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梁丽婷 《文教资料》2011,(36):82-84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豪放飘逸”几乎成为其代名词。本文则用“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说对李白的诗歌做一些分析。李白的诗歌交织着日神精神的“梦”与酒神精神的“醉”,有着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刚美”就是一种刚烈、劲健之美。通过对“酒神精神”这一西方美学范畴的历史渊源、基本审美特质等进行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可以看出“酒神精神”这种强力意志实际上表现了一种高亢昂扬的矛盾冲突的美,它要求进取、奋发和超越,显示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的精神意志与审美客体剧烈冲突,并力求通过这种冲突而通向更高的审美境界,从而体现了西方美学的刚美意韵,因此,“酒神精神”概念就是一个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通过对《山海经》中神话传说部分的探讨,认为:《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体现的是一种酒神精神,止于对个体、“个体”意识的消融,而没能进一步发展出日神精神;并对这种酒神精神的历史形成、后世传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核心。郭沫若及其诗集《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及“五四”时代精神,其中所表现的对生命强力意志的张扬,重估一切价值破坏与创造及其诗作中表现的迷狂与醉境都体现了尼采的这种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5.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身上的“权力意志”推动他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克服艰难困苦。潜在的“酒神精神”助他挣开束缚身心发展的枷锁,追求自由的婚姻。他的生命短暂却丰盈。他执着的求知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超越了时代50年,必将“永恒轮回”。从尼采的“生命哲学”出发,运用“权力意志”,“酒神精神”以及“永恒轮回”这三个哲学命题来探析裘德的成长轨迹,旨在探讨小说的“成长”主题及其普遍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6.
酒神精神对20世纪中国文学颇有影响,尤其与革命文学叙事纠缠甚深。在革命叙事中,酒神式强力意志与生命的酒神状态均得到表现。由于革命意识形态与酒神精神的价值诉求不同,革命叙事充分改造了酒神精神。但革命意识形态推向极端时,酒神精神将从其非理性一面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7.
诗情如江,才气如海,“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他孤傲狂放、富有激情,他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无不弥散着一种豪迈豁达的自由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尼采所阐述的酒神精神,也正是这种企图超越个体化束缚的酒神精神气质促使李白把盛唐诗人的自我歌唱在诗歌中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8.
尼采的酒神理论突出了摧毁一切阻碍的酒神精神,从而凸显出唯我的欲望的躯体向度。伊凡诺夫把酒神理论改造得具有了宗教色彩和集体价值。巴赫金的躯体思想吸收了二人的合理之处并融合了自己的“主动参与”维度,构建了一种凸显集体反抗意识的“巨大躯体”。  相似文献   

9.
从《红高粱》中我们可以看到莫言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渴望。莫言生长在山东 ,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 ,他的反叛与追寻终与齐鲁文化相联系。在齐鲁文化中占主导的儒家思想中蕴藏着一种富有特质的酒神精神 ,这种酒神精神造就了莫言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深层挖掘。莫言在作品中极力张扬酒神精神的同时 ,又不时地显露出超逸的情怀。因为他意识到酒神精神不仅有光辉灿烂的一面 ,亦有其缺乏理性的一面。这种情怀与他对酒神精神的追寻形成了《红高梁》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10.
蒋永影 《文教资料》2009,(11):31-33
“酒神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思想,本文对两者加以分析比较,并指出了它们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唐婷 《文教资料》2014,(31):83-85
尼采说:“希腊悲剧在其最古老的形态中仅仅以酒神的受苦为题材,而长时期内登场的舞台主角就是酒神。”①不同于希腊悲剧,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关于酒神受苦,即其承受个体化原则而所做的反抗,涉及较少。作者更多地是展示了日神因各种原因不在场后,酒神的大行其道,及其带来的不可阻挡的摧毁力。本文通过对《道林·格雷的画像》这一小说中酒神轻易出场原因的分析,探讨酒神性质的转变问题,并对尼采用希腊悲剧的酒神精神来拯救现代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2.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意向,影响了后世无数文坛巨匠,"五四"时期的郭沫若即是其中之一。从郭沫若对尼采"酒神精神"的接受,在酒神精神状态下营构自己的艺术宫殿,以及作品中包涵的"酒神精神"等几个方面来看,尼采的"酒神精神"对郭沫若创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在《洛丽塔》中主人公亨伯特形象身上交织着日神精神的理性和酒神精神的自我放纵的矛盾和斗争。酒神精神最终战胜了日神精神,这昭示着重大的人生悲剧。同时通过这种酒神精神,这部作品也体现出很高的悲剧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悲剧的诞生》对尼采哲学有着深远意义,标志着尼采哲学的“诞生”.在这本处女作中,尼采从古希腊神祗日神和酒神出发,借助二者的概念及希腊神话取向,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也对美学和世界进行了艺术性解释,进而扩展到人的生存、民族的发展.尼采从音乐、古希腊悲剧艺术出发,透过日神神秘美丽的面纱进入到酒神精神的境界中,探寻何谓艺术,何谓美,何谓生存.虽然他的著作思想在前后存在一定变化,也遭受了不同的声音,但不可置否他的思想不论是对现代学术还是社会生活都仍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艺术、哲学中的那种酒神精神、“意志”观.本文通过一定的细读法解读尼采在《源于音乐精神的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理论的关键性概念,日神精神是趋向幻觉之迫力,酒神精神是趋向放纵之迫力。悲剧是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共同孕育下产生的,它的本质是非理性的,它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  相似文献   

16.
从《红高粱》中我们可以看到莫言对传统儒家化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渴望。莫言生长在山东,深受齐鲁化的熏陶,他的抬头与追导终与齐鲁化相联系,在齐鲁化中占主导的儒家思想中蕴藏着一种富有特质的酒神精神,这种酒神精神造就了莫言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深层挖掘,莫言在作品中极力张扬酒神精神的同时,又不时地显露出超逸的情怀。因为他意识到酒神精神不仅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亦有其缺乏理性的一面,这种情怀与他对酒神精神的追寻形成了《红高粱》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17.
从<红高粱>中我们可以看到莫言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渴望.莫言生长在山东,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他的反叛与追寻终与齐鲁文化相联系.在齐鲁文化中占主导的儒家思想中蕴藏着一种富有特质的酒神精神,这种酒神精神造就了莫言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深层挖掘.莫言在作品中极力张扬酒神精神的同时,又不时地显露出超逸的情怀.因为他意识到酒神精神不仅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亦有其缺乏理性的一面.这种情怀与他对酒神精神的追寻形成了<红高梁>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代表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艺术形而上学为背景,认为古希腊悲剧主要源于狄奥尼索斯崇拜,源于狂醉的酒神精神,源于直接反映酒神精神和生命意志的音乐。与其对应的日神精神也是非理性的,典型状态是梦,代表性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酒神精神激烈而痛苦,需要日神精神的缓和。因而,悲剧虽起源于酒神精神,却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以阿提卡悲剧成就最高。然而,以苏格拉底和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导致了悲剧的衰亡。尼采强调悲剧中的酒神精神,彰显生命中非理性和痛苦的面相,同时又凸显了克服痛苦的昂扬态势。由此,尼采所讲的悲剧精神就上升为一种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9.
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一向充满着悲观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冲突、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对峙,《漫长的旅程》也不例外。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玛丽作为酒神精神的载体,其形象体现了酒神精神的内核,酒神的面具之下是奥尼尔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20.
约翰·济慈的生命短暂而辉煌,他在代表作《夜莺颂》中探讨了生存的痛苦和对艺术永恒之美的追求。而苦痛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基本精神,音乐是狄奥尼索斯所表现的艺术。酒神精神是正视生命痛苦、崇尚自然美的精神。诗人济慈在《夜莺颂》中对酒神精神进行了完美地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