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说起天安门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及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攻陷南京,抢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总觉得南京这地方杀人太多,阴气有点重,实在不是久留之地。明永乐元年(1403),朱棣终于做出决定:回自己的"龙兴之地"北平去。朱棣一拍脑门,北平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永乐  相似文献   

2.
明长陵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明朝后,定都南京,他听从了方孝儒的建议,将皇位传给了长孙(长子朱标的长子)朱允蚊。1398年,朱元璋死后葬在南京明孝陵(PP2006-1)。建文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燕王朱棣(朱元璋的四儿子)对此非常不满,挥师南下,为争夺皇位,叔侄间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京城南京,朱允坟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后为明成祖。翌年,改年号为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相似文献   

3.
杨立志 《武当》2012,(6):46-47
朱元璋与武当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武当山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信奉玄天上帝?张三丰是否真有其人?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会大兴武当?《武当瑞应图录》记载了哪些祥瑞故事,玄帝显灵又是怎么回事呢?武当山金殿是明朝第三  相似文献   

4.
郑和为何下西洋?J113的回答是:“和平的使者”,为了“贸易与文化交流”。然其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却有另一番说法。 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就是这个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篡夺了其侄儿惠帝的皇位。但当朱棣攻下南京后,惠帝却不知所踪。于是,各种传言鹊起,有云惠帝从暗道逃出流落民间为僧;有云宫中起火后被烧死。朱棣急欲弄清惠帝下落,以求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5.
张华 《武当》2010,(5):42-45
永乐皇帝发动“靖难之役”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做了两件史册永存的土木工程,其一是将京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其二是在武当山为真武大帝营建神宫仙阙,这就是被后人称为“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旷日持久且声势浩大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在永乐朝,这两项遥相呼应的大工程,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棣从小自朱元璋那里接受的是封建正统教育,父亲“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的教诲一直让朱棣铭记心中。17岁那年,朱棣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里埋葬着他的祖父母,那里也是他父亲小时候为大户人家放牛放羊的地方,人们的生活都很贫困。朱棣在那里住了三、四年,百姓的疾苦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7.
李付华 《武当》2007,(1):49-50
聊城,昔日的东昌府,坐落于广袤的鲁西平原绿荫环绕的古运河畔。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聊城就已“筑城屯兵为齐要地”,不少诸侯争霸于此。洪武初年,置东昌府建城池,燕王朱棣靖难之师,曾力战于城下。  相似文献   

8.
陈根远  张咏梅 《收藏》2006,(7):46-48
痴迷道教的嘉靖帝 明朝历代皇帝都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太祖朱元璋与名道士周颠仙开同兄弟,周颠机去世后,朱元璋以皇帝之尊亲撰《周颠仙人传》以纪其事。永乐皇帝朱棣依靠名道士姚广孝出谋划策,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帝位。之后的正统、成化、弘治、正德等皇帝都有不同程度的尊道,但嘉靖帝尊道在明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在役检查是核电大修期间的重点工作、关键路径之一,也是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役检查工作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详细的分工细则、有效的监督检查.本文从核电大修在役检查的必要性及监督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核电大修在役检查监督的组织机构、核电大修期间在役检查的执行流程、在役检查质量计划选点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杨立志 《武当》2004,(9):60-62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著名的道教文化结合的典范,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敖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在设计武当山景观时,主要是基于道教“太和”的观念。明成祖大修武当山宫观时曾下圣旨说:‘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为大岳太和山。  相似文献   

11.
甘毅臻  王小卫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96-496,F0003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集整理,结合巴人在武当山地区的活动历史记载,我们对"巴渝舞"与武当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远古到春秋,早期巴人在武当山存在了二千多年,牧野之战中首现的"巴渝舞"是由居住在武当山的巴人所创编的;知兵善战、刚勇好舞的巴人及"巴渝舞"在武当山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朱江 《武当》2015,(4):49-51
【核心提示】被誉为"道医国手"的武当山道医王泰科,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道教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悬壶济世,勤于布道的他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一位病人;他诊疗从不收费,药费也只收个本钱。王泰科源于日常朴素的武当养生秘笈,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3.
张继禹 《武当》2005,(10):3-4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在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武当山被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万里长城,其实只有6800里。横亘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上,至今两千多年。 长城的诞生,是为了抵御异族的入侵。秦始皇动倾国之力历时20多年完工,大秦在二世之后便烟消云散;明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两次大修,却无力抵挡蒙部残余,“土木堡之战”英宗被俘,徒遗千古笑谈;直至明末,戚继光为了抗倭,甚至将长城延至蓬莱入海,收效甚微。“千古一帝”康熙以王道治天下,积极进取,禁令再修长城,实在是站在历史高度的剔透胸怀。 因循保守,小富即安。长城的历史越长,越会躺在崇山峻岭中毫无生气地发呆。 同样,我们的“移动长城”也要动起来,走出去。大巴、大郅挺进NBA,从此长城在异域的科罗拉多高原上熠熠生辉。 万世英雄万世梦,万里长城万里空。只有进取,才有新生;只有进取,才有活力;只有进取,中国篮球才有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海选武当高手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的道教节日。武当山道教从宋代开始便在这天举行法事活动,民间信士们都要到武当山祭祀,渐渐形成了武当山三月三庙会的习俗。庙会期间武当山人流如潮,锣鼓喧天,香烟缭绕。央视"武林大会"太乙五行拳全球海选复赛也在这一天举行,使今年的庙会更多了几分热闹与红火。  相似文献   

16.
张华鹏 《武当》2005,(8):58-58
笔者近期在查阅宋代王象之编撰的《舆地纪胜》时,发现一则碑记:隋朝皇室在武当山建有家庙。大家都知道,明代时武当山是皇室家庙,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殊不知距今一千四百余年的隋朝在武当山也建有皇室家庙。这使得武当的宗教历史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正武当山早在2001年就已登上"国家名片"了,多次观看过各种有关武当山的风光片和画册,可其距离我的家乡沈阳有2000多公里之遥,梦想难圆。借工作机会,又逢小长假,决定不回家,终于成行武当。由于之前心系武当,武当山邮票一直揣在身上,让它作导游。到了梦绕之地才知这里的景区太大了,多亏邮票作向导,才使我这个自由行的游客,一天之内走遍了武当山邮票上的全部景点,也是一日游的经典部分。早6点登上景区专线大巴车,车爬景区盘山公路50分钟,来到了25公里之外的琼台景区,这里可到武当山的  相似文献   

18.
武当小知识     
《武当》2006,(2)
武当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秦、韩三国交界处;从战略位置上看,这里山高壑深, 地势险要,又兼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武当山”名的由来,与历史上兵家以武当山为屏障抵挡外力入侵有关。据初步统计,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武当山及其附近发生的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就有二十多起。武当者,武力阻挡也。上古时代, 有“当”字而无“挡”字,那时的“挡”字的意义由“当”字表示。以事名山,故为武当山。武当道教认为“武当山”的得名与真武神有关。相传,武当山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还有学者认为“武当山”名源于“北方玄武龟蛇之神(或玄武七星)”或由“巫”(武)“或”(当)假借而有“武当”等多种说法。武当山还有多种名称。据史料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上山、谢罗山、仙室山等。  相似文献   

19.
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他在命人营造紫禁城的同时,还根据《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之制,在今天安门至午门大道之西,也就是辽金朝的兴国寺、后来元朝万寿兴国寺的  相似文献   

20.
尚儒彪  李婷 《武当》2011,(1):38-40
武当山,古称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据《太和志》曰:"武当"的含义是"非真武不足当之"。中国道教"玄天真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