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讲解语言中的情感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挚的情感是博物馆讲解活动成功的要素之一。为了弄清这一问题 ,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讲解语言与情感按心理学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所谓“态度体验” ,是人们在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发生关系时 ,会因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分别采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即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此时态度并非情感 ,只有当态度引起人的以某种生理感觉为特征的体验时 ,才成为情感。愉快、喜悦 ,抑或是憎恶、愤怒等体验 ,这就是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从生理角度上说 ,情感因皮下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兴…  相似文献   

2.
杜娟 《大观周刊》2012,(8):300-301
感情上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珍珠是这样生成的—谈编辑人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有关报刊称, 21世纪的健康主题是心理养生,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的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更应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人的任何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会有一定的情绪伴随。人的情绪是否健康能比较明显地反映心理是否健康。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感商数”,可影响人一生的事业成功与否,情商包括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和对他人感情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例如,顺利达到目的使人轻松愉快,失去亲人带来痛苦和悲伤,面对邪恶地挑衅引起激动或愤怒,遭遇危急可能引起震惊或恐惧,美好的事物使人发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等等。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  相似文献   

5.
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情感反映。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得好,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情感反映。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者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得好,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的情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编辑活动中,编辑所表现出来的观点、认知、学术见解、价值取向,并不完全归属于认识上的直接结果,相当一部分是受人的情感因素影响.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认为,情感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认识的或操作的事物所持有的态度的体验".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情感包含着情感和情绪的综合过程.从二者的特点来看,情感侧重于对情感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则是体验和感受状态中的活动过程.本文侧重于研究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中的情感心理,对编辑的情感特征进行分析和论述,旨在使编辑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情感,以利于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平 《大观周刊》2012,(12):311-312
在新课改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因此应把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同课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让教学情境回归生活,重视课改工作中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究其原因: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曾说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交网站以及各类社交APP的普及,表情沟通成为这类社交软件中最常使用的沟通手段,而emoji表情的便捷性以及普遍性使其成为用户使用的"新宠"。替代沉默和消极的文字社交情绪,emoji展现出其积极的一面,成为自身情绪形象代言词,在"共情"上尤为突出。网络社交中,emoji的产生,带来了新型的社交——一种更能有效直观理解的、被用于多种"熟人关系"的庞大朋友圈的社交。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新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作出是与非、好与坏、美和丑、崇高或卑微的判断的同时,也表现出或喜怒,或哀乐,或亲切激动,或淡然冷漠的态度。心理学家把这种“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叫做情感。情感作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自然伴随  相似文献   

11.
赵晓者 《大观周刊》2013,(5):174-17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简单的放松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的情绪与肌体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良好的情绪是人的精神与身体健康的前提.反之,消极和不愉快的情绪促使人的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精神活动失调,对肌体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晨 《青年记者》2006,(6):39-40
诗言志,歌言情。有位文学评论家说,“志”和“情”是一切文学作品的主体。如果将这句话借用到我们的新闻写作上来,那么笔者认为,人物通讯的采写,就应当也必须比消息等其它新闻报道形式更注重“情”的开掘。格外注重“情”的力量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是人在外界刺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带有一定的态度,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讨厌,崇敬或鄙视。例如:天津电视台新闻《邓小平视察天津》结束时,邓小平健步在水谢楼台之间,使人喜悦;陕西电视台连续报道《西安西火车站无主货物积压严重》,反映公家货物无货主,让人痛心;电视片《球迷部落》中,球迷们兴高采烈,球迷们声嘶力竭,球迷们痛不欲生,球迷们死去活来,等等。这种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体验,是以人的不同态度为转移的。心理学把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对自己的态度反映叫做情感。情感是电视新闻的血液,…  相似文献   

15.
李冰 《大观周刊》2011,(16):27-2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情感主持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流露真情实感。当节目表达的感情达到高潮时,主持人的心灵受到震颤,情感受到冲击.然后通过表情加以表达,或者声音哽咽,或者眼睛流泪,使节目充满感情色彩。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进行情感主持给节目带来的有利之处。  相似文献   

17.
白杏云 《大观周刊》2011,(47):127-127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陈亚娟 《大观周刊》2012,(50):235-235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蔡庆文 《大观周刊》2012,(27):232-233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数学教学过程注重情感渗透交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