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涛 《出版广角》2015,(10):56-57
中国图书出版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出版翻译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跨文化语境下,我国图书出版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当前图书出版的现状,并以市场和翻译为出发点,提出了几条我国图书出版原则以及出版翻译中的小策略,旨在提高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图书出版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需要推出更多优秀的对外图书.文章梳理我国图书"走出去"现状,剖析优秀对外图书稀缺的主要原因,并以传播"中国声音"的先行者林语堂的代表作《苏东坡传》为例,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图书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随着中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和新兴学科的渗透,需要对《中图法》(第三版)中的中国医学图书分类进行适当修改,调整中国医学图书馆体系分类类目,使中国医学图书体系分类符合中国医学科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申琳 《出版广角》2018,(13):33-35
随着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的飞速发展,童书板块迅速崛起,与教育图书、社科图书并列成为三大图书出版板块.本土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原创中国童书作品屡次荣获国际奖项,将中国童书推上世界童书的舞台.伴随"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童书出版应通过培养本土创作作家,塑造优秀作品,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参加国际书展,举办童书论坛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实现中国童书"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试析"入世"与中国图书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漫长的谈判历程,中国终于看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曙光.加入WTO以后中国将逐步全面开放,出版业也不例外.外国图书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将逐步取消,那时中国政府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保护中国的出版业.中国出版溶入世界经济将成为必然的趋势.中国图书加快走向海外市场已成为出版界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对中国图书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6.
吴敏 《编辑学刊》2005,(1):62-63
作为职业出版人,我对图书的关注,除了内容以外,还有形式.平心而论,这些年来,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中国图书的视觉效果已今非昔比.当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中,有人形容参展的中国图书,犹如衣着寒酸的"瘪三",而今我们已有资格跻身于"最美的图书"的行列.这是可喜可贺的.然而,从一个读书人的角度来说,某些图书却让我觉得有点可怕.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题材的图书在国外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范军 《编辑之友》2003,(4):16-17
古人著书立说,一向重视图的作用.图书,在古代就是图籍与书籍的合称."左图右书"、"左图右史"、"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图文并茂,相辅相成,是中国图书的一个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张兵一 《出版广角》2018,(13):29-32
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实施十几年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主要体现在图书版权输出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上.但是,中国图书"走出去"正面临一个阶段性的重要挑战——图书版权输出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如何去除无效供给,提高输出图书在海外图书市场的实际影响力和实效性,提高中国图书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医药卫生”的某些类目用于图书分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类目的图书分类、类目设置的不尽完善之处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新闻出版总署一直推行的发展战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法兰克福书展中国翻译出版资助项目"等多项扶持措施的实施,促使中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知识经济的文献越来越多,知识经济应当从速立类.阐述了信息经济不能作为知识经济的上住类的原因,提出了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为知识经济立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九五”阶段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十五”建设项目由CALIS二期工程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两个专题组成,名称调整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ADLIS),指出了其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美国"愚公"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108-108
3月26日,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间仓库,四位“赠书中国计划”发起人一早便开始忙碌。他们拆掉破损的纸箱,把书一本本拿出来,再放入新的纸箱,然后用宽胶带纵向、横向把箱子密封好。4个小时后,800多箱共计2万余册科技类图书严严实实地装满了一只巨大的集装箱,三个搬运工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集装箱的门关上。当天下午,这只凝聚海外游子对祖国一片赤诚之心的集装箱就要启程,被运往万里之外的中国青岛。今年88岁高龄的“赠书中国计划”召集人马大任介绍说,这批图书来之不易,是上百名华裔学者无偿捐献给“赠书中国计划”的,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25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发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新浪网、搜狐网等全国42家读书类媒体联合参与的"2007年度十大图书"评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了加快图书"走出去"的步伐,人民音乐出版社在每次参加同际图书博览会时,都会留意各国的读者对哪些图书感兴趣,逐步总结出国外读者对下列各类型的中国音乐图书感兴趣:民族器乐曲,管弦乐曲及交响乐曲,各类图鉴类图书;配有英文标题和简介的图书.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的夏季,在首届上海书展上,一本名为"话说中国"的图书,赢得了单本销售第一的桂冠,从那时起到现在,它已累计销售达30万册以上.而在该书输出到台湾岛内时,在台湾的"上海书店"它还被列入最受欢迎的图书排行榜.这就是由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出版的"话说中国"丛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中关于"中国时代表"的使用规定提出了质疑,同时对疑点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挪威现代剧作家易卜生逝世一百周年,当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位伟大的现代戏剧先驱时,中国也掀起了又一股"易卜生热"。《中国图书评论》在2007年初推出了一组研究易卜生在中国的文章。回顾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和知识界与易卜生的遭遇、对易卜生的误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的意义。众所周知,易卜生剧作的引入对催生中国现代话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不少早期的话剧作品实际上就是对易剧的模仿之作。长期以来,在中国,易卜生一直被当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来  相似文献   

20.
"图书传递工程"是2005年8月,由CCTV-7《生活567》栏目发起并承办,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这个活动的宗旨是"节约书本,奉献爱心,扶贫助教,促进和谐",通过不断加强城乡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