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主体的研究.语文教育主体是指施教者与受教者在语文活动中应建立的复杂的交互关系.它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一类,既是一种发展、变化、动态的关系,又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语文教育主体的施教者要做课堂学习的对话者、个性发展的激励者、立身行事的引导者;语文教育主体的受教者要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语文教育主体的施教者与受教者间互为条件、相互变化、相互依存.在语文教育中施教者素质的提高和受教者潜能的开发以及施教者与受教者间的互动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营造自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创造出一种自由轻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表现处于最佳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一、师生之间要建立融洽的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必须创造一种和谐、协作的良好教学气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的积极情感状态下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学民主"是一种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论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虹 《职业技术》2010,(4):76-76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当前计算机课堂教学现状,在总结近十余年教学科研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最后总结了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四点依据:以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为目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充分体现尊重人和人的个性,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钱玉凤 《时代教育》2007,(8Z):51-51
1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前提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民主化,是教育的本义之一,是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通俗诠释。地理课堂教学民主化,是新课程核心理念在地理课堂中的体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教学诸要素的相互作用,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过程和状态。在教学民主化的课堂上,师生之间行为上相互依存、角色上相互变换、人格上完全平等,建立起了平等、和谐、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具有相互尊重、欢快愉悦、进取向上的良好教学氛围。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非民主现象仍然大…  相似文献   

8.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转换教师的角色,营造民主、平等的探究氛围。 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然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行探究,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是“主体性教育”追求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新课改提出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探究者、思考者和体验者,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走出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好伙伴,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要搞好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得从小组合作学习抓起。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创造性、发展性等原则。其特征是:教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成为可能。但是,一个人享有这种权利并不表示同时获得了与他人平等的发展机会。研究发现,现今的课堂教学在课堂空间资源、师生交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不公平,大量课堂学习资源向优势学生倾斜。其原因既与外部社会因素有关,也与教育自身的因素有关,更与教师因素、学生个体差异紧密相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公平既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又影响了教育民主化和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公平的意义,探索现阶段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交往-研讨-发现”教学策略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沟通,相互研究、讨论,使师生不断有所新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的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策略。该教学策略导引下的教学过程突出体现主体性、多向互动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征。教师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善于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探索,相互提问、讨论、评论;着重思维方式的陈述;融洽师生关系,共同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states, and local K–12 districts have been challenged to improve math and science education for our nation's students.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re has been renewed interest in inquiry‐based, activity‐oriented instruction in science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Yet, there still exists the need for further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s for students with more involve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abilities. This study describes a program in which 18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serious emotional disturbances were instructed, over the course of 8 weeks, on “Matter” by two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Students in one classroom received a traditional textbook approach to science content, whereas students in another classroom received science instruction by a hands‐on, thematic approach. Over the course of instruc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regarding students' behavior and achieve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overall, students in the hands‐on instructional program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tudents in the textbook program on two of three measures of science achievement, a hands‐on assessment and a short‐answer test. The students did not differ on a multiple‐choice format test. With regard to behavio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ehavioral problem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2: 245–263, 2005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晓枫 《教育学报》2007,3(5):13-19
近十年来我国对师生关系的研究,观点多样,主要有:师生应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这是占主要地位的观点;教师主导下的民主、平等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不应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而又不对等的关系;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等。这些观点从不同视角对师生关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论述,超越了师生主客体的二元对立范畴,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有生搬硬套西方哲学理论的趋向,对中国传统师生关系思想重视不够,一些观点有片面性,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也还有待加强。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于那些想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教师来说,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应从教学目标的高度上清醒、明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内涵;在学生面前永远保持交往和对话的姿态;下工夫去研究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有意识地构建活力、智慧、开放、生成的课堂运行机制。这样,将极大地从整体上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自己教得更轻松,令人更满意,工作更有成效,从而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论和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论,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偏面的强调关注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面,更忽视课堂教学是一种生命参与的活动,是生命的成长和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生命、学生生命和文本生命;教学的过程就是生命的相遇、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生命的活化并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应重视教师的职业生命、发展学生的生命个性、挖掘生命的创新潜能并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生命共同体,建构一种去模式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论教学文化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文化是一种课堂的文化,它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教学文化是一种活动的文化,它激活和创造了师生之间分享资源、传递信息、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或生成新知识等方面的行动和变化;教学文化是一种关系的文化,它通过一定的活动建立课堂内外的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关系,营造了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教学情境中时代变迁与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关系;教学文化是一种显性与隐性交融的文化,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传承、改造或创新了其特有的文化。因此,教学文化是一种持久成形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类型或范式,是教学背景下师生的课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中最根本的要素,它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影响课堂教学功能定位的主要因素有:对教学过程本质的态度及认识、教育自身的特点和现实教学条件及教学传统等。明确的课堂教学功能定位是确立预期教学目标的基础,而预期目标的达成仍然是判定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指标,同时也要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师生双方积极的教学体验来判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如何将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笔者近2年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提出教学资源建设要以教师为主体、师生共建,并提出了资源建设的动态观;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发掘网络可共享及强交互的特点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on the faculty impact o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has been disproportionately confined to the context of countries with develop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Few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like Cambodia. This study employed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culty behaviors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ambodia, using the data of 923 first-year students from nine universities in Phnom Penh C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aculty behavior, namely their support and feedback to students, was a unique factor that had a strong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Its effect was the same for all stud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pre-university academic experience and geographical origin and partially moderated by student engagement in time spent on course-related tasks outside the classroom, assigned homework/tasks,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class preparation. Contrary to existing findings from faculty impact studies, no relation was found for faculty’s instru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clarity or classroom practices that challenge student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assessment policies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