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培智学校和有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小学中抽送100名弱智儿童,进行左右概念的测试,又在普通小学抽送100名智力正常的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并按年龄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年龄的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有显著差距。这说明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与其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说明弱智儿童的心理仍然是在缓慢发展着。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低、中、高年级弱智儿童对63种食物图片的自由分类,考察弱智儿童的概念联系及其发展.结果显示,低年级弱智儿童基本上没有分类标准,未形成有效的概念组织方式;中年级弱智儿童开始按照情景分类,概念之间具有sF联系;高年级弱智儿童主要依据相似性分类,概念之间构成分类学关系.弱智儿童的概念联系发展趋势与普通儿童相同,但发展速度和水平却大大落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1979年率先开始了对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先后在十多个区开设了辅读学校(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招生人数限制及社会、家庭等因素。仍有部分学龄智力落后儿童未能受到特殊教育,同时由于对学龄前弱智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工作不够,导致对学龄弱智儿童的忽略.使这部分儿童作为正常儿童进入普通小学就读,接受的是对正常儿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弱智儿童常见食物的概念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由分类法,以实龄相同的智力正常儿童为参照,考察低、中、高年级弱智儿童常见食物的概念结构,比较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概念发展的异同.结果表明:弱智儿奄的概念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概念联系类型由以SF联系为主向以分类学关系为主转变,概念发展趋势与正常儿童相同,但在速度和水平上却大大落后于正常儿童.教育与环境在弱智儿童的概念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弱智儿童语音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弱智儿童语音发展规律对于弱智儿童的语言教育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弱智儿童普通话语音测验”对上海地区 57名 4~ 10岁弱智儿童进行了测试 ,结果发现 ,弱智儿童在超音段以及音段的发展上都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 ,弱智儿童的语音获得与智力受损情况有明显的相关 ,智力损失愈严重 ,语音的发展愈滞后。同时 ,研究指出 ,在对弱智儿童的教育中 ,应重视超音段的教育 ,考虑方言在教育中的作用 ,并区分不同对象的需要 ,全面顾及各种因素在语音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普通儿童对弱智儿童语言预期偏差的年龄特点,以及肯定、合作任务对抑制语言预期偏差的作用.实验类型为2(组别:实验组、控制组)×3(年龄:9岁、11岁、13岁)×2(行为:刻板一致行为、刻板不一致行为)的混合实验设计,设置肯定、积极的合作任务情景,对普通小学9岁、11岁、13岁儿童共120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9岁的普通儿童已经对弱智儿童表现出语言预期偏差效应,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这种语言预期偏差效应也就越明显;相比控制组,在肯定、合作任务之下,普通儿童对弱智儿童表现出更少的语言预期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度弱智儿童语言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本研究从中度弱智儿童的自然言语和测试言语中提取研究样本,从汉语语法功能角度对样本进行了言语能力、语法偏误以及言语活动中的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初步分析,提出中度弱智儿童语言获得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即中度弱智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与正常儿童大致相同,他们具有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和语言能力.造成中度弱智者语言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和语言环境刺激的不足.因此,有效的语言训练和认知补偿对于中度弱智儿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弱智学校一至六年级,智龄3~6岁的中重度弱智儿童数概念 发展水平,与相同智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智龄3~6岁中重度弱 智儿童数概念发展水平与相同智龄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智力年龄决定 中重度弱智儿童数概念的学习能力。建议中重度弱智儿童数概念教育,按学 生的智龄水平确定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自编的儿童认知行为问题调查表的效度和信度以及弱智儿童认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的儿童认知行为问题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弱智儿童(MRC)父母对儿童认知行为问题的评价都显著高于正常儿童(NC)的父母,但这种差异的显著性在弱智儿童父亲与母亲之间不存在.弱智儿童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弱智儿童父亲的心理功能状态、社会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都受儿童交往障碍的显著影响,而弱智儿童的情绪障碍是影响其母亲心理功能状态的主要因素.儿童的认知问题是正常儿童母亲社会功能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态度干预角度出发,选取随班就读的普小五年级学生120名为被试,借助想象群际接触的技术,采用实验的方法探讨普通儿童对弱智儿童的内隐污名,以及想象群际接触对改善内隐污名的作用.结果发现,普通儿童对于弱智儿童具有有很强的内隐污名;就具有不愉快经验的普通儿童而言,想象积极的交往情景可以降低对弱智儿童的内隐污名.这说明想象积极的交往情景对于改善小学生对弱智同伴的态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