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校本科研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将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让校本科研与学校常规的教研同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本教研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科研素质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如何针对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困境,探索出一种极具个性化、教学和研究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解决学校校本教研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积极探索以"主题·统整"的形式撬动各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度变革,形成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乃至推动学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探索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以及路径尤为必要。基于宁夏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境况,以"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为例,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研究表明,专业发展需求是开展教师培训的前提,通过"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分层分类校本培训、创新校本教研模式、精细听课评课方式和完善评价制度等专业发展激励措施与策略,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自觉、自主之路,为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快速地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本教研是提升学校教育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校本教研有两个基本任务:以课程内容变革为中心的高中新教材的研究和以教学方法创新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有: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协作互助、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课题设计、行动实施、课题总结。  相似文献   

6.
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为行动研究的校本教研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亦对校本教研有着积极的反哺效应;综合而言,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校本教研在理念、功能、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校本教研重视行政管理,忽略专业引领;教研内容聚焦课堂教学,漠视其他主题;备课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教研活动难以吸引其他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缺乏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有:深思校本教研的本质属性,明确教研活动的应有品质,树立教研人员的专业意识,呼吁学校制度的专业保障,教师应具有教育研究和专业成长的真诚愿望。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校本教研在理念、功能、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校本教研重视行政管理,忽略专业引领;教研内容聚焦课堂教学,漠视其他主题;备课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教研活动难以吸引其他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缺乏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有:深思校本教研的本质属性,明确教研活动的应有品质,树立教研人员的专业意识,呼吁学校制度的专业保障,教师应具有教育研究和专业成长的真诚愿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开发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教研应该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新课程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教育研究活动.开发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育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开发校本教研必须树立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理念,建立校本教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同伴互助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模式,提升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自我反思;借助专家引领,提高校本教研深度;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改革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助学贷款政策是国家为了帮助高校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境,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实际运作较为困难。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剖析,探索通过助学贷款政策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经济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宋元时期的禁赌律令之严,可谓历史罕见,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赌博的种类辈出,专频现,赌风日益昌盛,两形成强烈的反差,究其原因,则为禁赌不力、帝王带头倡赌纵赌、人墨客吟诗作赋为之涂脂抹粉,再加上当时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特殊的政治环境,使得此间赌风日盛。  相似文献   

13.
浅析情感管理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管理心理学中的情感管理引入研究生管理工作,促进管理工作“人性”化,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管理的内容和形式,进而提高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师培训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顺利实施新课程远程教师培训应该从培训本身的资源建设和实施培训的条件两个方面考虑。本文依托海南远程教师培训个案,从实践的角度分析新课程远程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资源建设和实施条件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实施新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民族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既面临着与其他高校相同的问题,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对民族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第二,大学生的情绪和理智不能相统一;第三,公民意识不强,道德观念薄弱,法律知识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为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18.
BOT投资方式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贷款活动,其围绕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移交构成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来消除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保证BOT正确发展的同时,确立了对其全方位的保护措施。但应看到,相对BOT发展状况而言,我国此方面的立法仍相对滞后,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立法来健全管制与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教育诚信与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和谐社会,以诚为基,开展“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诚信教育,是当前学校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毋庸置疑,当今青少年学生诚信度失范现象比较严重,已经成为社会的痛点。究其原因,有的说是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疏忽;有的说是社会因素的影响,是经济转型期的产物;有的说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耳濡目染,这些年学校和教师自身教育诚信的缺失,给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心灵深处的不良影响,以致造成诚信品质的损失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ims to consolidate the major themes which emerge from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special issue on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It traces links between democracy in education and wider social formations, and charts possible directions for the processes of democratisation. It asks whether such moves are just a 'democratic face' to mask economic neo-liberalism, or represent real shifts towards social justice and equality. The paper looks first a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democratisation of schooling and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in a country: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governance; wealth and poverty; and gender relations. It draws the obvious conclusion at this point that education is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to achieve radical change in these areas. Secondly, the paper synthesises nine of the emergent processes and avenues for democratisation in education: definitions of democracy; legislation and policy for democracy; decentralisation of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unions and networks; governing bodies and parental participation; student associations and networks; partnerships with outside agencies; and research. The conclusion raises another set of questions about strategy within education, with so much clearly depending on the history of democracy (or its absence) in a country, and on what sorts of definitions, networks and allegiances are possible.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cosmopolitan democracy' will certainly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stablishing the values involved,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role to play 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