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晨不登山     
山是慷慨的,它将灵性、尊严注入给每一位对它执著追求的人,而每一位登山者在获得了山的馈赠后,便获得了崭新的自我。在瞬间,也在永恒。 我们参加任何一项体育健身活动,都需要按照该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遵守一定的原则,登山健身活动更是如此,因为每年都会有登山爱好者在登山过程中身体受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现代登山运动自上世纪50年代中起步,经历了从显示国力的国家行为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间运动的转变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亟须在各方面证实自己的力量。登山是众多率先发展起的运动项目之一。1955年初,苏联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全总)发出了—份邀请,希望全总能派人去苏联学习登山技术。5月,全总派出了4个人奔赴苏联的外高加索,许竞、师秀、周正和杨德源,他们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职业登山运动员。次年的3月,中国登山队开始组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户外运动在我国不断升温。相对于传统的极限户外运动,由于家庭汽车的普及.近年来,体育、旅游、时尚为一体的休闲户外运动发展迅速,业内估计目前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超过1000万,参与人群日益广泛。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栾开封介绍,目前我国参与户外运动的绝对人数已经很多,民间也有不少"驴友"开始自发组织户外运动。春季登山是较好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还没有蚊虫叮咬.适合野外露宿。由于这时的气温不高.在登山和穿越的途中会感觉很凉爽.出汗和用水量也相对减少.所以成为大家出行的好时节。为了使外出活动的读者能够玩地舒心安全,本期特推出登山运动全方略.希望能对愿有所帮助。登山运动从难度上讲,分为几类,登山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13,(6):34-39
今年是人类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60周年.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屹立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与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超越自我,登顶珠峰,是全球登山爱好者的共同梦想.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伟大壮举.34岁的希拉里曾说:"探险是每一个具有普通素质的普通人都做得来的事情,我认为自己不过就是具有普通素质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5.
严冬冬遭遇山难后,周鹏和所有登山者都开始重新审视这项危险而富有魅力的运动以及它在中国的现实状况"这是最痛苦的阶段,我还没有从中走出来。"电话那头,周鹏低沉而急促地说道。2个多月前他在山难中失去了伙伴,内心遭受重创。山难发生在7月9日傍晚,周鹏、严冬冬、李爽成功登顶西天山却勒博斯峰旁边的一座海拔5900米的未名峰,在下撤途中,严冬冬意外坠入暗冰裂缝,陷入昏迷。营救近20小时未果,周鹏永远失去了他的搭档。年仅28岁的自由登山者严冬冬猝然离世,在崇尚自由攀登的民间登山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人们注意到,登山服务公司已经将路绳铺上了越来越多的雪山,让普通登山者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经济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  相似文献   

7.
&#  &# 《出版与印刷》2015,(4):13-14
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是可以与教师一样被称为神圣的职业。中国近现代的一些教育家,比如张元济、王云五、陆费逵、叶圣陶、蔡元培、胡愈之、沈雁冰、郑振铎、沈知方、章锡琛、吴研因、沈百英等,他们都做过编辑,为我国的出版业发展做出过贡献。以史为鉴,以伟人为鉴,我们应该学到很多。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职业的编辑人员,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出版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的编校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些可能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品质,如一定要有责任感;选题策划要有独到的眼光;要用心做好“编辑”的每个环节等。拥有这些品质才能做好每一本图书,才能少出差错,才能让书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才能让图书传承文化的使命得以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8.
博客(blog)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写作、编辑、设计和出版他自己的新闻产品(即博客网站),并被数以百万计的人阅读和品头论足。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众多的(至少数以十万计)热惰的局外人向职业新闻界发起如此凶猛的冲击。这些业余新闻工作者正在做一些让人兴奋的事情。他们中的许多人以各种方式与读者建  相似文献   

9.
我与图书馆     
(续上期) (四)做学术报告 我做学术报告的次数较多,主要是由于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学会、情报学会和一些学术机构邀请的缘故.据统计约有100多次,地方除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外,我都去过.  相似文献   

10.
由中广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主办的2005年国际优秀纪录片观摩研讨会于8月2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46家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单位的120多名纪录片的创作者、管理者、制片人、编导、总监、台长们,观摩了19部来自9个国家的不同风格的获奖作品。大家一致感到:我国的纪录片创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步伐较快,尤其是人文类纪录片创作.可以说与国际上获奖的纪录片相比差距不大。但自然类纪录片差距较大.这里除了资金投入方面不如欧美国家外.创作理念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融入美学,审美,丰富创作手段方面.都是我们应该向国外纪录片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从事的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一张受人尊敬的报纸,需要一大群受人尊敬的记者。新华日报多年来开展记者联系点制度,除了倾听、传播来自基层的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电大系统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报(期刊)已近五十余家,除了个别为专门科类的学术期刊外,大部分为综合性刊物。这差不多是电大系统学报一个共性的特点,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对象。这些年来,电大学报(期刊)在拓展国内外远程教育理论研究,探索电大远程教育规律,开展电大教育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最经济的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每期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字,长的数千字不等。《新共和》周刊每年要评介五百来本新书。出版商十分重视书评宣传,不但每有新书出版,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把图书目录生动地比喻为“一把打开图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目录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来为图书爱好者所注重。《郡斋读书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等书,曾经是古籍研究者的向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出版事业日益繁荣,中央和地方出版社都整理出版了许多中外古今著名作家的“选集”、  相似文献   

15.
中文图书主题纲目采购的利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苏开颜 《图书馆杂志》2001,20(7):42-43,17
“主题纲目选书服务”(Subject Selection Services)(以下简称“纲目购书”)在国外已流行了多年.它起源于60年代末的美国,随后在英、美、加等欧美国家的图书馆中蓬勃发展.国外一些著名书商如:布莱克维尔(Blackwell)、鲍伦(Ballen)、贝克……  相似文献   

16.
国外的自由编辑及其与出版社的合作关系中国出科学研究所阎京萌在英美等国,图书出版业中从事书稿的编辑加工、索引编制等工作的人,除了在出版社内任职的正式人员外,还有一部分社外的自由编辑(freelanceeditors)。特别是在一些学术性出版社,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叙述.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长辈讲故事,尽管那些故事是编的,不是真实的存在,但毕竟本能地知道向别人叙说故事的要领:时间(从前……)、地点(有座山,山里有个庙)、人物(庙里有个和尚)、事情(讲故事)……新闻不就是向公众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吗?怎么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呢?正因为大家觉着简单,所以不重视,不重视自然便做不好.其实,用十分有限的文字,简洁地而清晰地讲述一件事实,是要花费一些功夫认真对待的,何况还有专业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选择标准、叙述的客观,以及一些职业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纸的副刊是土生土长的产物。在中国,副刊同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同时产生。明末清初,我国现代报纸开始出现,当时报纸除了传播新闻外,一些文人墨客把文学作品拿到报纸上发表。所以,当时报纸上除了刊发新闻作品外,还有一种专门刊发文学作品的附张、附镌。后来报纸进一步定型,统一改称副刊,这种  相似文献   

19.
颜芳 《新闻通讯》2011,(6):11-11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从事的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一张受人尊敬的报纸。需要一大群受人尊敬的记者。新华日报多年来开展记者联系点制度,除了倾听、传播来自基层的声音,也是一次一次赢得尊敬,树立党报良好形象的集体努力。  相似文献   

20.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综览各报,在标题的制作上,普遍存在死板老套,枯燥乏味,拖泥带水,沉闷冗长等问题。很多新闻稿件本来尚好,但由于标题不精彩、缺乏韵味等,读者看完标题后也就没了读新闻的兴趣。不妨在此举几例作对照:A_1法国一登山运动员(肩题)珠峰失足被我藏民救出(主题)A_2(珠峰失足,险矣!坠入我境,幸哉!)(双主题)法一登山运动员被我藏民救出(副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