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研究了Yb/Er(Ho)共掺六方相NaYF4和Y2O2S在980nm LD泵浦下的上转换发光.研究结果表明,NaYF4:20%Yb,1%Er的发光明显强于NaYF4:20%Yb,1%Ho,而Y2O2S:6%Yb,0.25%Ho与Y2O2S:6%Yb,0.5%Er却呈现相近的总发射强度.分析认为,Yb/Er和Yb/Ho之间的不同能量传递机制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EDTA为螯合剂,采用络合共沉淀法在NaF中共掺杂Yb、Ho制备了NaYF4:Yb:Ho上转换发光材料。对合成的粉体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荧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一种棒状且负载有纳米颗粒的新颖结构的上转换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3.
借助水热法,以氯化钇、柠檬酸钠、磷酸钠为基本原料合成了YPO_4纳米颗粒,然后通过掺杂Er(3+)、Yb(3+)、Yb(3+)、Tm(3+)、Tm(3+)稀土离子获得上转换发光性能.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掺杂比和烧结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在红外激发下,可以发出暖白光的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用硝酸钆、钨酸钠、聚乙二醇为基本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aGd(WO_4)_2荧光粉,然后通过掺杂Yb(3+)、Er(3+)、Er(3+)、Tm(3+)、Tm(3+)稀土离子获得上转换发光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扫描电镜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比和反应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可以发出暖白光的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纳米磁性粒子,对其药物控释性能进行检测。方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Stober法,在乙醇/水溶液中,通过氨水催化水解硅醇盐,制得核壳式结构的Fe_3O_4/SiO_2复合磁性微球;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ourier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样品的结构,研究复合材料的耐酸性、磁分离行为及对药物布洛芬的缓释行为。结果:SEM显示Fe_3O_4与Fe_3O_4/SiO_2粒子均为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基本均匀;与溶剂热法比较,共沉淀法制得的Fe_3O_4晶粒结晶度较好,XRD衍射峰强,SiO_2的包裹使得Fe_3O_4尖锐的特征衍射峰稍微下降,表明包覆过程没有破坏其晶体结构,Fe_3O_4/SiO_2样品谱图中出现了无定型SiO_2的衍射峰,红外谱图同样出现了无定型SiO_2的透射峰。结论:表面二氧化硅的包覆显著改善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耐酸性,磁分离实验表明二氧化硅的包裹减弱了Fe_3O_4的磁性,布洛芬缓释实验表明Fe_3O_4/SiO_2复合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KMnO4与MnSO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α-MnO2纳米线;采用XRD、IR、SEM、EDS、DTA-TG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成分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反应温度、水热时间及溶剂种类对纳米结构MnO2合成的影响,并探讨了MnO2的晶型转变和-αMnO2纳米线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①所得α-MnO2纳米线粗细均匀,分散度好,其直径约为50~60 nm;②在水体系中,温度较低和反应时间较短时生成具有层状结构的锰的羟基化合物和-δMnO2,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180~220℃)和水热时间的延长(6~48 h)产物转化为-αMnO2;③将溶剂改为正丙醇,在与②相同的条件下得不到MnO2;④α-MnO2纳米线的生长过程为:MnO4-与Mn2+反应生成MnO(OH),MnO(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n(OH)4,Mn(OH)4发生脱水反应生成MnO2,产物由无规则球形纳米颗粒最终转化为纳米线。实验中通过控制反应参数达到调控MnO2物相和形貌的目的,为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性能调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镍的无电子化学沉积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表面的快速金属化,所得产物经XRD,SEM,FTIR及剖面金相显微术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粒子完全金属镍包覆,金属壳层600nm厚,由镍的纳米晶粒组成,由此提出了镍在纳米粉末上的化学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热法分别制备了α-FeO3纳米棒和立方体,并以其作为前驱物制备了α-Fe2O3/SnO2复合材料.样品的成份、结构、形貌和尺寸采用X-ray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发现,α-Fe2O3前驱物的形貌能够影响α-Fe2O3/SnO2的最终形貌和结构.以α-Fe2O3纳米棒作为前驱物时,α-Fe2O3/SnO2复合材料是由棒状结构组成的团聚体;而以α-Fe2O3立方体作为前驱物时,在相同的制备条件下能够得到α-Fe2O3/SnO2球形粒子.最后对α-Fe2O3前驱物的形貌对α-Fe2O3/Sno2复合材料生长过程中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CuCl2.2H2O、FeCl3.6H2O和Na2C2O4为反应物,利用水热法合成CuO/Fe2O3复合材料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且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仪(IR)分析.结果表明:所得CuO/Fe2O3复合材料形貌为立方体结构.研究了CuO/Fe2O3复合材料的红外特性,在670 cm-1到450 cm-1之间出现了Cu—O键伸缩振动特征峰.  相似文献   

10.
使用水热法合成了NaGd(WO4)2:Yb3+,Er3+,Tm3+荧光粉,借助PMMA胶体模板自组装法制备了三维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并表征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样品具有四方晶系NaGd(WO4)2的晶格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规则排布的微球蛋白石模板和退火之后形成的正六边形空腔结构。光谱测试发现,在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微孔直径185 nm左右时,得到了相对最强的发光增强效果;实验样品中光子带隙的存在显著增强了蓝光发光而抑制了红光发光,导致光子晶体样品整体发光从荧光粉的暖白光转变为偏绿色。对比荧光粉样品,反蛋白石光子晶体样品中Er3+离子4S3/2→4 I15/2的发光寿命显著增加,但光子带隙的变化对寿命影响不大。与参考样品相比,反蛋白石光子晶体样品对温度淬灭现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δ-MnO_2向α-MnO_2的转化及对其性质的影响为研究目标,考察了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对转化产物的影响,采用XRD、SEM、循环伏安等先进的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吸附性能及电容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脑珊瑚状准球形纳米结构的δ-MnO_2在较长时间水热陈化后会转化为纳米棒状的α-MnO_2;α-MnO_2在碱性条件下也会向其他形态转化;δ-MnO_2在吸附性和电容性方面要优于α-MnO_2.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洋葱表皮作为内外模板,以Zn(NO3)2·6H2O、Pb(NO3)2和Na3PO4·12H2O为原料,一步合成纳米磷酸锌和纳米磷酸铅,利用XRD、SEM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和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内外双模板分别得到的是不同形貌的纳米磷酸锌和纳米磷酸铅产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制备出了Fe3O4、Fe3O4/C、Fe3O4/C/Pd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Suzuki偶联反应.以Fe3O4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将C包覆在Fe3O4上,再在得到的复合材料上包覆Pd得到Fe3O4/C/Pd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结果进行粒径形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uzuki反应在以DMF/H2O(V/V=1)为溶剂,Na2CO3为碱时,在反应温度为80℃下,反应5 h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在离子液体辅助下,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纳米球形Ag2CO3/Ag3PO4核壳材料.用XRD,SEM,TEM,EDS和UV-Vis spectru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试验,对产物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纳米级球形Ag2CO3/Ag3PO4核壳结构,颗粒大小为50~200 nm.Ag...  相似文献   

15.
以水热法制备5~8μm单分散花生状α-Fe2O3非磁性粒子,将其用H2还原得到稳定、均一的磁性粒子.XRD检测结果表明磁性粒子为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EM照片显示粒子的花生状形貌还原前后保持一致,但磁性粒子表面呈大孔状,比表面积为23m2/g.磁性测量显示多孔花生状α-Fe磁性粒子的矫顽力(Hc)为390 Oe、饱和磁化强度为0.22T.将其分散到硅油体系中,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生磁性粒子可在外磁场诱导作用下呈链状分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前驱玻璃和纳米晶结构玻璃陶瓷中Er3+的强度参量,分别计算了各能级间的跃迁几率,建立了描述动力学过程的速率方程,证实了纳米晶结构能有效增加4F9/2能级的粒子布居数,同时减少4I9/2能级的粒子布居数.  相似文献   

17.
1995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第11题如下:如图1表示一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此交流电的有效值是 A.52~(1/2)安 B.5安 C.3.5安 D.3.52~(1/2)安 分析与解:设该交流电对阻值为R的电阻供电。一周期内产生的焦耳热Q=I_1~2Rt_1 I_2~2Rt_2。根据等效原理,Q=I~2R(t_1 t_2),因为t_1=t_2=0.01秒,I_1=42~(1/2)安,I_2=32~(1/2)安,所以该交流电有效值I=(I_1~2 I_2~2)/2~(1/2)=5安。 在考试中,不少考生由于对交流有效值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书本上关于正弦交流  相似文献   

18.
以氯化铜(CuCl2.2H2O)和尿素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CuO微纳米结构材料,并对制备的微纳米CuO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IR)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及分析,并探讨了纳米结构CuO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通过简单改变反应溶剂,成功实现了CuO微纳米形貌的调控.当反应溶剂为水体系时,产物尺寸为40 nm且比较均匀,得到的产物为单斜晶相的纳米CuO,具有工业化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个关于非均相Fenton磁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的综合性实验。制备出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Fe_3O_4/α-Fe_2O_3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和FTIR等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Fenton试剂用于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实验所得样品具有核壳结构,粒子粒径约为50~80 nm。该催化剂对甲基橙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具有可利用其磁性回收利用的特点。本实验原料廉价易得,合成操作简单,涵盖多个知识点和实验技能,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验能力,提升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Ni1/3Co1/3Mn1/3(OH)2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简称RPR法)在950℃煅烧15 h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充放电仪等设备测试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FeO2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