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通常认为杜威是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有着惊人的默契。本文以教育目的为视角,详细分析了杜威教育目的论中的"过程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中国教育实践进行了反思,认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过程哲学"能为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和指引。  相似文献   

2.
我国虽然有悠久的教育思想史,但作为学科的教育哲学始于1919年杜威来华讲学。杜威来华讲学之后,教育哲学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和重视。从1919-1949年,我国学者先后翻译了近10本国外教育哲学,自己编著了20余本教育哲学。国人编著的教育哲学,就思想而言,有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三民主义、天主教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就学科体系而言,有"哲学之教育应用"体系、"各派之教育哲学"体系、"教育之哲学"体系、混合的体系等。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教育哲学,不仅与西方教育哲学几乎同步发展,而且30年的建设,完成了中国教育哲学初建的任务,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的重要教育观,解读其深刻涵义,能够全面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了解其独特的哲学和教育思想。试图从教育隐喻的视角分析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内涵,探究准确分析教育隐喻的路径,重视对教育中隐喻概念的认识和分析,有助于从多视角认识和把握教育现象和主张。  相似文献   

4.
预测心智主张大脑是一台预测机器,用有层级的感觉推理和主动推理来减少预测误差。这一理论强调认知的实践优先性,掀起了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内部的“哥白尼式的革命”。预测心智的认知观与杜威的认识论有共通之处。杜威将实验探究视为认识的本质,蕴含了知行合一、行动优先之旨。杜威的实验探究认识论在三个方面与预测心智相契合。首先,探究是一种预测误差最小化,其形式是主动推理。其次,具有操作本性的观念对应于数字化概率的假设。最后,在康德的意义上,由探究后果建构的认识对象对应于先验概率。由这三个相似点出发,能更好理解二者对知行优先性的处理:二者都将知识和行动看作实现善果的手段。阐明预测心智和杜威认识论的联系,有助于发掘古典实用主义思想在当代心灵哲学中的价值,推进知行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注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杜威教育哲学所提出的学术批评,可为中国学者更准确地理解杜威教育哲学的得失提供更冷静的研究视角.白璧德与杜威之争主要包括三个分歧.从白杜之争的视角来看,杜威教育哲学至少在三方面值得关注和重新评估:当杜威以一元论哲学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教育哲学时,这种一元论容易把个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或他人;当杜威从民主主义的视角来建构其教育哲学体系时,需要谨慎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浪漫的情感主义;当杜威将进化论作为其教育哲学的基本视角时,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进化论所激发出来的"古今之争".  相似文献   

6.
高洁 《学科教育》2014,(4):17-25
杜威对传统哲学进行改造,建立了经验自然主义。“经验”是这一理论的最高概念。杜威认为,经验是生活中的一切,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人的行动提供指导。在其哲学理论的统摄下,杜威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哲学体系,推翻了逻辑实证主义反对价值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经验主义纯粹主观的价值理论,创建一种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的价值哲学。该价值哲学调和了价值与事实、手段与目的的对立。杜威的哲学观体现在其教育思想中,他的价值哲学也为我们思考价值教育的何去何从提供了新思路。杜威价值哲学视角下的价值教育提升儿童价值判断,使儿童在价值判断时注意自身经验及生活情境分析,注重行动与效果的分析,这种价值论观点为价值教育提供了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皮尔士创立"经验"概念到彻底的经验主义者詹姆斯,再到杜威认为"经验"就是效果,"经验"概念的含义历经了多次的发展变化。解读经典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不能忽视德国观念论的作用,德国哲学始终影响着实用主义的发展。康德哲学是皮尔士的思想燃料,打开了皮尔士的实用哲学之门;而詹姆斯的理论也携带着德国哲学的理论基因;杜威哲学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方教育大师杜威的教育思想曾是一种在近代中国传播极广的教育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缘故,杜威教育思想受到了十分严厉的批判,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也成为学术禁区。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学界开始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了重新评价,并使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得到了深化,这从一个方面具体反映了中国教育70年的深刻变化和重要发展。事实表明,没有改革开放,我国教育学界就没有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重新评价,也就没有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深化。展望对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未来,我国教育学者应努力把新视角、新资料、新观点作为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杜威从教育哲学中的经验视角出发,以思维规则为基准点,将当下的实际经验活动视为纪律的逻辑起点和现实特性,为纪律赋予了多维度的生产性意义,从行为规则的固化与钳制中“裂变重生”,在实践世界中重新赋予了纪律正向性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从“二元论”到“生产性”的思想演进是从传统纪律观到杜威纪律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缩影,存在着一种求索—断裂—重构的逻辑理路。在这种意义上,杜威的纪律教育哲学彻底脱离了传统哲学二分法的认知方式,重构了纪律哲学的出发点,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发生在当下的运动时态,也必将是一项连通过去与未来的经验性活动。  相似文献   

10.
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综合性思维的集中表现,也能够成为理解康德自由任意最全面的视角。康德在近代哲学中扮演的角色相当于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的地位,他在认识论上整合了天赋观念和经验质料,在实践哲学与目的论中统一了现象和物自身,这种工作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与当时自然哲学家思想的综合。这两位大哲学家在思维方式上的内在联系可从这一研究视角得以充分呈现。  相似文献   

11.
以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基本参照,概览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主义的社会是杜威的理想国;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造。杜威强调儿童中心,做中学等,反映出他独特的哲学视界,从中可追溯杜威教育思想的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教育?杜威回答: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之前读过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专著,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有所了解。近日读他的《经验与教育》一书,同样颇有感慨。特别是他关于经验与教育哲学关系的论述让我眼前一亮,有醍醐灌顶之感,也努力找寻到了我校教育哲学提出的科学依据。《经验与教育》一书不厚,以致出版时是与《我们怎样思维》合订的。书不厚,但理不浅。在这本书里,杜威努力强调着教育哲学的重要性,目的就在于"力图引起对教育问题更大的、更深的注意,以提出适当的处置办法"。这也正是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深入研读、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找寻依据"便成为我读此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试从康德的生平和其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土壤入手,分析康德教育哲学思想。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其批判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从人性论、认识论和道德论出发论证人类受教育的可能性、认识能力的能动性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康德的哲学教育思想为近代中国开展"德育"、"智育"、"美育"提供了哲学依据,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哲学基础到教育思想再到现实观照的逻辑,从康德人学思想中“人为自然立法”的认识论、“人为自身立法”的德性论和“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康德教育论述中的感官训练、道德教育、尊重儿童等内容所蕴含的有关人的认识能力、道德准则、存在本质等方面的人学观念,并进而揭示其人学与教育思想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康德教育论述的逻辑架构展现了他从认识论到德性论再到目的论的人学思考逻辑;另一方面,康德教育论述的思想内涵也处处与他对人的认识和理解相关联。对康德人学及其教育思想的诠释不仅有助于一线教师理解我国许多教育论述之哲学基础,还可为当今的“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等教育研究和改革路径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于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来说,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亦称杜威学校的教育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1896~1903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主持和领导了这一教育实验活动。因此,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成为了杜威的哲学和心理学实验室。用杜威自己的话来说,这所实验学校的目的在于,检验作为工作假设的某些来自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单中惠 《教育史研究》2002,(1):73-80,90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曾在中国访问和讲学两年多时间,其在近代中国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位西方教育家。就哲学和教育两方面来看,杜威在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方面,本文试从杜威教育思想在他访华前的传播,杜威的中国之行、师承于杜威的近代中国教育以及杜威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解决杜威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与其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杜威是哲学家,也是一位站在世纪之巅的教育大师。20世纪初叶,美国教育处于社会变革的转型期,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囿于捉襟见肘的财政窘状,不得不接受社会企业的投资。大学人文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就连哈佛大学这样的人文学堡垒也受到水沫雾絮、潮击浪拍的扑面压力。随着大学人文环境的变异,要求高校加入占领市场的行列,一时间淘金掘银的嘈杂声日渐隆起。在"市场就是目标,就业才是道理"的呼喊声中,美国联邦政府消减了对人文基础的投入,人文修养、艺术教育成为附庸风雅的一种"软性"教育目标。此时,杜威从芝加哥大学刚刚退休,逍遥漫步在他的家乡维蒙特州贝林顿的乡间小道,对外边所发生的事件充耳不闻。然而,他早年在高校讲学的那些思想,以及在其哲学思考中闪耀的学术光芒,成为拯救美国教育现状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是服务学习理念产生的根源与理论基础。服务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要素,正是杜威的经验教育对学习过程的最佳表述;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教育民主观则为服务学习的产生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杜威教育哲学思想还为我们今后研究服务学习提供了四条基本的理论框架。当前服务学习在我国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为防止服务学习理念的异化,一定要确立"在包容中借鉴,在责任中服务"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杜威对传统教育哲学的批判是研究杜威与现代教育关系的途径之一。杜威从"个体与国家"关系的维度出发,分析和批判了柏拉图、18世纪"个人主义"和19世纪的教育哲学。指出个体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是一致的;个体不能从属于国家,也不能超越国家;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教育机构为每个人的自由和多方面发展提供条件。杜威的研究为认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和现代教育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从HPTM到HPTS     
"数学教育哲学"系统理论的建立是充分发挥数学哲学对于数学教育促进作用的重要一步。这不仅为由数学史向数学教育的渗透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更应明确肯定在数学哲学与数学史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这也正是从整体上论及"HPTM"的一个基本意义。由 HPTM 向 HPTS 的过渡则不仅充分考虑到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而且也应更加重视科学教育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