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况周颐无论填词还是论词,都十分尊崇“真”。他的词论核心“重、拙、大”三原则,虽然意义各异,但又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其交融点都在“真”字上。“真”是况周颐词学主张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西圃词苑晚香馨——评田同之的《晚香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同之晚年致力于词学之道,既有理论著述《西尉词说》,又有创作成果《晚香词》集。遵照词要“别有寄托,另具性情”的词学主张,《晚香词》集中的作品,虽少重大社会生活的题材,却是词人躬耕西圃、苦心孤诣之作,清新婉丽,寄托遥深,艺术水平很高。叶恭绰的《全清词钞》选录了他的三首小令;《晚香词》集中的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咏物词、登临怀古词、唱和题照词;另外还有一首《莺啼序》长调。  相似文献   

3.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具有比较丰富的词学思想。他的词学思想主要包含对“本色”词的肯定、对“雅正”词品的追求以及倡导“别有诗余继变风”的革新主张三个方面。这些思想既灌注于他的创作实践,也蕴蓄于他的词学论述,体现了刘克庄与时俱进的词学观,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而其《词论》作为词史上第一篇论词文评,颇有见地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以评说历代词坛代表作家的创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词作:协音律,诉愁苦,贵文雅,主创新,求浑成,本婉约等等,结合李清照的创作实践对其词论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秦观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名常常被他的词名所掩盖,不可避免地,他填词的风格会影响到诗歌,这就造成了诗似小词的现象,现将秦观诗如词的作品进行分析并探究这种现象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秦观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名常常被他的词名所掩盖,不可避免地,他填词的风格会影响到诗歌,这就造成了诗似小词的现象,现将秦观诗如词的作品进行分析并探究这种现象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略论孙麟趾的词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词学理论往往重于赏析 ,关于词的创作很少论述。清代词论家孙麟趾则立足于词的特殊体性 ,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 ,从立意、技法、字声三个方面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词学理论主张。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词学理论 ,对于指导词的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我国的词学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陆机的修辞理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逮意论。要求“意称物,文逮意”,“物”“意”“言”(文)的一致性,二、贵妍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是符合文学语言规律和诗歌语言特征的。三、风格论。论述了语言风格同思想内容和文体的关系。四、创新论。主张语言具有独创性,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五、难能论。认识到“物”“意”“言”(文)转化过程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在词学理论方面,虽没有留下多少资料供后人研究,但从词作中,我们仍然能勾勒出他对词体的认识与词学主张:不满于词的传统题材与柔媚风格;倡导词向诗、文的靠拢;以深刻反映现实的创作态度提高词体功能与地位。其大胆革新的精神,对辛派词人的词体观与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轼提出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大胆创新,以作诗的手法来填词,融诗之精神境界于词中。苏轼在词中大量化用唐诗,与此同时,苏轼词在对唐诗的化用中有所择取,本文试就其对唐诗的化用与择取略加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丁耀亢在《(赤松游)题词》、《啸台偶著词例》和《表忠记》评点中提出自己的戏曲理论主张,并将这种思想贯穿在自己的创作中,即结构观,布局合宜,自出机杼;语言观,语出自然,慎于用典;曲词观,宫调情词,双美兼重;教化观,观风化俗,以剧渡世。  相似文献   

12.
《谐铎》是在沈起凤晚景自我反思的情况下以"追忆旧闻"之方式而补纂的,撰者采用"现身说法"之叙事策略,将对年少习性的反思、对攀附权贵的鄙薄及寄人篱下的落寞与读书无用的愤懑之情寄于作品自"谐"(行文叙事)至"铎"(文末寓意)之中,予以多角度展露,使之带有撰者浓烈的自寓意味,从而对此书之主题书写、题材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此类条目占此书泰半,故作品以"谐铎"立名首先针对沈氏抒志铎己以"浇胸中之垒",而后铎及他人以开导教化。与沈氏年少"续搜神志怪之书"而所言"戏终无益"的编纂立意所不同的是,其晚景补作多含"振聩启蒙之训",故今传此书之编纂旨意兼具史家"劝惩之旨"。  相似文献   

13.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正是在《诗经》的滋养中,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思想。《史记》对于《诗经》内容的化用,对《诗经》“微言大义”的发展,以及阐述司马迁记史观念,都体现了“借天道说人事”这一非因果论的天命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张竹坡时《金瓶梅》的评点,把古典小说美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继承并发展了汉代“发愤著书”的学说,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泄愤之作。从创作的原动力是渊源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强烈感受“喷”,这种感受化为不得不发的激情“泄”,到如何“泄”,即艺术表达方式要用“史公文字”,批判整个社会黑暗与人伦道德。他深刻总结了市井小说的创作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美学观。  相似文献   

15.
邓廷桢作为晚清词坛一位重要词人,他和林则徐的词被誉为“大臣词”中“双璧”。邓氏词学观以“寄意”为中心,求雅,斥艳,推崇白石、玉田的同时,兼采苏、辛,融合两派,从而锻炼出“返虚人浑”词学主张。他的词高朗疏阔,款款情多而又婉曲清扬,实为晚清词史平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学风貌。对邓廷桢词学的研究实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李建军是新世纪涌现出来的颇有锐气青年文学批评家,他的批判精神的资源来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原则及其鲁迅的批判精神。他的批评风格是真诚的,也是深刻尖锐的,他有着强烈的人文意识。他对于当下中国文坛的贡献在于不留情面地批评了被商品经济所扭曲了的所谓名家作品。指出了这些大名鼎鼎作家和批评家的“消极写作”和“流氓批评学”的消极性和腐朽性,揭露了我国当前文学的真相和精神病象。  相似文献   

17.
组诗《鹰的话语》是西川于1998年创作完的。这组诗被西川认为是他九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流露出了他的“精神隐私”的作品。诗人在这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的独特认识。同时《鹰的话语》堪称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作品从古今中外广阔的文化背景取得借鉴,面向历史和现实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讽式观照。诗人西川通过这组《鹰的话语》,以奇形古怪的语言、散文化的风格、趣味性的叙事倾向、强烈的荒诞感向我们晦涩地讲述了他的“精神隐私”。  相似文献   

18.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校辑本《张子野词》是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的词学文献,本文首先揭橥其文献特征和流播过程,并对其校词的特色、存在的误区等进行讨论.以此为基础,探讨《张子野词》对王国维词学建构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分析王国维探讨张先词时对“境界”说的体认,随后探析王国维并不特别看重张先词的原因,并以此为例探讨其论词标准.最后讨论王国维在创作方面对张先词的潜在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