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国慧 《新闻界》2012,(16):59-63
本文从媒体视角切入,探讨我国媒体关系活动中的伦理失范现象,将媒体作为研究主体,从媒体关系的概念入手,窥视当今我国媒体关系活动中的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以及媒体在媒体关系运作过程中的非伦理、非道德手段,对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剖析,基于媒体角度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热门事件为例,对媒体官方微博在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失范问题进行梳理,认为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媒体立场的偏颇、媒体报道的失实和人文关怀的缺失。媒体的官方微博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在微博中所展现的伦理失范也同样给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扰乱了正常的舆论环境。因此相比于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伦理教育,网络媒体从业者更应该重视伦理失范问题,并积极反思。  相似文献   

3.
刘雯雯 《东南传播》2016,(5):114-115
以微信、微博、博客等平台为依托的"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其发展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滋生了诸如失真性信息大量传播、网络侵权问题激增、社群聚合引发极端行为等伦理失范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信息传播中把关人角色的缺位、用户自身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以及消费主义思想对伦理的侵蚀,为此完善相关法制建设、社会各界强化舆论监督、用户自身提高素质修养显得至关重要。对自媒体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并对其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为建立和谐清朗的自媒体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媒体出现了一系列医疗报道失范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媒体违背新闻伦理而造成的。本文对医疗报道失范现象背后所体现的新闻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医疗报道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乔春霖 《今传媒》2023,(2):12-14
随着5G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但是,部分自媒体用户的媒介素养不高,容易导致新闻伦理失范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东航空难事件报道中出现的获取流量、借机营销;消遣灾难、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素养、虚构内容等新闻伦理失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加强自媒体平台的管理体制,自媒体用户在灾难报道中要遵守职业伦理与道德准则、减小伤害原则、人文精神伦理准则等倡议。  相似文献   

6.
黄诗涵 《今传媒》2023,(3):18-20
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迅速发展,成为了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和公众快速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为减少自媒体的伦理失范现象,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新媒体发展环境,本文以自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并结合案例,探究了自媒体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表现,从媒体、受众、技术监管和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的传播手段的运用、新的传播理念的产生以及传播领域的扩展,在促进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诱发和加剧了更多的媒体伦理失范问题.本文对当前涉及媒体伦理失范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媒体改变了公益传播的模式,为整个社会营造出一个"人人可传播、人人可公益"的大环境,推动公益在全社会的普及.但是,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公益传播也存在明显的伦理困境,各种传播伦理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分析我国社会化媒体公益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公益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3·21空难”发生后,相关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了造谣传谣、虚假新闻、情绪引导失当、搭车营销、网络暴力、宣扬伪科学和过度炒作遇难人员赔偿金额等诸多伦理失范现象。灾难信息传播的伦理问题具有特殊性,随着新的媒介形态、新的信息技术的介入,以及大量未受过专业训练和伦理教育的自媒体从业人员的加入,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以传统媒体伦理约束为主的伦理体系和约束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社交媒体环境的变化,有必要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传播环境下,自媒体已沦为新闻伦理失范的重灾区。本文梳理了自媒体充斥着巨量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等新闻伦理失范的现象,从传播学"把关人"、"议程设置"理论和经济学"注意力经济"理论的视角,剖析了流量变现的市场利益驱动、自媒体平台监管不力、自媒体从业者缺乏法制意识的三大失范成因,最后切实提出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加强平台监管与行业自律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俄罗斯传媒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与现状、自律组织及其实践情况。本文认为,目前俄罗斯传媒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远不是靠一些成文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自律组织就能得到解决的,它还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传媒公共性:概念的解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公共性是在传媒体制规训下传媒实践公开性、批判性和公益性理念所产生的社会公器属性,包括应然和实然的双重含义,涵盖理念、体制和实践三个层面。传媒公共性问题实质是媒体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传媒自身的民主化问题,核心是传媒与政府、市场、公众之间的关系或传媒管理体制问题。考察传媒公共性,需区分应然的理想和实然的表现,采用历史的、动态的、政治的、阶级的观点去分析,区分展示的、操纵的公共性与批判的公共性。传媒公共性概念应用于中国,应当以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念作为价值规范,同时结合我国传媒体制对传媒实践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第94届美国全国传播学会年会(NCA)刚刚在美国圣地亚哥市举行。本文基于这次年会和公共关系主题相关的各研讨组的论文陈述、现场问答及讨论情况,并以新传播技术对公共关系的影响作为观察角度,对年会所议的影响公关业未来趋势的四个重点话题做了叙述和评析,即社会交往媒体、传播新科技与公关、公关伦理、以及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4.
国外对于传媒与政治信任的关系有不少重要的研究,其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传媒是否对公众的政治信任有负面影响上,不少学者持"媒体抑郁论"的观点。但这种观点不断被检验,研究者发现不同传媒变量对不同层次政治信任的影响各不相同。国内在传媒与政治信任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该领域的研究可以考虑综合运用质化、量化的研究方法、关注新媒体与政治信任之关系,以及探讨中国传媒与政治信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广告影像思想的单一性,以及媒介伦理失范等成为广告影像批评的主要内容。文章从广告影像特性和与大众媒介的关系着手分析,试图找到影响广告影像特殊表现的内在原因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work of the modern police apparatus is highly dependent upon media technologies. This article traces crucial developments in this history, analyzing the central role that media have played in policing practices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modern patrol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We trace how the governmentalized police force has used media to govern efficiently what Foucault calls the three great variables: territory, speed, and communication. In conclusion, we consider the possibilities for resistance in a time when digital police media have given rise to alarming strategies for surveilling populations, stifling dissent, and exerting control over public and private space.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公关伦理的哲学基础、理论流派和实践类型。公关伦理遵循伦理学的目的论和义务论两种思想方法;中国大陆的公关伦理主要表现为新闻伦理、劝服伦理、社会责任伦理和决策伦理四种形态;其实践类型主要有伦理型的商业实践,慈善性的社会捐助,社区性的志愿者活动,关联性的公益营销,公益性的宣传支持,政治性的沟通合作,文化性的娱乐活动共七大类,其中,以公益性的宣传支持和慈善性的社会捐助为主要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meanings and connotations of public relations in news stories carried by major newspapers and network televis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term public relations was primarily used to suggest image building, reputation management, and persuasion efforts. News story interpretations of public relations terms were likely to refer to publicity, image, campaigns of persuasion, and marketing efforts to promote an organization's claim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negative connotations of public relations prevail in journalists' stories discussing the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The results imply that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s trying to pitch their clients' stories need to understand how journalists will likely perceive the stories' news value. Two-way communication should begin with media relations via an understanding of journalists' viewpoints.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角色期望模糊和角色领悟暧昧的状态下,本文分析了他们基于政治利益片面诉求、经济利益片面诉求以及职业利益片面诉求的角色实践,为研究我国新闻业中一些以利益诉求为主的新闻失范行为提供了一种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形式陆续出现,给处于新闻第一线的记者的采写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记者可以从各类新媒介中获得新闻线索、更容易接触采访对象、发掘新闻热点。新媒介环境也对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记者粗通各类报道手段,做出不同于传统报道形式的新闻,同时对记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要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传媒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