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传播形态与媒介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媒介与体育形成了共存共生、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面,媒介以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为报道内容,这能够增强受众对媒介的关注度,成为媒介的重要盈利点;另一方面,体育事业需要媒介的推广和传播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种独特的共存共生、相互依赖的特性,使媒介本身一旦发生变化,就会造成体育传播的方式、渠道、内容、受众和盈利模式的变迁,这为体育传播赋予了不同的媒介特征.体育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变迁不仅涉及体育事业本身的呈现形态,还在深层次上关系到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角逐.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布雷特·哈金斯和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文化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大卫·罗维合著、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张宏伟翻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的《新媒体与体育传播》一书,从媒介变迁的角度出发,以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媒介变迁与体育传播的新发展.作者将体育传播与媒体转播权和媒体盈利模式相结合,分析了体育传播媒介变迁背后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再分配问题.这就将体育传播研究延伸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因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为读者理解体育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1950年7月1日创刊的<新体育>是新中国第一份体育专业刊物,也是新中国"新体育"思想确立的重要标志,称得上是我国体育宣传及传播事业的开端.此后60年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体育传播媒体层出不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移动阅读客户端的出现,电子出版在我国经历了内容、形式的变迁。文章讨论了电子书阅读客户端在形式和传播过程方面的发展,总结电子书阅读客户端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出版传播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面对互联网的强烈冲击和新媒体的挤压,传统期刊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是当前的严峻课题.<知音>的实践说明,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是分别以阅读、视听等形式向公众传播故事、资讯等内容.传媒要彰显传播内容的价值观,首先就得获取价值.无论对于传统媒体还是对于新媒体而言,内容为王,打造高质量的内容,是成功和发展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5.
韩一帆 《视听》2022,(5):34-36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在我国掀起了热播浪潮,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形势.2021年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以看作一个以内容形式为基石、以传播机制为活力的有机体.节目的策划、展演、传播等环节动态协作,共同构建了河南卫视风靡一时的媒体产品.该系列节目广受赞誉并成功出圈,是优质的节目内容和正确的营销策略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喻国明 《传媒》2015,(12):17-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天我国社会信息传播领域也面临“新常态”,互联网成为一种操作系统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内容、形式、关系、场景成为构成传媒内容产品的新“四要素”.  相似文献   

7.
魏佳 《新闻战线》2015,(4):159-160
就体育文化长期以来的宣传和推广方式而言,伴随传统媒体形式而进行自我发展的体育文化在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类无法预知的问题。本文以体育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为论述基础,重点围绕体育文化的发展途径展开分析。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形式多样的面貌和发展特征。任何文化的发展、传播、传承等都有相应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体育文化与体育新闻间已呈现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一不是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对象.在这些传播内容中,体育新闻的传播日益受到媒体的青睐.媒体关注体育,关注体育的发展,首先是因为社会生活中关心体育的人越来越多.体育,包括竟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的形式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体育的目的是相同的.它是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是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手段.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与体育的关系如何呢?首先是参与者──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健身的目的(指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其次是观赏者──通过观赏…  相似文献   

9.
马心丽 《传媒》2016,(19):94-95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型体育赛事频繁在世界范围内举办,赛事呈现主要是通过移动传媒来实现,大多数人则是通过新闻客户端等移动终端获取体育消息、体育新闻等.可以说体育传播的移动化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崛起的,整个传播过程的发展变化也是信息技术发展演变的真实写照,解读大型体育赛事传播效果及机制不仅是对媒介传播一次科学性评估,更能为今后体育传媒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沈阳体育学院副教授、李芳博士编著的《大型体育赛事移动化传播研究》一书从体育移动化传播的崛起、移动化传播研究、历史及逻辑变迁、体育赛事传播现状、体育赛事移动化传播困境、传播主体参与化等多方面,分析研究了体育赛事的移动化传播与发展,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亚敬 《兰台世界》2012,(28):77-7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节庆活动.古代节庆活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的行为方式、心理以及性格等都通过节庆活动体现出来.古代节庆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节庆体育是节庆活动的最重要元素,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古代节庆活动通过历史的变迁,对现代体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体育纪录片是一种特殊题材的纪录片,旨在以社会的视角,关注体育对于人、对于社会的影响,体现媒体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所以在当今社会,体育纪录片在广大受众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是就总体而言,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滞后和缓慢的,长期以来中国电视体育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单一也制约了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燕 《新闻爱好者》2012,(10):12-13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其生存状态和传承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分析了陕南民俗文化的内容、形式、传播环境及传播媒介的变迁,探讨了大众传播媒介对陕南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在促进民俗文化广泛传播,使其更具传承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播的片面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一种解读体育传播政治功能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体育传播为切入点,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前和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在进入21世纪后和平崛起三个阶段,分析了官方媒体通过体育传播对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中国官方的体育传播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建构功能,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民族情感的建构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时代及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传播应以奥运精神的传播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认同作为传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占琦 《东南传播》2022,(1):13-15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体育非遗文化传播主体流失,传习者高龄化;传播内容专业性强,局外人受限;传播形式单一,身体必须在场。消费社会视觉文化转向下,体育非遗短视频从传播主体到传播形式,从传播内容到传播介质,扩大了体育非遗文化的数智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8):34-38
本文选取大众传媒的视角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不足的原因是与西方体育文化存在价值观念冲突;难以掌握话语权,传播渠道不畅;政府投入不足,传播力量分散;理论研究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等。针对这些问题和目前的传播现状,本文探讨了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几点建议:明确传播理念;重视传播主体的培养;丰富传播内容和形式;分层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运用多种媒体及渠道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对外传播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国际影响力已显著提升,但与日渐提升的国际地位相比还不相适应。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外传播重国别差异,轻文化差异;重内容,轻形式;重目的,轻手段。以2008年北京奥运传播为契机,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呈现出新的演变态势。  相似文献   

17.
新浪网体育新闻报道特征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越 《传媒》2009,(10)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体育的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目前我国体育运动迅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也越来越关注,体育已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网络媒体在传播体育新闻的过程中,表现出它所独有的特征,如网络媒体开展的电子竞技比赛、网络直播、滚动报道等体现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个性化特征,而且对体育宣传与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强势登录传播领域,潮州非遗传播如何在新媒体传播中分得传媒蛋糕一杯羹?转身还是掉队?已提上议事日程。但无论传媒技术和传播方式怎样变化,传播内容的两个要素内容与形式也就是里外的问题恒定存在。在信息传播中,内容是非遗传播的根本,而形式仅只是为"内容"服务的一种外在形式。形式与内容互为表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述内容,二者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体育频道发展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君  王坦  朱波 《新闻前哨》2003,(9):43-43
在电视媒体大战渐趋白热的形势下,各省级电视台跃跃欲试、谋求转型,许多省级台都纷纷设置体育或体育健康频道。这些频道是专门播出体育节目和具有体育属性节目的电视频道,它是应受众对体育信息及时、连续索取的需求以及有线和卫星技术的运用而导致分众化、专门化传播能力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按播出内容可分为纯动态体育频道和由动态体育加体育性  相似文献   

20.
孟勇 《青年记者》2012,(12):12-13
中国新闻媒体,在2008年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任务,通过新闻传播为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报道,虽然地域和国度变迁,但传播体育文化这个关键之处,并无改变.而且由于时间空间的差异,必将呈现出一系列体育文化的新内涵、新亮点、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