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瓶儿是《金瓶梅》中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个被歪曲、受压抑的妇女形象。作者对她的态度,远不同于金莲、春梅,于谴责之中包含着几分同情。从表面上看,瓶儿是死于崩漏之疾,但其“孽伍相报”的死因,实源于她生活的那个黑暗的社会与罪恶的家庭,源于潘金莲的精神折磨与西门庆的肉体摧残。从而揭示出瓶儿这一形象的美学内涵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瓶儿之死”与“秦可卿之死”都是写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豪门势要之家的妇人从死亡到殡葬的全过程。但是,因为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自于不同的作家之手,故思想内容与艺术处理上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具体表现为:一、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力的强弱不同;二、叙事与写人的差别;三、选材的典型与非典型及艺术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历来的评论者几乎都是把李瓶儿视同潘金莲一样的淫妇,并且把瓶儿前后性格的变化说成是矛盾的不统一的,对变化的原因多从性心理的角度加以解释。本文从李瓶儿对婚姻家庭的理想和追求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瓶儿在生活作风上虽有过失,但不应受到苛责。  相似文献   

4.
析李瓶儿之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是借《水浒》中“武松杀嫂”故事敷衍扩写而成的世情小说,实际上反映的是明代社会现实生活.它以艺术感染的力量,相当深刻地揭露了明代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并把笔触伸向了家庭生活的禁区——妇女性生活.由此引出了一个又一个女人幽幽怨怨的命运悲剧,李瓶儿乃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李瓶儿之悲,是一个女人的情与欲在封建社会里被践踏、被毁灭了的悲剧.小说中的李瓶儿,原是北宋末大名府梁中书的小妾,她在生性狠毒的梁夫人的严厉监视  相似文献   

5.
李瓶儿是《金瓶梅》着力描写的人物之一。李瓶儿的性格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嫁西门庆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有论者认为,李瓶儿前期的性格是冷酷、凶狠,后期的性格是温厚、善良、懦弱。前后性格的变化判若两人,并认为这是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前后矛盾。这样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持此论者忽略了李瓶儿前期性格的双重性,即既有冷酷、凶狠的一面,又有温厚、善良的一面。前后性格虽有变化,但它并未脱节分离,而是以其温度、善良的本性为主线,贯穿李瓶儿的一生。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李瓶儿性格的表现有所偏重罢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6.
在《金瓶梅》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李瓶儿的性格是前后矛盾的,出现前后判若两人的大转变。李瓶儿不同的性格现象,是导致人们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原因。因为从现象上看,李瓶儿对前夫花子虚和蒋竹山都是那么冷酷无情,而对西门庆却那么温顺多情。但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李瓶儿这些相互对立的性格现象,只能说明她的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而不能说明她性格的前后变异性。说她的性格前后矛盾,实在是一种误解。因为,李瓶儿勾搭西门庆于前,而虐害花子虚、蒋竹山于后。她不同的性格行为,并不是下嫁西门庆前后不同时期发生的,而是时先时后地表现于不同的对象身上。她对待花子虚、蒋竹山与对待西门庆,即使在同一时间里态度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金瓶梅》中,李瓶儿是继潘金莲之后的第二大悲剧人物。文章主要分析李瓶儿的悲剧性特点:性格、家庭、社会悲剧。通过对李瓶儿悲剧性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推进世情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人们对其书名寓意的理解则歧义纷纭,归纳言之,约有五端。其一,书名是由西门庆所宠之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明代袁中道《游居柿录》云:“所云‘金’者,即金莲也;‘瓶’者,李瓶儿也;‘梅’者,春梅婢也。”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阐论尤深:“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世劝也。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祷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令人读之汗下。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鲁迅先生《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亦直截了当地指出:“因为这书中的潘金莲、李瓶儿、春梅,都是重要人物,所以书名就叫《金瓶梅》。”其二,盂昭连先生《漫话金瓶梅》则认为,从象征的意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9.
小说《金瓶梅》中潘金莲与李瓶儿是西门大院众多妻妾争斗闹剧当中对峙的两大主角,也是小说中作者着墨最多刻画得最为丰满传神的形象。金莲娇俏泼辣、聪明伶俐;瓶儿温婉善良、敦厚情深。二人虽出身不同,性格迥异,但在经历了相似的外在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的时代,称丫环为主人所奸占为“收用”,“收用”过的丫环身份地位有了一些变化,若再被奴主“扶正”,便有了如《红楼梦》中的“姨娘”的身份。“收用”过的丫环,便难以嫁出门去了。《金瓶梅词话》中,李瓶儿身边便有这样两个丫环,即迎春和绣春。她俩初被李瓶儿的前夫花子虚“收用”,后来李瓶儿嫁到了西门庆家中时,他们也作为陪嫁物而相随。这在《金瓶梅》的前数回中都已作了交待的。  相似文献   

11.
小说《金瓶梅》中潘金莲与李瓶儿是西门大院众多妻妾争斗闹剧当中对峙的两大主角,也是小说中作者着墨最多刻画得最为丰满传神的形象。金莲娇俏泼辣、聪明伶俐;瓶儿温婉善良、敦厚情深。二人虽出身不同,性格迥异,但在经历了相似的外在遭遇后她们最终都选择了走进西门大院,至此她们站在了生活轨迹的同一原点。  相似文献   

12.
李瓶儿是《金瓶梅》中的重要人物。她的原型与角色设计,源于《张于湖传》的可能性很大。《张于湖传》与《金瓶梅》有三点关联。《张于湖传》对《金瓶梅》“李瓶儿出身”起到了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原生性及规范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竹坡说“瓶儿是痴人”,作者也归她于“淫妇”之列。纵观瓶儿二十七年的生命历程,探索她和几任丈夫之间的关系和她性格的变化,特别是嫁给西门庆前后性格的炯异,我们不难发现她的性格中温克和凶狠、柔情与冷酷、谦和与泼悍的矛盾统一,谋求自我与夫权意识的二元道德的对立、混存与渗透。这些也就决定了瓶儿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热死了!热死了!”一进家门,我便迫不及待地从冰箱里取出可乐,正当我拧开瓶盖准备痛饮一番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刚刚还是干干的可乐瓶,现在外壁上都均匀地布满了细细的水珠。可乐瓶怎么一从冰箱里拿出来就成这个样子了?难道它也怕热,流汗了?我越想越糊涂。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欺男霸女、淫欲无度,几乎是“奸夫”、“淫棍”的代名词,但在李瓶儿死后哭天抢地,又几度梦诉幽情,丧葬礼仪亦非同寻常,表现得如此有情有意,似乎令人费解。我们从人物性格、从人的潜意识角度探讨“西门庆大哭李瓶儿”的原因,从而感受到了《金瓶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另一种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瓶中鱼     
泌藕燕︸﹃︸︸︸︸器公汾渔西立儿斌碳一~斌舞孰窿握嚼箕蠢貉)嫂翼翔夔夔夔夔夔炙淤城誉彝瓶中鱼@王晶$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高三[3]班  相似文献   

17.
无书不写梦。《金瓶梅》所写之梦,特别是李瓶儿的梦,有不同于他书的审美价值。自由而活泼的梦,拓宽了心灵历史的空间广度,延申了心灵历史的时间长度。运用跨越、凝聚的梦,冲破了人境的篱障,作者写出了李瓶儿的知觉与幻觉,多层次地写出了她的意识活动,特别是她的潜意识活动,揭示了灵魂底层的奥妙,增大了心理描写的容量与深度。在这里,梦把不可视的心象具象化:化成了可视的、可以感知的心态,把抽象的无形的心灵化为具象的有形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世情小说中的两部力作,《红楼梦》的创作受到《金瓶梅》的启发,这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金瓶梅》的女主角之一李瓶儿和《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形象在出身、性格等方面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都背负"不洁"之名,她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她们又都以悲剧结局,但两人的悲剧意义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梅瓶     
《今日中学生》2023,(11):48-49
<正>“梅瓶”一名来自清代文人雅士,在他们看来,我“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便以“梅”为我命名,不少人称赞我“瓶”如其名。端庄挺拔、柔和流畅的外形,加上这秀丽的名字,让我收获了不少“粉丝”,有人还惊呼我为“天下第一瓶”。但在成名之前,我默默无闻了近八百年。  相似文献   

20.
李瓶儿是《金瓶梅》中描写得最生动丰富、最具典型意义的形象。李瓶儿性格的主调是温存柔和 ,但作者又恰当地凸显了其性格中泼悍妖淫的一面。她以美貌、金钱、儿子乃至生命为代价去追寻真情与爱情 ,却被《金瓶梅》的黑暗世界所吞噬。但是她对真情真爱的追求和抗争 ,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显示了得风气之先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