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母语习得及第二语言学习中都存在着沉默期现象,语言研究们已经从语言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对母语习得中的沉默期现象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对于外语学习中的课堂沉默现象却至今没有一个综合的论述,本从认知语言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易于混淆的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和解释,明确了两者的主要区别。以此为基础,本文重点对二语与外语环境下儿童语言习得沉默期成因和区别进行了研究。在此过程中,根据语言学习机制和沉默期形成理论,以笔者在国内外对语言学习对象所做的调查为依据,从语言环境、情感因素、文化差异、年龄区别等各个因素揭示了儿童在二语与外语环境下语言习得沉默期成因和结果的差异,为外语教学策略的合理设计和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迁移是一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很普遍的现象(Ellis,1994,2006)。在学习外语前,语言学习者已经长时间的使用了母语,并且非常熟悉母语的各种语言规则,所以当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无意识地使用这些语言规则,因此,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汉语作为母语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负迁移影响,以及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一、语言迁移在第二语习得领域,语言学家发现母语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当学生将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时,语言迁移就出现了。语言迁移  相似文献   

4.
英语倒装句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外语的过程与习得母语的过程不同。母语 的习得是一个自然的不断内化的语言规则的过程。由 于受诸多外部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只能通 过有意识的学习才能掌握一门外语。语法在语言教学 中是无法回避的,因为它蕴涵了有关这种语言的法  相似文献   

5.
听力理解能力决定着外语学习者目标语信息吸收量的大小,当然也就影响着学习效果。通过探讨分析语言学习初期的"沉默期"及其存在条件,对比外语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相似性,在少儿英语课堂上应该加大听力理解内容的比重。根据"沉默期假设理论",结合中国外语教学实践,少儿英语听力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含有动作,可重复某些语言单位,能够预测故事的下一个情节,以及信息转移任务。  相似文献   

6.
潘虹 《成才之路》2011,(5):48-48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语际迁移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语言迁移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的某些形式或规则系统同目标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产生正迁移,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尝试田进英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会极大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斯蒂夫.克拉申(StephenKrashen)的"学习—习得假说"理论,二语习得也是一种"吸入"并经大脑过滤而最终使用一种非母语语言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习得者也会出现"高原期"现象,这种"高原期"具有自身的特点。要克服它,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Interlanguag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It refers to the language system which is form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learners' second language 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In the past,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and mentalist learning theory has dominated language learning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but both of them have some deficiencies.This paper is to make a critical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interlanguage,which reflects th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interlanguage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3.
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及默示教学法理论出发,探析了默示法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默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为在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产出中的填充现象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填充现象的使用受母语汉语影响,倾向于与长时间静默连用揭示在线言语产出困难,位置分布有规律性。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日常外语教学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分析了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误区:把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学习变成单一的看懂,只默读,不朗读;只动眼,不动口:聋子听力,哑巴口语;阅读量不够;把知识当技能,只学不用;浮躁速成心理;重结果,不重过程;对教师的依赖;频繁改变教材缺乏系统性。同时提出了语言学习的理念:语言学习规律是先“语”后“文”。英语是技能不是学问。练听必练说,练读必练写。语言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中学会的,畏惧错误就等于毁灭进步。口耳沟通胜过纸笔沟通“盯住”一套教材,“听烂”一本磁带。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好英语没有捷径。为考试而学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启蒙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幼儿外语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年龄及心理特点,幼儿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习得经验。幼儿天生就有习得语言的能力,也有其学习语言的敏感期与关键期。作者在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八种帮助幼儿学习外语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建议成年人在幼儿外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自然特征和学习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幼儿学习外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是一个学术开放的时代,同时也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时代。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在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过程中,对英国的学术思想、法国的学术思想、日本的学术思想展开研究,吸收了其积极成果,从而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李大钊也成为五四时期研究外国学术思想的先驱。由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努力及其与外国学术资源的关系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创建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水平的背景中进行的,体现了多元借鉴与学术传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Video comprehension involves interpreting both sounds and image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processing an aural text with relevant pictorial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enhances second/foreign language (L2)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 hypothesis underlying this mixed-methods study is that a visual-only silent film used as an advance organiser to activate learner prior knowledge, followed by a subsequent full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V→V+A), yields the most facilitative effect on L2 learner video comprehension compared with a full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V+A) and a visual-only silent film presentation followed by audio-only narration (V→A). The authors showed a video to 124 intermediate L2 English university-level students in Taiwan, and measured their video comprehension using a multiple-choice listening test. They also conducted a survey and a focus group discussion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e V→A Group was substantially lower in video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the V→V+A Group, however, did not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those of the V+A Group. Although the results failed to confirm the hypothesis that a visual-only silent film showing followed by a full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would be most effective in facilitating video comprehension, the L2 learner preference for and positive response to such a viewing experience contributes to L2 listening pedagogy.  相似文献   

19.
工作过程导向的"外贸函电写作"课程开发以前期调研原始数据为依据,参照外贸业务基本流程、选择外贸交易条件为载体,设计三个递进关系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设计源于外贸企业真实业务项目,教学实施过程模拟工作过程,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教与学遵循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反馈六步。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课程学习与外贸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文章涉及到外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外语学习策略的特征、影响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内容、模式等,最后指出了外语学习策略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