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受教师评价体制、在职培训学习的质量,以及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破解制约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难题,要完善教师评价体制,激励农村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探寻适应农村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优化工作环境,推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相比城市小学而言,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师资专业水平不高,这是导致农村小学义务教育体系薄弱的关键。建构农村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建构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教育问题共享,激发教师的群体动力,从而弥补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的后劲不足。可以通过建立城乡学校互助合作机制,加大农村小学校际结对合作等途径,建构农村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武明丽 《成才之路》2014,(21):15-15
专业引领已成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专业引领要以自愿参与、以人为本、整体协调为原则。学校可以选择合适的专业引领形式,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建华 《文教资料》2015,(4):124-125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农村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教育课改的有效推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务之急。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进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农村小学校长应该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立足农村学校的现实,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目标,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供条件,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积极引领农村小学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让教师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小学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外部主体,其内部态度及管理评价、外部硬件行动措施等都会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就当下而言,农村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作为"主阵地"的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战役"中"不断沦陷"。文章基于"主阵地"学校这一角色,分析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校层面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重整"主阵地",助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对继续教育的迷惘;(2)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3)教学资源的低效率使用;(4)对新课改的不适应;(5)代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缺失等。需要我们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完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市黔江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包括知识结构与水平、教学经验与技能、职业发展动机、自我评价机制等;外部因素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学校文化氛围、家庭环境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坚持多元化策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自身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对广西农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教学自主性的现状。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性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教师拥有自主教学的能力;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性在学历、教龄、婚育状况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对此,国家、学校应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责任标准;教师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学校应开展多样的创新教学教研活动,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以广东省25所农村小学730名教师为被试,结合访谈法考查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适应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职称教师新课程理念适应性、新教材适应性、教学实践适应性、适应能力水平有明显差异。影响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新课改态度、自身素质、主观努力等主观因素和学校、家长、职业压力等客观因素。对策为:激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功能;加强有针对性的新课程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10.
董雁燕 《广西教育》2013,(21):10-11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是教师培训规范化的需要。要想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千方百计培养、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运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市彭水县中学教师信息、专业发展现状以及需求的调研分析,从关注农村教师本体价值,重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着手,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决定新课改成败的关键,要采取措施不断促进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时伟 《江苏高教》2020,(4):35-40
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面临着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的双重需求,存在有别于其他教师的核心素养,而乡村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却呈现出无根性、同质化与技能弱的问题,需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从职业伦理、教学环节与师生发展三个维度完善教学标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师资培训、营造宽松环境等措施,保障教学标准有序实施,促进卓越乡村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13.
谢华  赵雪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120-122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15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分析后认为,"不研究、不合作、不反思"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校本教研、教师合作、教学反思"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由于城乡地域差别,农村职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却难以开展。究其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其中职业教育不公平导致了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职校教师社会地位较低。职校教师职前培养的缺陷、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不健全也是影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内因则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即职校教师本身的内在动力不足,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不主动、不努力,对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奉献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校的教师教育主要目标与教育学课程的特性,设定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向,旨在发挥教育学对培养造就合格、优秀的农村教师应有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也彰显出教育学为农村教师服务和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实践韵味。  相似文献   

16.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石,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着力攻破点,也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还面临诸多问题,即外界态度和自我认同的"双质疑"、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不达标"、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不愿留"。面对以上困境,教师政策要凸显专业知识,提升乡村教师的从教幸福感;法治与德治并行,增进乡村教师的社会荣誉感;给予人文关怀支持,实现乡村教师的乡土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由于受经济因素、观念因素、管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专业发展滞后。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奠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3)改变教师在职培训方式,切实保证职后专业教育的实效;(4)引导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背景,挖掘改革前后中职英语教学的变化,分析其给教师职业幸福感带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中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结合背景,对问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创设积极的发展环境,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策略,使中职英语教师在有效教学工作中获得良好的职业幸福感,让职业幸福成为中职英语教师可以自己把握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9.
集团化办学现已成为各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抓手,而促进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亦将成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实地考察了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力量、多元文化价值和人格魅力是影响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促成教师在观念、实践方面的转变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转变。以“教师转变”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机理为:中介变量支持教师转变、“双环”驱动教师转变和规则因素全程影响教师转变。依此,集团校教师要融入学校文化生态,增强在诸多规则间的判断力,实现自身的转变;学校要把脉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促进各校区间的沟通,为教师转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改革的主要趋势一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培养机构改革,设置教职研究生院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二是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进一步凸显"实践主义"取向;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的在职研修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师资的终身化发展。从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