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投掷项目在运动训练学中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是一项以力量和速度为主要支撑的运动项目,投掷运动员力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所取得的成绩的大小。力量是掌握投掷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基础。投掷运动员要提高快速力量训练水平,必须加强专项力量训练,解决好快速力量训练向专项力量训练的过渡和转化。  相似文献   

2.
力量训练是投掷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训练之一,力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发展,正确合理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成绩的提高。因此,国内外从事投掷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特别重视力量的发展。我国投掷项目(尤其是重器械的项目)的成绩。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力量水平相差很大(当然技术水平和其他素质也有差距)。如以重器械投掷运动员的杠铃深蹲一项相比较: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杠铃深蹲均在300  相似文献   

3.
力量素质是影响投掷运动员投掷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是投掷运动中的重要素质,是掌握技术和创造优异成绩的基础。铁饼是一项力量速度性项目,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投掷的成绩,因此力量训练在铁饼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铁饼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早已被广大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而且力争在训练中采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努力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力量训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一般力量训练或最大力量训练,采用的手段多数是抓举、卧推、半蹲、高翻等,作为发展基础力量的主要手段,经过系统有效的练习,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躯干与四肢的肌肉力量。另一类称为专项力量训练,是指与专项技术动作有直接关系近似于专项技术动作的力量练习。掷铁饼是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速度力量性项目.铁饼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水平与投掷成绩密切相关。快速力量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爆发力,在速度力量性项目中,爆发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运动成绩的优劣,在发展最大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爆发力,从而提高快速力量。这样既能促进最大力量水平的提高,又能使快速力量训练效果倍增。正确认识力量训练的内涵和分类,对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和科学的进行力量训练以及保证训练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兴锋 《精武》2012,(14):25-26
现代标枪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及专项投掷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专项技术训练中,抓好快速力量训练是取得成绩的关健。投掷运动受的力量训练与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目的不同。举重比赛是将重物举起来站稳就算成功,而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通过力量训练促进专项投掷成绩的提高为最终目的。尤其是标枪运动,是器械较轻,助跑距离较长项目,需要快速协调力量。本人通过多年的标枪训练,理论实践,根据运动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的原理,采用和制定快速力量练习的训练方法,取代了传统的以大力量为主的力量练习,使少年标枪运动员成绩和技术,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使用不同重量器械进行训练快速提高投掷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投掷项目中,想要获得较好成绩,除良好的技术外,专项力量与快速的爆发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要快速提高投掷成绩,必须快速提高两者的力量,但在投掷训练中,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与发展快速的爆发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运动员大力量练习安排比重大,专项力量发展了,但快速的爆发力就会减弱。出手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弱,反之,快速力量练习安排较多,专项力量又不会有很大提高。如何在训练中使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与快速力量相互协调发展就是快速提高投掷成绩的关键,使用不同重量器械进行训练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力量素质在投掷项目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力量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高等学校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阐述了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本文认为:根据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投掷项目训练中,应以力量训练为主、技术训练为辅.  相似文献   

7.
<正> 力量和爆发力是田径运动技术之外的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除长距离跑的主要因素是耐力之外,田径其它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成绩都与力量的发展紧密相关,尤其是在投掷项目中更是如此。如何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本文着重介绍一些发展青少年一般性力量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旨在供广大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选择采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投掷运动中人体作用器械做功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原理。力量训练时,必须考虑影响投掷项目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肌肉收缩的速度与力量特性以及器械做功与运动成绩关系的力学特征等规律。提出了加强最大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加强峰值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点,加强速度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投掷项目是一项能够综合反映运动员身体力量的体育运动项目,但同时在前期的运动过程中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在长期训练中有意识地强化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本文主要从投掷项目中所说的力量素质出发,分析高中学生投掷项目力量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探究如何加强高中学生投掷项目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0.
掷铁饼是以力量为基础、速度 为核心的速度力量性项目,铁饼运 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水平与投掷 成绩密切相关。由于对掷铁饼项目 特征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 使力量训练成为铁饼运动员身体素 质训练的重要内容,而且使人们明 确了只有当力量练习的方式与专 项动作特点吻合时,力量训练中所 获得的力量才能转移到专项中去。  相似文献   

11.
力量训练是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对掌握技术、技能有着直接影响。力量素质训练已是青少年投掷运动员训练中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少年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力量是投掷的生理学基础,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非常重要,必须从小抓起。少年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依据投掷项目的特点和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训练的各阶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手段,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3.
投掷运动员,由于与田径重器械发生关系,在他们的训练中,通常用大部分时间来发展力量。现在,专家们普遍认为,最近几年来投掷成绩的进步,首先取决于运动员很好的力量训练程度。但,铅球运动员不能简单地发展力量。在这个项目中,获得速度力量,即在一瞬间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具有特殊的意义。要知道,推铅球重要的不仅是具有巨大的力量,而且需要在一瞬间运用这种力量。这是田径投掷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可见,必须注意到投掷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运动员的动作速度愈快,就愈能在极短的时间里,为使器械产生加速度而动员自己的最大力  相似文献   

14.
投掷     
G824.02 20013532 少年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刊,中,I]/马世军,王大平∥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4).-83-85表1参3(XH)投掷项目∥力量训练∥少年肌肉力量是投掷的生理学基础,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非常重要,必须从小抓起。少年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依据投掷项目的特点和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训练的各阶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手段,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5.
少年标枪运动员基础阶段的力量训练,应以发展快速力量为主,跟举重、铁饼、铅球、链球等项目的力量训练是有区别的。标枪投掷属于轻器械纵轴用力速度型项目,并不需要很大的绝对力量,但必须有良好的快速力量做保证,其特点必须具有“爆发性”。标枪运动员除了其他必需的全面身体素质外,快速力量的好坏,对标枪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运动员该阶段训练的方向是:发展快速力量,促进标枪技术的掌握,尽量提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6.
肌肉力量是投掷的生理学基础,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非常重要,必须从小抓起。少年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依据投掷项目的特点和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训练的各阶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手段,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体院运动系投掷运动员的训练为样本,通过对运动员的踝关节力量的训练。对训练前后的技术和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运动员踝关节力量的提高,使之投掷技术和成绩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投掷项目是力量和速度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运动项目。投掷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瞬间参与工作把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作用于器械上的能力。少年投掷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其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一、发展力量素质培养投掷能力力量训练是培养提高少年投掷能力的重要部分,通过力量训练可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促进  相似文献   

19.
雅典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3名运动员成绩进展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In ternet搜索相关数据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程序对雅典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3名运动员历次成绩进行分析,探索其实现增分的策略,并通过中国运动员齐海峰的成绩分析对其训练提出建议。研究认为,雅典奥运会前3名运动员初期具备很高的速度或力量基础,以速度训练为主促进其他项目的发展,并将投掷项目作为训练突破口,建议齐海峰今后强化速度力量性项目。  相似文献   

20.
强勇 《灌篮》2021,(3):49-49
在我国体育事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运动项目的专业运动员数量都正呈逐年增多趋势,田径投掷项目也不例外。为了促进运动员在田径投掷项目比赛中的水平发挥,日常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本文首先简述了核心力量的概念及特点,其次分析了田径投掷项目中核心力量的训练意义,最后介绍了田径投掷项目中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教练带来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