备的学生档案。还要抓住各种机会贴近学生,互相交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脾气、个性并在生活上引导他们。不仅如此,师生还应敞开心扉,逐渐减少师生间心理距离。教师也可以通过批语、面谈等方式,明白地告诉学生自己的想法,从而营造师生“零距离”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常素梅 《天津电大学报》2009,13(2):40-41,55
“交互距离模型”理论强调通过教学缩短学生未知状态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重视协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应用“交互距离模型”理论,需要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坚持师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有效反馈,重视信息的及时交流。  相似文献   

4.
“距离”本为测量学上的概念,是指相关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间隔,这种间隔反映了事物间的远近关系。本文的距离是指人与人的远近关系,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通常情况下,人们将“距离”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个层面。其中,心理距离是核心层面,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两个并列的外围层面。[1]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心理距离的外在表现,心理距离是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实质和内化。本文研究重点放在心理距离的层面上。师生距离是把距离的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师生心理距离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  相似文献   

5.
师生之间是一对统一的矛盾体。教师(教练员)都热情地希望自己的学生(运动员)在自己的指导下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具有优异的成绩,而每位学生也都渴望自己能出类拔萃,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方向统一的方面;而教师总是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管理、指导学生,当然这其中包括正确的和不正确的,而学生总是想按自己的方式和思维去学习和训练。因此,在心理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心理距离”,过大的心理距离会影响教师计划的实施和学生的成长,然而过密的心理距离也会失去教师的尊严和威信。那么,如何把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调整为最佳状态呢?经过多年的教学、训练工作,在这里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丹映 《海外英语》2023,(4):125-127
翻译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当代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参差不齐。以二语习得中著名的文化适应模式为指导,对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即“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进行分析,并以缩短大学生的心理距离为出发点,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探究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学阶段教师与学生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甚大。将师生心理距离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对于教师、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一、师生心理距离对中学生管理的影响中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学生开始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多元个性与叛逆心理的时期。因而中学时期师生心理距离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会产生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7,(9):20-21
一群豪猪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接近,为的是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以避免冻死,可是很快它们就被彼此身上的硬刺刺痛,相互分开,当取暖的需要又使它们靠近时,重复了第一次的痛苦,以至于它们在两种痛苦之间转来转去,直至它们发现一种适当的距离使它们能够保持互相取暖而又不被刺伤为止。同样,人与人之间也应有一定的距离,即“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身体距离”即“私人空间”;“心理距离”即“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必要的,就师生的心理距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而做游戏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的有效途径。以游戏的形式贯穿课堂始末,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距离,但同时也存在着学生未知状态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面对这种状况,需要坚持人文关怀,并将其贯穿和落实到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环节中,以实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交互距离模型"理论对于促进远程开放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氛围上坚持师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机制上坚持有效反馈,重视信息的及时交流。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师生之间要以“情”为纽带,缩短心理距离,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莫朝华 《广西教育》2012,(32):50-51
“微笑教学”就是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师生关系成为朋友关系,师生的心理距离缩短,情感融洽,学生成为学习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谷泉 《绥化学院学报》2003,23(3):99-100
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在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期望值等方面的偏差,造成师生心理之间的隔阂。因此,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间达成良好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课堂语言“冷暴力”给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来看,其危害主要有:降低教师自身威信,削弱教育影响力;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影响自我效能赢;容易引起师生冲突,导致课堂“突发事件”。消除对策主要有: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人本”思想和多元评价,激发教师成就感,建立教师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强化情境渲染是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的一剂良方。本所谓情境渲染,是指多维情境渲染,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多角度地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实物、音像等“煽情”工具,为学生营造浓浓的情境场,进而吸引学生的目光,撞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以愉悦的心情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着重就情境渲染的教学功用、设计原则以及它在具体教学环境中的设计运用,谈谈笔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校学习容易产生两种“心理距离”:一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大多产生于教材内容抽象程度较高之时,或教师纯客观地抽象地“分析”、灌输。使学生难以形成真切感受之时。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虽然经常同处一个空间,但他们之间由于多种原因会有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不敢或不想接近老师。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运用得当可促人警醒。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或出口带脏、用语不检,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或盛气凌人、以上压下。这势必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拉大师生心理距离,增加教育难度。因此,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9.
陈晓慧 《考试周刊》2012,(82):183-184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更有耐心,更有恒心,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些做法都因为“爱”。因为“爱”,所以师生间就有了“和谐”。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是一种常态,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故意和外界干扰;教师缺乏熟练的课堂掌控能力;师生由于心理、情感、个性等差异造成的思维品质的差异;课堂生活的开放。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检验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彰显着学生的个性开放;内涵着师生的生命互动;生成着真实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