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涛 《同学少年》2010,(6):39-39
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 对排队的人,它磨蹭着;对有急事的人,它拖延着。 对"找时间"的人,它躲闪着;对"赶时间"的人,它飞跑着; 对没办法打发时间的人,它恶意地空洞着。  相似文献   

2.
鲁洁教授曾说过:"我始终坚信,德育应该是最有魅力的。因为德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与人的关系;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和冷冰冰的理性;它面对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11,(1):31-34
鲁洁教授曾说过:"我始终坚信,德育应该是最有魅力的。因为德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与人的关系;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和冷冰冰的理性;它面对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历史     
狗——人之友,可是它咬人;马——人之友,可是它踢人;牛——人之友,可是它顶人;  相似文献   

5.
审美愉悦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它是在满足了心理与精神需要时产生的,所以,它不仅需要人的身体的参与,而且也要求人的心理与精神因素的加入,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它使人沉浸在一种无比愉悦的精神境界之中。它与一般的愉悦不同,是人的精神上的高级愉悦。它有三个层次,即可以悦人耳目、愉悦心意、愉悦神志。  相似文献   

6.
王洁 《现代教学》2014,(1):24-24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它的对象是人,它的评价者也是人,学校教育都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善良的回报     
看到一只狮子受伤,他给它治疗,给它食物,将它放归森林。它不是人,没有感激的语言,但它铭记他的救助,关键时刻,自有它的报答方式。动物尚且如此,况乎人!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托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人朝着天上喊,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 ,它必将对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要求确立人的主体性 ,扩大人的交往范围 ,形成人的全面的社会关系 :促进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形成“完整的人” ;要求人确立“知识”能力本位的价值观 ,同时 ,它又为人的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是一个有机整体 ,它由人的本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特性三个层面构成。它是一个完整有机密不可分的系统  相似文献   

11.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它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它强劲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它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它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它教会了你该独立。  相似文献   

12.
从人的生产的角度来说,必须确立起对于自然、对于人的"属人"的审美观.这一审美观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它必须尊重人的自然生产;它必须受制于人的自由与人的解放;它必须以人的自我肯定为前提.而这样的审美观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它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指引着人的生产,指引着人类文化生活的方向,它不给出具体的步骤,但却给出理想与蓝图.审美是人类自我完善与自我进化的社会实践,也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这也是实践存在论视域中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梅 《课外阅读》2011,(3):244-244
数学,一跑进人的思维,一种莫名的古板印象便油然而生,觉得数学好玩和有趣的人不多。它自古就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许多人不喜欢它,可是,它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为生活而产生,又为生活而服务,作为人又必须面对生活,所以必须去学它,懂它。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夫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以它为乐的人.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专家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对人的一生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思维缜密,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在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性与教育的人性放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生命本质是精神性的;人的个性是人的本性的存在和实现方式;人格受到尊重和维护的人,具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本质,人之为人的本质始终处于生成之中;人是自为的生命存在,自为生命的生命体是由自我主宰、自我支配和自我驾驭的;社会发展只有以人为根本目标、基本动力和终极尺度,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人的本性才能获得提升;人作为人,其生存从属于生活,其生存是生活化或意义、价值化的生存。但教育却是去精神化的;它将人先验化、储备化;它所培养的人是均质化、共质化的;它总在伤害人的人格,它所培养的是权威型人格和人格分裂的人;它压抑和放逐了人的自主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生活都是生存化的。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感性的,它作用于人是潜移默化的,它通过审美的方式来使我们的身心得以感化.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它是令人愉快的,是让人心甘情愿.是动人内心的.是从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的。培养人是它的目的,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创造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8.
没有一种游戏的影响力比它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然后风靡全球,至今不衰;从《超级玛丽奥》到《魔兽世界》,从一个人玩到上百万玩家同时在线,它影响了不仅仅是一代人,也不仅仅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它的风暴席卷全球,它的粉丝从小学生到成年人,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没有任何一种游戏可以与之相比。有人说它是一种艺术,也有人说它是精神鸦片。因为它可以让人释放压力,身心放松;也可以让人玩物丧志,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它——就是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19.
陈春阳 《教师》2010,(12):101-101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是讲学习知识和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接受得快”。它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取得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热爱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九、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3.仔细想来,命若萋萋菜有一种植物,它没有繁茂的枝叶,也不开娇媚的花朵,更不散发沁人的香气。它很矮小,瘦弱的躯干上长着五七片带刺的叶子,形象几近丑陋,姿态笨拙猥琐。没有人重视它,也没有人赞美它。它与庄稼长在一起时,农人会把它当做杂草拔掉;它与野草长在一起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