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郑凤荣飞身越过一米七七,到马家军在斯图加特震惊世界,……谨对它的出版表示祝贺。”这是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何振梁的题词,“它”就是《田径运动高级教程》。  相似文献   

2.
G820.0,G820.99 9414270学习马俊仁—谈“马家军”的训练[刊,中]/曹效文∥田径科技信息.—1994(1).—15—18(AML)田径∥训练∥经验∥科学训练∥选材∥营养∥科学管理∥马俊仁∥马家军  相似文献   

3.
充分的自主权是“创新著先鞭”的必要保证。没有充分的自主权,便不可能及时地、充分地实现训练创新,以求在竞争中取胜。如果说,创新著先鞭是“马家军”在自然体育学方面的根本特色,那么,充分的自主权便是“马家军”在社会体育学方面的根本特色。没有这二者,便没有“马家军”。两者都由强烈的进取心所驱动,而强烈的进取心,恰恰可以由竞争来加以驱动和强化。  相似文献   

4.
卢元镇 《新体育》2006,(5):63-63
中国竞技体育有一个颇为奇怪的现象:一些运动项目的辉煌总是短命的,如三级跳远邹振先的一骑绝尘,男子跳高朱建华的后继乏人,马家军的一蹶不振,就连刘翔、姚明,他们的后继者在哪里,能否前仆后继?也让人惶惶。这种人才“断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问题出在业余训练上。  相似文献   

5.
“马家军”风卷残云,为世界震惊,为国人骄傲。可是,当我们骄傲了一阵之后,却发现能成为马家军竞争者的国内选手极为罕见,马家军也许真的产生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首先是“金牌战略”对各省市的影响。谁都明白,每次全国比赛,只要有马家军出战,则必不留情地包揽金、银、铜牌甚至前五名,哪儿有其他人什么事?所以,各家都有自己的算盘:练了也是白练,干脆放弃,来个避实就虚,别处开花。其次,舆论对马家军过热的赞誉也程度不同地挫伤了一些选手的积极性。马家军在哪儿都是  相似文献   

6.
5月1日。《北京青年报》的《青年周末》在12版“先睹为快”中,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马家军调查》的节选。据了解,这是《中国作家》上市前第一家转载作品的媒体。编者为这篇转载的文章所起的标题是《奇特的马俊仁,迟到的内幕》。此文一出,如风行水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也如一枚悬在空中的“禁果”诱惑人们去看个究竟,看看马俊仁在喂猪、鹿仙、药方、别墅之外还有些什么,这实际上也是为全文刊登《马家军调查》的《中国作家》做了无形的广告,果然,该书一上市,立即在大江南北引起购销狂潮。 5月8日。  相似文献   

7.
春秋纪事     
自杀? 刚刚进入4月,就有媒体报道称,“马家军”一号主力董艳梅3月31日傍晚曾吞服大量安眠药欲寻短见。经及时抢救,目前已出院。 紧接着,各位当事人纷纷表态。 辽宁中长跑队马家军基地书记刘志固:“第一个报道董艳梅自杀的媒体是给马家军制造混乱的罪魁祸首。” 马俊仁:“这简直就是一个阴谋。” 董艳梅:“我爸妈岁数都大了,经不起打击,我只希望以后别再出现类似的事情,让老人家伤心。”  相似文献   

8.
采访赵瑜之前,我就一直在暗自思忖:一个34岁就成为专业作家,90年代初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一个拍摄了像《内陆九三》这样至今还在不断地被选送到国外参加评比的电视纪录片、仅靠电视就能够赚到大把的钞票的人,为什么放着舒舒服服的日子不过,一次次地跑到体育馆路惹“是生非”,又跑到东北的山沟沟里和马家军一混就是半年。又是什么让赵瑜如此执著地一次又一次地向中国竞技体育进言。我甚至用世俗的眼光认为,也许是《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这“体育三部曲”给赵瑜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丰厚的经济利盖。然而,和赵瑜一番长谈后,我才认识到,体育所带给赵瑜的远非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十年一梦又作新文一向在中国体育界兴风作浪的报告文学家赵瑜沉寂十年后,又扔了颗重磅炸弹:四十余万字的《马家军调查》被《中国作家》杂志整本推出,被称“丰富无比,内幕迭出”,包含马家军十年来的事件、背景、源流、以及可读性极强的冲突内幕。赵瑜过去一向写体育报告文学,他与“二炮”的尹卫星并称“中国两大体育写手”。十年前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强国梦》直指整个中国体育界,把体育界种种弊端内幕一一披露,令当时的国家体委颇为难堪,曾明令批判,状一直告到中央。半年后他又趁中国体育代表团汉城奥运会失利之时,写出《兵败汉城》一书,“不谓言之不预也”,赵瑜扬眉吐气,《强国梦》已预见到的终成事实,看你体育官员有何话?  相似文献   

10.
当代田径运动飞速发展,专项运动技术及专项运动能力迅速提高,新的世界纪录不断出现.这迫使人们全力发现有才华的新秀,采取前人所未采取的训练手段与方法,以达到竞争取胜之目的.肯尼亚中长跑的集群训练,“马家军”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莫大的启示,竞技体育训练已日趋集群化.  相似文献   

11.
“马家军”的成功已是世界田坛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专家们都在探索、研究“马家军”训练的真谛,以求移植于其他田径项目。这无疑将是对运动训练的一个划时代的贡献。这就需要对和运动训练有关的学科作综合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力求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对马氏训练方法作一客观的初步的探讨,意求其在训练理论上更臻完善,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出我们对运动医学的某些传统理论和观点的新思考;讨论中还将对某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马俊仁教练及同行们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金牌的沉思———初读《马家军调查》有感哈尔滨体育学院韩丹“马家军的崛起,很可能是一种突起的高峰现象。是一颗瞬时耀眼的流星,是一道转眼即逝的天际彩虹,是一声震撼山河的惊雷。它毕竟以它的光芒,以它的色彩,以它的震响,给世界留下了不可泯灭的震荡人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田径教练员马俊仁所带领的辽宁女子中长跑队,被新闻界亲切地称为“马家军”。“马家军”的崛起是九十年代世界体坛惊人的奇迹之一。这支英雄的队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作敢为,艰苦创业,破除了“中国人干不了中长跑”的思想禁锢,创造了大大超出原来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尤为可贵的是,他们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五、六个人,在800米到马拉松的所有项目上,全面超越世界水平。“马家军”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体坛的光荣。 “马家军”的出现绝非偶然。“时势造英  相似文献   

14.
热点冷谈“马家军”裂变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马家军的闪现,的确是我国运动竞技史上的一大奇迹,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流星探空而过,引起了世界的注目;因而,马家军第一代的裂变,也就成了世人关注的话题。许多记者、学人都想探明马家军第一代裂变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比如,有的把马家军同古希腊城邦的“僭主政治”比拟,认为“马家军不大的集团,实施的僭主政治,也就是无限制的专政政治”是造成马家军差失壅塞溃决的  相似文献   

15.
冲出“怪圈”,敢想、敢闯、敢实践是田径项目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的关键因素。 “怪圈”主要是指:旧思想、旧观念、旧框框对经验的死搬硬套。那些以阻碍教练员创新训练的各种“拦路虎”都属于“怪圈”范畴。不冲出“怪圈”,就不可能学到马俊仁和过去一些世界著名教练的真经,所培养的运动员也不会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只有冲出“怪圈”,发扬敢想、敢闯、并能顶住任何困难的精神,才会坚定不移地去寻找自己的训练道路,最终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的目的。马家军的兴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力量训练专家埃林顿·达登在最近的著作《力量训练的原则》一书里,提出了这样一条原则:“提高一种运动项目的技术,不需设计与这种技术相似的力量练习。”并指出:“不论教练员和运动员有没有经验,他们最容易破坏这条原则”,从而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据传媒报导,“马家军”摔跤了。成绩不进反退,队伍发生“兵变”,连“马家军”的旗号也撤了。 挫折令国人惋惜。因缘并非不可寻访。应该努力化教训为财富。 1 不解决理论基础,无法彻底解决训练科学化问题 马俊仁教练绝顶聪明,富有智慧,队员们生龙活虎,他们在训练问题上进行坚苦卓绝的探索,取得了训练创新的耀眼成就。但是,训练工作就像万里长征,不是只有一步路。在新的创新探索面前,总是摆着成功、失败两种可能。在一连串的创新探索中,幸运之神不会始终陪伴着。无关紧要的小挫折可以咬牙顶过去,在要害问题上的重大打击,就会“长使英  相似文献   

18.
茅鹏,1932年2月6日生,男,江苏张家港人。1949年南通中学高中毕业,入团、入党,参加革命。历任:团区委副书记,团省委、省体委干事,省体育干部训练班支书、代主任,南京体育学院院党委委员,运动系负责人,体操班主任,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事迹:在训练第一线任职期间,所带运动队均获好成绩。有专著《运动训练新思路》、《成绩窍门何处寻》、《为何难圆足球梦》等;是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集《新中国体育运动50年》的4个撰稿人之一。著有论文《训练探索半世纪记》、《与时俱进呼唤训练改革》、《一元训练理论》、《一元理论与训练实践》、《挡住体育强国建设的认识障碍》、《备战北京奥运会不可无视的经验教训》、《论崔文华现象》、《为何铿锵不再》、《“官路子”与核心竞争力》等上百篇。训练理论研究的原创论点:指出体育运动水平逼近极限观是不符事实的,当代体育运动水平在不断进步着,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训练方法的改进;认为“体能”与“技术”二元的国际传统训练理论是错误的,创“体能”与“技术”一元的训练理论;认为把“超量恢复”作为训练进步的根本原理———这样的线性观念是以偏概全的,由此引发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不妥的,指出训练进退的根本原理是生命有序状态的调整发展,由此引发的训练掌控原则是“到位”;发现运动能力的存在乃非恒常的,指出“体力波”是运动能力的存在形式,是训练工作的基本对待单元;发现生命运动是训练工作的根本载体,指出相对应地存在着“运动训练全周期”,其认识与掌控,无论对于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认为对于适龄运动员来说,“进步原则”是设计与评估训练工作的根本原则。其所著《身体素质论应当否定》1964年刚发表即遭大批判。上述其所原创之训练原理,尽管受到部分学者和教练的支持,但迄今在中国体坛仍受抑;然而半世纪来,却受到国际体坛训练实践发展走势的印证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浅析“马家军”成功之要素济宁体校赵海连1993年,“马家军”在赛场上放异彩、创奇迹,大显神威、震撼世界。这不仅仅是中国田径界的壮举,也是民族的辉煌、祖国的荣耀、人类之骄傲。马俊仁科学地控制选材、训练、营养、恢复、管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效应,造就出无可匹...  相似文献   

20.
一、耐力的概念(一)耐力的概念各国运动训练学和生理学的学者对耐力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如我国沈阳体育学院《现代训练80题》中提出“耐力即长时间的不疲倦的继续工作的能力”.美国格罗斯在《耐力》一书中对耐力所下的定义是:“耐力的概念广义来讲是指保持作长时间活动的能力”.苏联《运动生理学》中的耐力概念是:“人长时间完成某种脑力活动或身体(肌肉)活动的能力”.综合上述,耐力比较全面的定义可是“抵抗生理、心理疲劳,连续工作的能力”.从生化机制的观点看,耐力就是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