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刘向经学思想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以前的孕育期,主要采取背景定位式、线索论断式和史学启发式的研究模式;八九十年代的生长期,刘向经学成为经学研究的一个常规问题;新世纪的拓展期,刘向经学思想研究呈现出新气象.学者们对刘向易学、诗学、春秋学、礼学、书学都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对于刘向易学,学界研究较少。刘向虽然没有易学的专门著作,但在他的奏疏以及《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说苑》《新序》等著作中,我们能看到其关于《周易》的相关思想。在奏疏中,刘向对《周易》的征引只是注重义理方面的阐发,并不看重灾异思想。在中秘校书的过程中,刘向看到《尚书·洪范》而作《洪范五行传论》。受此影响,刘向征引《周易》开始注重其中的象数灾异思想。在《列女传》《新序》《说苑》中,刘向对于《周易》的解释也表现出了义理阐发和象数灾异兼用的倾向。刘向在易学中注重象数灾异思想的动因并非源自《周易》本身,而是与其本人杂有齐学的思想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编辑的始祖--孔子以后,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图书典籍,在中国编辑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堪称历史丰碑.这可从《汉书·艺文志》中得到验证.刘向、刘歆父子所编辑校正的"六艺"、诸子百家、诗赋等,篇目明晰,思想宗旨详明而大观.各自极有针对性的评论,实为公允妥善之学说,为后世有关研究者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4.
<正> 刘向是西汉后期的儒学家,《汉书·艺文志》将“刘向所序六十七篇”(班固注:《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归入儒家,又据《汉书·楚之王传》,“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各梁,讲论五经于不渠。”可见刘向对于经学用力之深。然而刘向对道家也有所涉猎。《汉书·艺文志》所收“刘向《说老子》四篇”便是明证。惜乎其说今佚,使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刘向对老子思想的体会,但是在刘向的现存著述,如《说  相似文献   

5.
在<新序>、<说苑>、<列女传>中,刘向运用前人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些材料,来源非常广泛,而刘向对这些材料的处理和运用,形式又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6.
西汉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刘向认为,人的祸福不是取决于天,而是由人自身的行为所决定。为了趋福避祸,全身远害,他提出“敬慎”的修身原则。“敬慎”包括谦虚谨慎、惧满持盈、不贪等。这一思想是刘向融合儒、道两家思想而提出来的。“敬慎”的修身原则有助于人类自我生命的保护,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克服贪欲。同时,也有助于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7.
简评刘氏父子、郑樵、章学诚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刘向父子、郑樵、章学诚三家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概述和简要的评论 ,并简略地阐述了他们对当代目录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向<说苑>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修辞理论观,现代修辞学家著修辞学史时,都列专节评价他的修辞观,如其重视修辞善说,重视用比喻等观点.然而,刘向从自己作为谏臣的言说实践中还总结出了其它修辞观,如重视对比、引史的言语技巧、强调语境意识、真诚为言说之本、文质和谐为美等观点,本文从微观角度对刘向的修辞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刘向把“德”当作“国之宝”,对德育非常重视。认为修德首先要戒除“利”欲,因为“利”足以败“德”。除了在精神上戒除利欲,还要在生活中以礼乐进行教化,礼乐是德育的有效途径。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治国安邦。刘向的德育思想既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又有所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刘向十分重视“修文”。“文”既是“质”的对立面,也是和“野”相对的一个范畴。和“质”相对的作为形式的“文”是刘向所反对的,他推崇的是和“野”相对的“文”,这一“文”有文明、文雅和美之意。“修文”是以“礼乐”来消除、淡化人的粗俗、野蛮的动物性,使人变得文明、文雅和美。这使他的礼乐教化思想和传统儒家有所不同。刘向修文的最终目的是道德教化,治国安邦。他对修文的重视,对礼乐的提倡,不是出于自由的审美情怀,而是出于伦理需要、政治目的,因此他的美育思想带有浓厚的、狭隘的实用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高有鹏 《天中学刊》2013,28(1):86-90
刘向、刘安、王充和应劭在他们著作中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汉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在记述民间文学作品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学术个性化标志着汉代知识分子民间文学观的具体形成.他们的著述对于民间文学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民间文学思想也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简评刘氏父子、郑樵、章学诚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刘向父子、郑樵、章学诚三家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概述和简要的评论,并简略地阐述了他们对当代目录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序》中有大量的人物形象,主要分为君主、人臣、普通百姓及少量妇女四类.其中,君主和人臣是最主要的两类人物,而且他们又各由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组成.绝大多数的“闪现型”人物和少量的“累积性”人物,共同构成了《新序》的人物画廊,传达了刘向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研究荀子事迹,大多依据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向的《荀书序录》,然刘向关于荀子的叙述与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相比较,有不合和可疑之处,还有一些增补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刘向《列女传》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列女传》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张涛刘向(约前79—前8)①,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曾任谏大夫、给事黄门郎、散骑宗正给事中。成帝时迁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刘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和...  相似文献   

16.
刘向是西汉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文献学家,处在今文经学提倡政治复古的思潮中,他的思想有个转变过程。从最初对庙制改革"复古说"的坚决抵制,到校书工作中对礼制意义与作用有所发现,最后,刘向晚年对礼制提倡与推崇。"以汉制为体、礼制为辅"的政治观,对于两汉之交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处于狂热"复古"思潮下的学者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雄奇、壮丽的周秦文章之后,汉朝文章以醇厚、典雅作为了自己的主导风格.汉文的这一特色在刘向的文章中展示得十分充分.刘向既能把广征博引、旁喻远比之手段发挥到极至,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既善于仿古取貌,又能师心独创,斟酌于经籍而不乏己见,侈陈灾异之说而寓其政见.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这种文风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刘向的黄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是道、法结合,兼采百家,用道家的哲理论证法家的政治主张。西汉后期名的思想家刘向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他的德主刑辅的教化思想、清静无为的为政策略,是对黄老思想的演绎和深化。这些思想有宝贵的现代价值,可以为我们的社会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首先阐述《荀子》的成书、编辑以及流传;其次,则针对《荀子》是否能代表荀卿本人思想这个问题之五种观点,比较评述其得失.并不再赘述文本流传的文献学上的问题;而是由思想史的观点,试图阐述刘向、杨惊等人之编纂所带来的思想意义.另外,有鉴于中文学界对《荀子》版本流传至日本之后的过程较不太熟悉的情形,故本文也将叙述《荀子》“台州刊本”东传之后,直到1884年黎庶昌将之重刊于《古逸丛书》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向在其所著的《列女传》、《说苑》、《新序》中,保存了大量对《诗经》的解释性的文字,其义与鲁韩间有异同。而关于刘向《诗经》学在齐、鲁、韩三家中属于哪一家的问题已聚讼千年。本文从《列女传》、《说苑》、《新序》三部著作出发,将其中引诗全面整理,通过其与齐、鲁、韩三家诗的比较,究其不同;通过对其引诗的分类,发掘、还原刘向对于《诗经》的理解,从而述出刘向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