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琦  赵敏娟 《软科学》2012,26(12):26-31
在以往研究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消费习惯、收入等传统变量以及预期收入、房屋建设支出、教育与医疗不确定支出和收入差距纳入考察范畴,并利用2000~200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以上各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消费习惯、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预期收入和住房建设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虽然有影响,但是程度很小;教育和医疗支出由于其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利率虽然对消费有影响,但显著性不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表征居民消费水平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正呈普遍下降趋势,2004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5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837.4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9%,农村居民生活有很大改善。但是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还存在很大差距,2004年城乡消费差距为3.03:1,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因此,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对政府改善农村经济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制定各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很…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2005-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财政支出和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考察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层面上政府财政支出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人口老龄化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财政支出反而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也会削弱这一扩大效应。该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财政支出作用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理,而且为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运用城乡收入差距增长率序列模型对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稳步推进城市化和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是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有效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坚持共享性发展,使更多的民众可以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有效遏制持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本文根据详实资料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进行了观察、分析。正确认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居民收入分配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使用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从外部冲击视角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农村及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但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作用要先于并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全国的收入分配不均衡程度,并且对前者的影响周期要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且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政府消费会引起经济负增长,同时也会对城乡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8.
政府税收对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曲线的周期性变化进行了解释,并对政府税收是否能有效影响收入差距做出回答。结果表明,在市场出清的情况下,工业品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会成为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内生因素,而政府对工业品和农业品所采取的不同税率政策也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5,(2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SPSS软件对2002年至2013年广西农村居民的消费构成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第一,生存型消费品的消费支出比例逐步降低;第二,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品的消费支出比例逐步增加。广西应根据农村居民的消费特点,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村消费观念等方面多做工作,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改善、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而通过消费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内蒙古地区而言,农村市场的消费存在较大不足,其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对农民消费起主要作用的收入意义重大。研究结果显示:一是内蒙古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受其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且财产性收入起着决定性影响;二是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8064878、3.171541和1.285131,即3种不同来源收入与消费支出均为正相关,且均显著,说明目前内蒙古农村居民消费受3种收入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许丹  章学周 《现代情报》2012,32(6):58-63
江苏省网络信息消费在居民实现能力、消费渠道和消费类型上都取得了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该文在大量数据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江苏省城乡信息消费函数,明晰居民收入与信息消费的关系,分析江苏省城乡居民网络信息消费水平。认为引导网络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政府仍起关键作用,并且应该首先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来促进网络信息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双 《未来与发展》2012,35(8):98-103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天津市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收入增长对城市居民消费的作用较之农村居民大,收入差距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提高天津市居民消费水平需要着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何蓓蓓  梅艳 《资源科学》2009,31(11):1973-1981
本研究选取1985年~2007年江苏省的生态足迹、经济数据,构建生态足迹消耗与人均收入、经济结构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的资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在实际取值区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二者的演化规律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②经济结构变量对生态足迹消耗以及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产生影响,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加大资源的消耗量,并刺激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促使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更加陡峭,相反,产业结构的升级则缓解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文章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弹性系数分析探讨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并估算了1978年~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在估算中,提出了利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联来订正营养素摄取量估算值的方法。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会娟  耿涌 《资源科学》2012,34(3):494-50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交通和通信碳足迹增加明显。最后针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碳足迹的特征,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丽君 《软科学》2014,(4):6-10
系统收集有关数据,揭示CPI与国内旅游需求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①CPI与国内游客、旅游花费、人均旅游花费的环比增长率呈反相关关系,与城镇及农村国内客流量、人均花费及总花费均呈反比关系;②与城镇相比,CPI对农村客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农村游客人均花费的影响相对较大;③在CPI上升时,农村居民可能减少每次出游的花费从而保证旅游次数,城镇居民则可能减少出游次数从而保证旅游质量;④CPI对人均旅游花费的影响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客流量和旅游总花费的影响大于CPI,在CPI与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客流量和旅游总花费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SPSS软件中的聚类方法,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居民(包括城市与农村)收入在增加,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区域收入不平衡的特点。表明改革开放给我国居民带来实惠,国家政策对人民生活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已经开始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静 《未来与发展》2014,(7):105-108
本文以存在梯度区域发展差异的江苏省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因素对江苏省区域城乡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除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特征的共性外,不同区域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文章最后对差异性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解释。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多年来经济总量位居河北省第一位的唐山市,这几年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消费需求总量的逐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唐山经济增长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唐山城乡居民消费对其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比农村居民的要大。因而,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统筹二者的发展,是唐山完成两个"率先"的目标、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