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小辞典     
节拍: 在音乐作品中,每个拍子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带重音的拍子为强拍(〉),带次重音的拍子为次强拍((?)),不带重音的拍子为弱拍(0)。一般情况下在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总是强拍,音乐进行中强、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反复,就是节拍。例如: 《学做解放军》  相似文献   

2.
一些学生由于缺少节奏方面的练习,虽然学了多年的音乐,但唱起歌来仍然拍子不稳。可见,从小学低年级起培养学生的稳定拍感是很重要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可在顺序性进行节拍、节奏教学的基础上,再综合性进行多声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稳定拍感。  相似文献   

3.
苏建新 《天中学刊》2003,18(1):58-61
词在“三言”、“两拍”中随处可见,它们具有开宗明义、总括全篇等功能。作家同时还塑造了不少唐宋词人的形象。由于不同的创作态度,作品艺术成就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拍号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几分音符作为拍的基本单位(简称单位拍),用斜线下面的数字表示;一是表示每小节有几拍,用斜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读谱人根据拍号上面所标示的节拍单位,便可以推算出其他音符应占的时值,而将时值分配给各音符。与此同时,读谱人根据拍号上面所标示每小节所存在的拍数,在读谱过程中形成应有的强弱关系。每小节拍数不同,其强弱规律也不同。如每小节有二拍,其强弱  相似文献   

5.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也称《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话本、拟话本总集之一。“二拍”反映的内容贴近市民生活,语言通俗形象,包含着丰富的俗语。基于“二拍”目前唯一的全译本,该文对其中的俗语翻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俗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二拍》中出现的自称词作了具体、细致的归类与分析,这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研究,而且能够帮助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唱游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而且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之中,深受学生的喜爱。那么,唱游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应从简单的律动和模仿动作开始律动是人体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节拍、速度、节奏、力度等做的韵律性的动作。低年级音乐歌曲的拍子,通常是简单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我们可以通过律动来完成。如:二拍子,第一拍为双手拍,第二拍双手打开,使之形成拍开、拍开的简单韵律,同时加深对二拍子强弱关系的了解(拍为强拍,开为弱拍)。三拍子第一拍为双手拍,第二拍双手…  相似文献   

8.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两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然"两拍"的明·尚友堂原刊足本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初刻拍案惊奇》的各种清刊本又残缺不全,《二刻拍案惊奇》甚至没有清刊本,因此对"两拍"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两拍"的明刊本才由访书、访学于日本的学者发现、引回.文章考述了"两拍"的各种版本,并重点介绍了其明刊本及从邻邦日本引回后的影印本和经学者整理、校注的重要的铅印本.  相似文献   

9.
笔者就《三言二拍》中有关善恶报应主题的篇目整理了一下,发现这类主题在《二刻拍案惊奇》中占30%,在《警世通言》中占25%,在《初刻拍案惊奇》中占22.5%,而在《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中也分别占到17.5%和12.5%的比重。可见,善恶报应主题在《三言二拍》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年级] 二年级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以演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曲调流畅、活跃.四二拍子,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C大调式.六个乐句中,只有第五乐句稍有变化外,其他几个乐句基本上相同,都是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这样使整个曲调统一有呼应.这首歌曲曲调流畅、节奏欢快,与第一人称的歌词相配合,讲述了孩子们所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红帽",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启示:要向小红帽学习,做一个善良懂事、乖巧勇敢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1.
京报网讯,被业内称为艺术品市场风向标的中国嘉德2012春拍在北京举槌,此次春拍除了中国书画有恽寿平《载鹤图及致王翚信札》手卷、石涛十开《细笔山水册》、李可染巨制《韶山》等几大亮点外,古籍善本也有不少珍品,其中唐弢的珍藏颇可圈点唐弢的收藏乐趣是很广泛的,诸如当代文人翰墨、书画、书札、版画书籍等。此次上拍的手稿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一是沈尹默《忆  相似文献   

12.
理学与《三言》《二拍》的关系呈现为既对立又融合渗透的双重性。前者已得到广泛肯定和阐释,后者的主要标志是道德说教,往往被简单否定。《三言》《二拍》中道德说教的形式与陆王学派的“简易”教法相关,作为教化俗众的方式有一定的可取性;道德说教的内容与理学的伦理法则相关,有陈腐、庸俗的东西,也有值得肯定的东西。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强调道德理性的伦理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三言》《二拍》中一些描写“节”“义”的作品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六年级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夜歌》是一首俄罗斯民歌,歌曲曲调深沉缓慢,情感丰富,如泣如诉,表达了沉郁、伤感的情绪,十分感人.全曲结构短小,只有两个完全重复的乐句,而四四拍、四五拍、四三拍的变化拍子,使歌曲更具摇曳、动荡之感.歌词的第一段意在写景,营造出压抑而凄凉的气氛;第二段是主题的核心,表达了游子的思乡和离愁之情.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和提琴》并进行歌表演(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跳起来》)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我和提琴》这是一首挪威儿童歌曲。D大调,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是弱起,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旬旋律变化重复,其中出现了含有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使得  相似文献   

15.
视唱,作为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沦性和技巧性。因此,教学中除掌握必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划拍问题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划拍方法,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划拍习惯,是促进视唱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我认为,正确的划拍方法应该采用“指挥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仅能明确地体现节拍的律动规律、力度变化,而且易于掌握音符时值的长短。如视唱二拍子的乐曲时,一下一上的划拍动作,自然而然地将节拍的强弱区别开来。如果教师再稍加提示,学习者就会明确地体会到:向下划拍时,音自然而然唱强…  相似文献   

16.
说“飞星”     
秦少游《鹊桥仙》词中“飞星传恨”的“飞星”,现在流行的唐宋词选注本一般都认为是指牵牛、织女二星。如,对“飞星传恨”句,唐圭璋主编的《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所作的注释是:“飞星:指牵牛、织女两星。这句说牵牛、织女两星怅恨终年不得相会”。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新版)的注释是:“飞星,这里指牵牛、织女两星。传恨,流露出终年不得见面的离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的注释是:“作者想象被银河阻隔的牛郎、织女二星,无时不闪现出因离別而愁恨的样子。”我以为,如象上面提及的几种选注本那样看待少游词中的“飞星”,则有一问题令人费解:为什么词人偏要在“星”前着一“飞”字用以指代牛郎、织女两星呢?其用意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土族的子孙,唱一首土族人的歌曲。太阳月亮是一双,哪个需要前面走,哪个需要后面留。角弓铁箭是一双,哪个需要前面走,哪个需要后面留。酒瓶酒盅是一双,哪个需要前面走,哪个需要后面留。插四乐曲:土族现有十九万二千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等县,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土族有丰富的民歌,分成叙事歌、问答歌、赞歌、婚礼歌及“少年”等类别。《唱一支土族的歌》属于问答歌一类,土语叫做“唐德格玛”,多在喜庆的节日里歌唱。这首歌描绘了土族人民的生产状况和生活习惯,颂扬了劳动者的坚强意志。这首钢琴曲的右手是原民歌的旋律,由三个乐句组成,为五声宫调式。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呈现出质朴的风格。三拍子的节拍在土族民歌中具有普遍性,这首歌曲采用了(?)的节拍形式,具有舞曲的特点。与旋律中多次出现的大二度级进相呼应,和声由大二度的平行进行构成。弹奏时需注意节拍特点,左手要弹得轻盈。 (樊祖荫)  相似文献   

18.
西塞山因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闻名.但一千多年来,对张词中西塞山的位置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却一直众说纷坛,至今尚未取得共同的看法.即以解放后出版的几个唐宋词选本为例: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作“在今浙江吴兴县西”①中国青年出版社《历代诗歌选》作“在今浙江湖州市”②夏承焘,盛弢青选注的《唐宋词选》作“在浙江省吴兴县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学十大经典名著之一的《人间词话》,同时也是王国维最重要的一部词学著作。《人间词话》在传统词话形式的基础上,加入西方哲学美学概念,构建一种更为严密的词学逻辑体系,在整个中国词学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人间词话》不但以传统词话的形式阐述唐宋词,而且引入西方哲学美学概念,采用严密的逻辑体系对唐宋词进行整合,这对唐宋词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释《两拍》中有特殊意义或特殊用法以及为辞书所未收的词语二十余条,必要时证以现代方言。可供研读是书及编纂辞书、研究汉语史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