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主要任务是沉浸于这些诗文,对诗文加以内化(了解和欣赏),而且注意记诵和积累,让经典成为自己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诗经》,以及汉乐府民歌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是读懂古典民歌的前提,但是,要真正读懂,必须读懂古典民歌的绘画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2.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文,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学习、运用经典诗文的兴趣。一.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巨大魅力经典,是文学的,它给人的感觉总是美的,是大雅的。我们教师就是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自2005年就开始了新课改教学,高中语文课程由此进入新的阶段。笔者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经典诗文的教学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并探讨如何实施经典诗文阅读。一、学习经典诗文的价值首先,学习经典诗文能提升语文能力。经典诗词是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学生只有认真学习经典诗词,才会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鉴赏中华语言艺术的精华,奠定深厚的语言底蕴。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使用对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提出了全  相似文献   

4.
李明 《甘肃教育》2014,(11):72-72
正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可谓字字珠玑,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可见学习经典诗文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领学生感受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  相似文献   

5.
<正>作家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这些古代诗文经典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这  相似文献   

6.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诗文诵读”的评估报告说 ,73.1 %的家长和86.7 %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 ;88.7%的家长和96.7 %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 ;94.2 %的家长和100 %的老师认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据介绍 ,组织少年儿童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背中国古典诗文经典 ,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新推出的具有开创性的跨世纪文化工程 ,“平均每天20分钟 ,坚持3年 ,终身受益”。背诵古诗文 ,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 ,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事实证明 ,…  相似文献   

7.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的评估报告说,71.3%的家长和8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据介绍,组织少年儿童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背中国古典诗文经典,是中国青基会新推出的具有开创性的跨世纪文化工程。“平均每天20分钟,坚持3年,终身受益。”背诵古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事实证明,让孩子直面经典,比任何所谓…  相似文献   

8.
浩如瀚海的古典诗文,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年以来,随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开展,广大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空前高涨,“为  相似文献   

9.
中华上下五年的灿烂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文,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经典诗文就像一杯陈年美酒,使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如今,神州大地,处处弦歌之声,少年儿童诵读经典诗文已蔚然成风,数百万少儿从中受益。“读千古美文、做博学少年”正逐渐成为许多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经典涛文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文是《大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修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同样的作品,在不同层次上进行阅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经典诗文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在于它能够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因此《大学语文》的诗文教学无需刻意规避初高中教材里出现过的经典诗文,而是从审美上感染学生,从人文素养上陶冶学生,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增进对古典诗文的理解,将经典阅读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深厚。能形象化阐释和反映中华文化精髓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经典诗文作品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生动载体。语文教学可通过有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化名人的经典诗文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可开发《走进历史文化名人》校本课程,科学规划学习内容,落实经典诗文的背诵,夯实言语功底,加强文化积累,并通过写作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把经典诗文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积淀,滋养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歌的诵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诗文上溯远古,下达今日,与日月同辉。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篇幅逐渐增多,让学生学习好,当有必要。教学中必须做好从知人论诗的角度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础。经典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心灵、正确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承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15.
刘刚 《黑河教育》2013,(12):14-14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凝聚着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艺术魅力,它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成为凝聚、发展和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为了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我们班级让学生从小走近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诵读古典诗词名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我班特有的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6.
经典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诵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经典诗文是一朵语文学习的魅力之花,诵读经典诗文,为学生们语文学习打开一扇魅力之窗。  相似文献   

17.
裁判亮分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青,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中华民族文化。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  相似文献   

18.
吴圣云 《成才之路》2013,(28):59-59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吸收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发扬传统美德,懂得如何做人,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古典诗文是一朵芬芳四溢的奇葩。孕育。教师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引领孩子走进经典诗文,提升素养义不容辞。经过教者的组织营造,精心推荐,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孩子们陶醉于经典诗文,入情入境地朗诵并有所感悟。教者相机地加以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促进了孩子对诗文的积累与运用,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石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学习古典诗文对增进人们的文学基本素养以及培养健康的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古典诗文难读难懂,进而产生了排斥情绪。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阅读方法的介绍,试图为解读古典诗文寻找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