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长寿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梦想,寻找长寿良方的步伐从未停止。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FOXO3A"的基因能够助人长寿,此前一个美国研究小组也发现,这种"长寿基因"在95岁以上、具有日本血统的美国人体内也普遍存在。科学家据此认为,这个在不同血统人身上存在的"长寿基因"应该就是人类关键的"长寿基因"。这个发现意味着  相似文献   

2.
科技快递     
用蛋白质消耗脂肪 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在不运动的情况下也能使体内脂肪“燃烧”消耗。这种蛋白质对开发减肥药很有帮助。这种蛋白质名为"ERRL1”。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技术使实验鼠体内的“ERRL1”含量比普通鼠高1.5倍,然后给体重相同的转基因实验鼠和普通鼠喂相同的高脂肪食物。结果发现,“ERRL1”高的实验鼠尽管比普通老鼠吃得多,但体重却轻15%至25%。  相似文献   

3.
<正>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轻松地在所有的考试中都拿满分,几乎是所有学生的梦想。我也一样,时常梦想着一觉醒来变得聪明绝顶。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可不能只停留在白日梦中,这可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科学问题。改变基因变聪明?难!美国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叫做KL-VS的基因能够提升小鼠的智力。这种基因发生变异后的老鼠,辨别方向的能力和记忆力都增强了。这种基因能用在人身上吗?科学家说:"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一项针对西伯利亚族群的遗传学分析显示,当地人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可能与特殊的基因相关。此前的研究发现,在寒冷气候下生活的人群,其体内一对名为UCP1和UCP3的基因表达更为活跃。这些基因帮助身体把储存的脂肪直接转化为热量,而不需要经过肌肉运动的化学能转化或大脑调节  相似文献   

5.
运动不仅令人体格健康,还有助于精神卫生,能够有效抗击抑郁。近日,美国一项研究揭示了运动能对抗抑郁的原理,这一原理将被用于新一代抗抑郁药的开发。研究人员对运动过的小鼠大脑和静止不动的小鼠大脑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一个叫VGF的基因在运动过的小鼠大脑中格外活跃,而在没有运动的小鼠大脑中则不活跃。VGF发挥作用时会在小鼠大脑中产生强劲的抗抑郁反应。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热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失衡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不过,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肥胖,有的人大吃大喝少运动却不胖.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大脑中一种被称为Prkar2a的基因或许是控制肥胖的关键.该基因可以调节小鼠对高脂和含糖食物的偏爱以及对运动的爱好.缰核(Hb)是位于丘脑背侧的一个体积较小的双侧核团,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部位参与对疼痛、压力、焦虑、睡眠和奖励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脂肪是人体内贮存能量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又是运动中能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它比糖原的贮量大10倍,一些研究表明,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过程中脂肪供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运动持续时间长达3~4h以上时,脂肪供能可以占到总能量代谢的70%~90%之多,人们采用许多手段和方法,以期增加运动时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节省体内糖消耗,提高机体耐力,这一方面,耐力运动又可心适当消耗脂肪,起到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预防高脂血症,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杂志最近刊登的文章指出,减少饮食量可以延缓人体老化。文章说,少吃可以影响人体的某种基因。这种基因能限制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热量,从而延迟人体的老化过程。研究人员还在老鼠身上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食量减少的老鼠,体内导致老化的基因美国《科学》杂志最近刊登的文章指出,减少饮食量可以延缓人体老化。文章说,少吃可以影响人体的某种基因。这种基因能限制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热量,从而延迟人体的老化过程。研究人员还在老鼠身上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食量减少的老鼠,体内导致老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英国PPL医疗公司2002年1月2日宣布,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5只新型转基因克隆猪,它们体内有一个基因被“关闭”了。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异种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将给器官移植业带来一场革命。或许,通过异种器官移植来挽救人类生命的梦想已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中,植物只需要有二氧化碳、水和一些无机离子便可以生存,故称之为“自养生物”。绿色植物自身拥有一整套的酶,可以从无机物中制造出全部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人类却不具备这种能力,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由于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各种营养,所以人的机体效率更高了,这也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结果。很久以来,人们将食物大致分为两类: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时代》2010,(9):104-104
A: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永葆青春。但是直到上世纪,人类才开始真正地研究长寿的课题。上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严格限制小鼠饮食中的热量可以延长它们的寿命——饮食受到限制的小鼠比不受限制的小鼠寿命要长40%。  相似文献   

12.
奇中之奇的“动物药厂”奇云早在1982年,美国科学家帕尔米特就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受精的小鼠卵内,成功地培育出体内带有被移植的人类生长激素基因约”巨鼠”。由于“巨鼠”体内携带有人类的基因,与人类发生了“亲缘关系”,因而被新闻界...  相似文献   

13.
<正>流言:商场中经常看到一些高科技减肥仪器的广告,比如通过各种方式让你在运动(甚至不运动)时浑身颤动,就能加速脂肪的燃烧。这种方法可信吗?真相: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用小鼠做了实验。研究发现,"全身震动"的确可以达到类似正常运动的瘦身效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研究表明 ,人类的疾病与 DNA遗传基因有密切相关。人体衰老、患病 ,实质是基因受损导致人体器官的细胞老化和损伤。基因受损 ,则遗传信息指令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 ,体内一些有用的化合物 ,如蛋白质、脂肪、糖类、酶、激素等的合成代谢也不能正常进行 ,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给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之用 ,而使老化的细胞留在体内 ,老化的细胞既无细胞分裂的能力 ,也没有免疫力与抵抗力 ,一旦细菌侵入 ,身体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病”。如何修复受损基因 ,首先由美国科学家达尔贝科在 1 986年提出并筹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  相似文献   

15.
张洪军 《百科知识》2006,(4X):37-38
一直以来,人类以五谷杂粮、百兽禽鱼为主要食物来源,对于昆虫,虽然偶有“蛮夷”之族喜食,也不过是为换换口味,猎奇而已,不以长期食用为目的。其实,在地球上,昆虫种类在1000万种以上,是人类极其丰富的食物来源。昆虫入馔,不只味美独特,还有防病强身的功效。昆虫入药,就是一例。各类食用昆虫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索、微量元素、糖类及其他化学成分,是人类理想的营养源。  相似文献   

16.
进入维生素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维健 《今日科苑》2006,(12):45-49
维生素A(视黄醇)脂溶性物质,它的消化与吸收需要矿物质和脂肪的参与,可储藏于体内,并不需要每日补给。维生素A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A醇,是最初的维生素A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功效:治夜盲症和视力减退,  相似文献   

17.
《世界发明》2004,26(12):20-20
那些时刻注意自己体重的人肯定会喜欢这款烤炉,它能够通过在食物周围产生温度高达300℃的蒸汽以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一项独立研究表明,这款售价约万元的产品可以减少食物中大约18%的脂肪和13%左右的热量,同时还能保证维生素C不会流失。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07,(12)
"每个人身上都埋藏着伟大梦想的种子。而梦想是人类创造文明之母。古代人梦想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天无一不成为现实,这就是证明。所以,要想创造美好生活,就要大胆地去梦想,抓住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食品科技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烹饪技术的创新不仅改变了食品的制作方式,也创造出了全新的美味。除了人造肉、可食用的桌布等,今年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有关食品的科技创新?太空新食物人类一直梦想着可以进行太空旅行,但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梦想,其中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食物的来源。1965年,美国宇航局的"双子座计划"因  相似文献   

20.
正"饱肚不爱学习"是德语中的一句俗语。那么空腹是否会对学习有利?德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负责产生饥饿感的肽类激素胃饥饿素对提高人类记忆力并没有帮助。自然界中,动物在对食物的找寻、储藏、保护及适时摄入的过程中需要高水平认知能力,包括胃饥饿素在内的多种激素会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