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政策可以划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教育政策是针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所确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包括教育公平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教育国际化政策。纵向教育政策是针对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教育所制定的具体行动依据与准则,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政策。基于我国横、纵向教育政策关键问题的本质、特征与原因,应依据党的十九大对教育事业做出的总体部署,从教育质量认证与评估体系、人才资历框架构建、教育内涵发展模式转变、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产学研融合发展等方面制定颁布、修订与创新教育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特征。在这宏观制度背景下,研究视角的选择往往体现着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和研究预设。从政策参与者互动的研究视角,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并结合独立学院政策执行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在7种不同类型的政策执行状态中,政策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实现程度。论文还探讨了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进行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政策执行力的概念、类型、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评价构成了教育政策执行力研究的基本框架。教育政策执行力是指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及其人员准确理解教育政策目标,并通过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等各种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教育政策的能力。研究教育政策执行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教育政策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个体要素和组织要素,其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政策自身质量、执行主体、执行客体和政策资源。对教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有利于教育政策执行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隐念是近年来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对象,是一种具象性、情感性和行为性联结的心理状态。现有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中,对政策执行者个体的研究基于"信念-执行"和"欲求-执行"两种假设,当分析政策执行者在具体情境中的执行行为时,二者都在解释效力方面存在问题。教育政策执行有赖于执行者个体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执行。对隐念理论的引介,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隐念-执行"这一新的执行者假设,对基于此的政策执行者R-A-B分析框架的初步探索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教育政策分析和研究人员把教育政策执行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从分析模型、执行模式和相关变量的视角,对教育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出了不同模型的侧重点。纵观相关研究内容发现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三方面主题,其侧重点虽各不相同,但每一研究主题都有恰当的目标设置、严格的研究设计,从各种不同角度提出了有价值的分析思路,这对我国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过程的重要阶段,利用一切的方式和手段推进教育政策执行对于政策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终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阳光工程"政策为例,研究新媒体通过影响教育舆论环境、教育政策传播工具和教育政策传播模式等方式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新媒体对教育政策执行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就如何在教育政策执行中有效利用新媒体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社会特征使得作为利益权威性调节和分配的教育政策执行面临十分复杂的环境,出现教育政策执行偏离问题。政策网络理论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范式,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在对政策网络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将其引入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研究之中,构建了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政策网络分析框架,并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矫正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智慧策略。  相似文献   

8.
依据我国教育法律,基础教育主要由管辖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管理,因此区域教育政策研究是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在这一领域,处理好区域教育政策与区域教育政策资源的关系、区域教育政策制定与区域教育政策执行的关系、区域教育政策主体与目标群体的关系等几个关系问题,对于区域教育政策制定和政策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政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系统中带有根本性的、最重要的决策问题之一就是政策制订,而政策研究是政策制订乃至政策实施的必要环节。本文重点研究了基础教育政策所透露出的教育价值观,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政策得以制定的出发点;分析了基础教育中的导向政策,规模政策,质量政策等主要政策内容,进而对基础教育政策分别从制定的依据、政策特点及政策风险进行了简要评价。本文的目的一是在于引起教育界对教育政策研究的兴趣,二是为其它类型的教育政策研究提供一个初始框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绘制了我国1985-2015年教育政策学中关于教育政策评估226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政策评估主要围绕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评估、教育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农村义务教育与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及其执行、教育政策评估标准、国外教育政策评估机制、教育质量评估政策的制度分析和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及其政策建议等七个领域展开.当然,我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还需要在评估方法、预评估、评估模式和评估类型等方面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从而促进教育政策评估研究愈加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政策执行滞后问题是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非正常状态,对于教育政策目标实现、教育政策问题有效解决具有严重负面影响,大大地降低了教育政策的绩效。在综合分析了教育政策执行滞后的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治理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政策执行滞后问题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两个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教育政策过程中的规则和自由裁量权的相互关系.在教育政策过程中,主导政策制定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执行设定了原则性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拥有较为宽泛的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政策的创新和扩散.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介入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由此模糊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界限,使教育政策过程体现为教育行政机构上下互动和相互回应的特征.如何界定下级或执行机构的行政行为和政策后果,与如何界定执行机构的地位和身份以及整个组织环境的信任程度有关.通过制定更严密的规则和程序来控制自由裁量权的传统方式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政策评估与教育政策问题认定,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政策执行构成完整的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评估在我国还处于初创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有助于推动教育政策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我国教育政策评估工作的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最终的构建起既符号国际通行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政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完整的社会支持”,其中政策支持至关重要。政策支持的要领在于“上下衔接、内外配套、左右协调”。所谓“上下衔接”,是指在纵向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级政策要上下一体而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法力的“一统”,即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各级政策衔接运行,不能搞“一刀切”、“朝令夕改”,也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内外配套”,是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部政策(教育政策)和外部政策(社会政策)要相互匹配而形成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推力的“二合”,即形成一股强劲合力;不能以政治、经济等社会政策扭曲、取代、牺牲甚或折腾教育及教育改革,要发挥社会政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性支持与促进作用。所谓“左右协调”,是指在横向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类政策要左右均衡而保证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效力的“三公”,即体现公共性、公正性、公平性;各类政策协调运行,不能冲突相抵或扯皮推诿,不可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教育之间支持失衡、失当、失协。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分析与当前教育政策热点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平、法制、科学和效率是现代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从这一思想出发,文章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政策议题的选择、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等环节中的理论问题,进而提出了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是部分承诺,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和进行管理、审批。WTO框架下,国际教育服务主要通过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OECD和UNESCO将跨境教育区分为人员流动、项目流动和机构流动三种方式。在加入WTO后中国政府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别教育的特点,做出了不同的教育服务贸易准入承诺,教育的输入与输出方面的政策与立法做了调整。政府要高度重视WTO框架下对教育输入、输出机构办学质量的监控,不断改进和完善准入质量标准和办学质量标准。政府要不断改进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presents some of the current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garding th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transfer,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issue of structure and agency. It suggests som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educational policy transfer research in dealing with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structure and agency. To fill those voids, drawing from Archer's morphogenetic approach in educational policy transfer, 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policy transfer is presented. A case from the author's current research on China's interest in Japa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given to explain the usage of this new interpretive framework. It is hoped that this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will aid in analysing educational policy transfer and open up a new met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space for future educational policy transf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闫引堂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39-43,49
本文从范式转型的角度,对西方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教育政策社会学进行了述评,指出教育政策社会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政策研究"模式的局限,在研究范围、研究主题上有新的突破,但其研究视角仍然不够明晰,理论建构还显薄弱,并没有构成教育政策研究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9.
价值范式及其对教育政策主体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政策价值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对教育政策价值的分析不应忽视对教育政策主体的价值分析,教育政策从根本上体现并实现着政策主体的价值内容、价值追求与价值选择,教育政策价值与教育政策主体价值有着内在的不可分性。教育政策主体价值依次表现为元价值、隐价值和显价值三重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