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先晋、Goffman、何友晖、Brown&Levison、成中英、高永平等学者们对于面子研究很多,但截止到目前,学者们对于面子的定义也是各执一言。有关面子的论述,其实就是对"脸"和"面"概念的深层次剖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爱"面子"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发展的表现之一,也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在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等心理氛围中的一种体现.正确对待面子,能使青少年讲自尊、讲人格,昂扬进取、奋发向上;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青少年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甚至害怕真理,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健全.文章首先分析了青少年的"面子"心理及其主要行为表现,并从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以及其自身四个层面探析了青少年爱"面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子”作为礼貌原则的一个分支,时时刻刻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它实际上是礼貌原则的延续。许多专家,学者对“面子”作了许多详细的论述,从面子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面子和权势的关系)和面子实施的方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试从面子与自然条件,面子与伦理道德、宗教间的关系两方面来分析一下面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但该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因此,对于其跨文化普遍性问题,中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质疑.在中西方文化中,"面子"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行为中体现出的面子差异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交往中的障碍,从而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面子是当今社会支配着人们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现象,面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历史发展产物之一,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国外及国内专家和学者对面子和面子文化提出的概念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炼出面子和面子文化的核心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得出面子及面子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在中西两种文化当中存在着“面子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使用礼貌策略上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面子"观是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东西方对面子的认识、关注程度以及处理面子问题的方式不同,常给双方带来交流上的困难甚至误解。文章通过对东西方"面子"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文化价值观以及东西方维护面子的不同方略,从而让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面子观,提高人们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同时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受益。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公共知识分子",是"准公众人物",其言行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和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职业的面子是国家和社会的面子、是面子职业。"自古书生爱面子",爱面子是教师的"类"属性,教师爱面子有其原因和典型的群体表现。置身于面子文化中的教师,通过国家、社会给足教师"实面子";"桃李满天下"的教师才有面子;提高境界提升面子等来不断满足面子需要。  相似文献   

9.
"面子"现象的跨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文教资料》2008,(29):54-56
礼貌无论在哪种语言中都存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面子论,作为礼貌原则中的重要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着手,对两种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成因浅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面子是中国人情社会的潜规则。言语交际中为了面子而牺牲合作原则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面子策略"与"合作原则"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两者关系通过对小说《围城》中人物对话中涉及到面子的交际话语进行分析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交际中,为了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承认和意识到"面子"的作用。而每个人的面子都有可能受到某些行为的威胁,即"面子威胁行为"。所以,我们就有必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削弱面子的威胁程度。以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及礼貌策略"为理论依据,以小说《男人、女人和孩子》为语料,得出几种面子的挽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脸面"(face problem)是社交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保全面子成为英语社交的重要技巧,本文以"面子保全"理论为基础,用具体实例分析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在英语会话中的应用——保全面子。  相似文献   

13.
《实话实说》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维护面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限制语概念自提出以米,吸引了不少学者的注意。本文借助于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选用央视一套的《实话实说》节目为语料,从维护"自我面子"、"对方面子"以及"听众面子"这三个维度探讨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维护面子的有效策略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Face-Management View)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但B&L的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这里指以英语为本族语的西方国家)基础上的面子保全论,所以对其在跨文化普遍性方面很多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置疑.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且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差异有助于消除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交往的一些障碍,更有效地促进跨文化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15.
也论"面子"——村庄生活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心理学关于“面子”的既有研究侧重于语词解析而缺乏实践性内容,因此从村庄生活的视角中解读“面子”就很有必要。进入村庄生活的逻辑中,可以深入探讨“面子”的语境化意义和功能。原子化、小亲族、宗族等几种不同类型的村庄中,“面子”的具体含义、表现形式、社会控制功能等都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面子"作为人的一种社会需求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面子是否得到很好的维护也是礼貌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准。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交际策略,它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随处可见。以"个人自由"为中心的"消极面子"的维护也可以通过选用模糊限制语来得以实现。文章介绍了模糊限制语与消极面子的相关概念,结合实例分析了英语模糊限制语在维护消极面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本文以电影《面子》为例,从影片所表现的双重文化特征和强弱文化语境对"面子"意义的不同理解的角度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东西方面子理论,通过对小说《喜福会》中母亲和女儿的具体分析,发现母亲们坚守东方的面子观,而女儿们则选择西方的面子观。东方的面子观包括"脸"和"面子"两个概念,具有道德和能力两个层面的内涵;西方的面子观包括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英汉语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为背景,分析B 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及顾曰国的面子观,最后论述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如何使用面子理论组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保全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西方“面子”文化以消极面子为主,中国“面子”文化以积极面子为主,西方文化中的消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中国“面子”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在西方文化中也是没有的,我们应了解这种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