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使用户参与意识觉醒,数字营销传播的重心转移到如何与用户互动,令其参与营销价值的创造.用户参与数字营销活动的心理及行为,对数字营销的理论探索与市场实践意义重大.本研究借鉴激励理论建立分析框架,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用户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得出用户参与数字营销传播的路径为需要动机→参与行为→满足,分析需要动机因子(赋权意识、自我表达与认同、优惠奖励、社交关系、生活便利、娱乐消遣和兴趣属性)和参与行为因子(一般互动传播类、深度贡献交流类、用户生成广告类、参与强度)及满足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用户在参与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辉  夏丹  马丽丽 《现代传播》2015,37(2):154-155
基于利益角度细分市场的研究方法已经在一些调查研究中得到运用,而以消费者利益影响因素作为电影细分变量的研究尚未出现。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如下三方面问题:电影市场消费者影院观影行为的利益影响因素分析;电影市场消费者影院观影决策中利益取向分析;基于利益因子的电影市场细分研究。一、研究方法(一)利益细分方法1.利益细分方法利益细分方法是建立在因果关系变量基础上的一种市场细  相似文献   

3.
李成  赵鑫 《现代视听》2015,(2):49-54
本研究基于监测记录优酷用户网络收视行为的大数据平台——优酷指数,较为直观地分析了"2013年度网络十大视频"在网络用户中带来的传播效果和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视频网站的议程融合尽管体现了媒介机构的品牌定位和价值引导,但其传播影响力较为有限。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议程设置,视频网站必须保证视频策划的信息量和可看性、做好相关视频的链接与整合,并继续加强与其他媒体之间的媒介互动。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AISAS客户行为模式的网络营销传播模型,该模型建构了从客户细分到客户接触直至客户评估的网络整合营销全过程及其交互式的信息流。结合网络广告联盟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口碑传播等案例,讨论和分析基于AISAS客户行为模式的网络整合营销的传播方式、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信源可信性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意见领袖是社交媒体用户重要的参考群体。本文以社交媒体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意见领袖可信性的影响因子及其对用户行为意愿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声望、互动易近、信息质量、道德品质是影响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可信性的四个因子;意见领袖可信性四因子与用户搜索意愿、分享意愿、购买意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互动易近因子对三项用户行为意愿均有显著作用,而道德品质因子对三项用户行为意愿均无显著作用。本研究拓展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研究视野,对品牌有效开展意见领袖营销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培培 《出版广角》2021,(17):85-87
互动仪式链理论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群体内部的互动行为与价值生产模式,为短视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东京奥运会作为运用短视频传播赛事的首届奥运会,开启了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传播的新图景.文章通过引入互动仪式链理论,从传播形式、内容创造、创新模式三方面探讨东京奥运会短视频的传播实践,并基于互动仪式框架指出奥运短视频传播过程中的价值生产,以及用户的情感能量与资本符号的积累模式,从而探寻短视频发展新风向.  相似文献   

7.
互动是互联网时代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微博的产生则把这种互动更多地融入个人行为中,通过微博进行人与人的传播交流,信息更容易得到共享和传播。因此,微博这一创新媒介的网络传播形式的个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将结合微博个人的传播特点对微博广告传播的具体策略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互动仪式链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权 《新闻世界》2012,(10):183-184
互动仪式链理论是一种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动因的情感社会学理论。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综述和对当前传播研究“缺乏对人的关注”困境的分析,探讨了该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笔者认为,SNS可以看作由互动仪式链构成的虚拟社交网络,用户使用SNS在根本上是为了获得情感能量。  相似文献   

9.
李晶 《东南传播》2021,(11):97-100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形象的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国家形象的评估.全面把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需要从多维度来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形象和一个国家的政府、企业、文化、国民和舆论都密不可分.意大利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可以从以上维度来认知,没有来过中国的意大利人从文化维度和舆论维度来构建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在中国生活过的意大利人在互动接触中构建其中国国家形象.通过两类国家形象对比,互动接触能够构建出更加真实的一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电影宣发传播作为电影产业链的后端环节,具有区别于其他环节的较高的价值增量,同时当下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以共同兴趣集聚的趣缘群体正在成为电影传播的有力一环。立足柯林斯研究微观群体传播行为及其动因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可解析出电影网络趣缘群体由网络虚拟社区技术建制及情感共享文化需求双重因素形成,其运作机制在于完整互动仪式的参与以及基于短暂刺激和反馈强化积攒而成的长期情感共建,并进一步探询作为网络趣缘群体互动仪式结果的群体团结及群体符号能够为电影传播带来何种效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网络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随着Web2.0时代各种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网络传播研究正在呈现不断繁荣的态势,其研究视野也因此更加开阔.本文概括了2006年我国网络传播发展的总体特点,归纳了这一年网络传播研究的整体情况,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核心功能之一,中国主流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对舆论监督形成较完整的理念与规范,然而互联网技术变革推动传统认知及实践发生重构.本研究对全国具有影响力的18家媒体调研发现,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新形态,其地位和价值均有所上升.舆论监督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越发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运用于监测舆情及媒体议程设置中.同时,不少主流媒体大胆进行机制创新,搭建网民互动渠道、尝试建设性舆论监督、形成"闭环"机制等.本研究建议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合理松绑并鼓励进行国际舆论监督,引导全民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推动网络舆论监督形成主流媒体和网民多层级、去中心的泛众传播生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梁巍  白金 《出版广角》2018,(5):76-78
微信传播基于强关系的特点,使其能通过线上呈现与互动打破时空限制,将动态变化的生活场景移动化,朋友圈的实时动态也同样被赋予自我呈现与主体重塑的重要功能.微信朋友圈中的熟人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融合性更强,大家能够通过朋友圈中介传递的功能表达与传播自我,一定程度上实现外界对自我的认知转变.其中微信自拍就是以微信为载体的社交行为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从人际传播的角度来看,个人在朋友圈呈现自我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的建构,这个建构过程既有对本我的表达,也有对群体价值、社会规范的认同与迎合,还伴随着自我披露与隐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文本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基于互动和分享的社会化阅读日益受到年轻读者的青睐.本研究以微信阅读为研究案例, 以上海初高中生为样本对象考察了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在上海14所中学获取1 039份有效问卷, 对他们的数据分析表明:①青少年的内在性动机、成就性动机和社交性动机对社会化阅读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但社交性动机是他们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最为重要的动机因素.②年级和区县这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青少年的社交性动机和社会化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初中生和城区生而言, 高中生和郊区生的社交性动机对其社会化阅读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冉昱 《传媒》2004,(7):38-39
作为目前最为强势的媒体,电视这个以电子为载体的媒体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突飞猛进的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比翼齐飞.网络的核心技术表现就是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及传递.网络的出现对电视媒体而言,代表着传播技术上的一次革命,与信息革命对社会造成的深刻影响一样,网络技术的运用也给电视媒体带来了许多变化,并呈现出明晰的互动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界有一句名言: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如何提高传播力呢?互动是传播力得以提高的一个必备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互动是现代传播的本质特征,传播就是互动,没有互动,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大浪,如今中国无论是电视、网络,还是各种纸质媒体,它们对传播中的互动运用都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与进步,社交网络得以长足的发展,颠覆了传统大众传播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传统传播渠道,媒体传播开始依附现实社会关系,不断生成各种形式的网络交互行为,构造出了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全新传播格局。本文基于社交网络的传播特征,研究社交网络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基于社交网络的新动向探讨社交网络新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游戏空间作为青年网络亚文化开展的主要情境,突破了媒介的时空限制,改变了人的心理过程、观念形态、行为方式.游戏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社会关注,关于游戏的研究视角也集中在游戏功用方面.本研究以网络民族志为主要研究方法,对QQ飞车爱好者在微信社群中的讨论和线下的交往互动进行观察,并对玩家展开深度访谈.研究发现这个因为游戏产...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知识服务是知识传播的服务。研究基于Web2.0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效果,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互动中人际传播的特点,细分图书馆传播环境中的受众,将议程设置嵌入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过程,分析图书馆博客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构建信息服务情境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继忠 《声屏世界》2008,(12):29-30
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方式,人肉搜索引发的信息聚集现象触及了社会传播的底线,引起公众忧虑、舆论热议,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甚至提出对其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人肉搜索处境严峻起来,前景堪忧,这是新兴的传播方式与社会互动的典型个案。表面上,人肉搜索是人与机器的搜索引擎相结合形成的信息传播方式,事实上,这种传播方式有内在的传播机理,其机理可分为网络基础、信息检索、社会心理、个人网络信息行为、商业利益驱动等五个依次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