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国内部分大学宣布建立自主招生联盟,联合考试,成绩共享。由此,历史上"最好看"的自主招生改革拉开序幕,围绕联考的讨论与激辩也是此起彼伏。联考究竟是自主招生改革的创新之举?还是迷失方向,进入改革误区?这就需要基于对大学自主招生联考进行理性的探讨。文章阐述了四大大学自主联考联盟的形成,讨论了大学自主联考存在的争议,分析了大学自主联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6月7日,高三学子都在紧张考试。然而,同为高三学生的卢彦杰,却早早地做出了放弃高考的决定。他为自己的最新发明——水燃料涡喷发动机,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希望以此来争取免于高考进入重庆大学的资格。重庆大学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卢彦杰已经获得学校自主招生免笔试的资格,面试时得到了评委老师很高评价,但自主招生入学有个硬性规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对于高中教育而言。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发挥着怎样的影响?高中教育自身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思考?近几年,复旦附中和七宝中学在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表现不凡,其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主动改革高中教育,以更符合教育的本义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新一轮大学自主招生即将展开之际,我们请来两所学校剖析上海近几年来自主招生情况及其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论自主招生的限度与大学自主权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招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选拔,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自主招生权的试行与落实,有利于保障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也能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进程。但是,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自主招生政策的局限性使我们认识到,大学自主权是有限度的,现代大学只能做到有限的自治。  相似文献   

5.
《教书育人》2013,(3):57
2013年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仍继续实行"北约"联考模式。预计"北约"2013年自主招生考试方案将于本月底向考生公布。"北约"成员由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武汉大学(微博招生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微博招生办)、香港大学等11所高校组成。该联盟的自主选拔联考将在各省主要城市同时进行,考生可就近选择,一经确认,不得更改。具体地点将在本  相似文献   

6.
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是目前广东本地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两所重点院校。据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透露,2007年招生计划数为220名(理科),今年人数大致相仿。记者了解到,包括华工、中大等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对于自主招生人才都采取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自主招生与招生考试专业化、常规化是高校入学制度选择的重要趋势。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其自主招生考试模式上的差异,是大学招生与考试形式不同组合的结果。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进程。  相似文献   

8.
事件     
首届东西部联合招生办学洽谈会在西安举行;陕西:民办学校招生广告作假将被取消招生资格;北京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开始报名;山西:清查中职学校资质;武汉市严禁中职跨学年收费  相似文献   

9.
雷顾 《学习之友》2009,(8):14-15
近年来,对于中国的高考制度,要求变。统考”、“统招”为大学自主考试、招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论据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的是大学自主考试招生制,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也是大学自主考试招生制,因此,现在的中国应该而且可以实行这种考试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从试点到逐步推行,我国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享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大学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使得自主招生的形式、内容、公平性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即便如此,社会对于自主招生的指责和改革期待仍显高涨。公众从自主性、科学性、公平性和效率性方面充分表达了对改革的期待。作为招生主体的大学应积极回应社会期待,尊重社会建议,通过明确招生理念和目标、通盘设计和提高招生能力优化自主招生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招生》2006,(12):19-19
2007年,各校自主招生的大幕已经展开,其中标志之一就是各所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纷纷出台.这些大学究竟想招什么样的考生,以及报名、选拔、录取如何安排,这些"细节",可能就是事关每位考生可能成功的关键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一些高校2007年自主招生政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需要选择的生源应该是学术型人才。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的两种模式都没有很好地权衡高考和高校自主考试的关系。在招生实践中,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中存在高考与自主考试的互补关系,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应该重点参考能够体现本校专业特色的自主考试成绩,同时辅助参考重视基础考核的高考。自主招生联考将是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一种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3.
笔者阅读美国著名教育家德里克.博克的《走出象牙塔——大学的社会责任》一书后,对我国大学自主招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提出明确自主招生中谁在招生、招生的目的是什么、招生的结果如何等三个问题。在自主招生中,一定要体现各大学院系、专业招生的自主权利。  相似文献   

14.
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试点到逐步推行,我国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历经了10年改革历程。参与自主招生的大学在招生宣传、组织报名、命题、组织考试、笔试、面试、招生、考试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建立多元化考试招生方式、利用招生自主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效。而促进考试公平、进一步提高考试科学性,建立稳定、系统的考试制度是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努力方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的高校招生刚曲终人散,2007年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又拉开帷幕。关于大学自主招生的好处,媒体已有详尽的分析,这里不赘述了。以我在中学多年的从教经验看,单从大学这方面来说,自主招生让他们能提前、稳妥地圈定一批优质生源。像北大、清华这等国内大学中无与争锋的‘翘楚”,每年的自主招生名额,差不多都是限定在一些重点中学的尖子学生和竞赛高手身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电大分校招生机制的内涵及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招生办的设置及其运作机理上。依据招生办是否独立设置可分为独立型招生办与附设型招生办;根据招生办在招生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主导型招生办与服务型招生办。经调查分析,湖南电大各分校的招生办,大体可分为四种具体类型,即独立设置的主导型招生办、附设的主导型招生办、附设的服务型的招生办和独立设置的服务型招生办。这四种招生机制各有其优势与缺陷,关键在于解决好招生办的责权利关系、招生办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招生与教学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是一个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着重探讨日本国立、公立大学现行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介绍了自主招生考试的形成背景、表现形式和特点,并说明各大学利用自主考试选拔学生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录取方式,以期对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鸣 《生活教育》2014,(3):14-14
正自主招生公平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虽说不少大学有自主招生权,有的大学还把招生推荐权下放给中学。但是公众并不怎么买账。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从媒体曝光的情况来看,自主招生政策俨然成了蔡荣生们的提款机与权贵的盛宴,自主招生腐败对教育公信与广大考生的杀伤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自主招生模式,是在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特色,对选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同期公立大学相比,私立大学自主招生具有选拔方式灵活、题型多变、推荐制广泛应用、生源质量差异较大等特点。全面总结其招生考试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完善我国现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20.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关注。自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三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至今,有关自主招生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自主招生联考"四大同盟"的相继组建,更使得自主招生联考成为高教界和社会媒体竞相热议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那么,自主招生联考究竟利弊何在?联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联考本身的走向如何?将把高考改革引向何方?本刊精心筛选、组织了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