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和言语是现代语言学的一对重要概念。语言一般指经过规范化了的言语体系,言语即被用来指称语言的个人变体。在新闻实务研究中,我们发觉.大家熟悉的“新华体”语言和“郭玲春体”的语言都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这种新闻语言白勺.表现功能在反复的使用中也会凝固和耗尽。近几年来,一些新兴的都市报有意打破固有的新闻语言模式,努力摆脱沉重的语言禁锢。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之父”泰普斯科特(DontTapscott)在《数字化成长》一书中阐述了他对于传统媒体言论的看法:“在过去资讯垄断的权威时代里,人们无法找到真相,而掌握及控制资讯这就可轻易欺骗他们。”他同时也指出:“但在网络的世界里,一切都会透明化,极权和欺骗将不容易存在。”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堪称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强势媒体。相对报刊而言,广播电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对受众不设识文断字的“门槛儿”.尤其那纸媒体无法超越的动态的声像符号系统所特有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更使广播电视在受众的媒体选择中独占鳌头。在广播电视传播的声像系统中,播音员.主持人是以媒介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直接面向受众通过有声语言(电视中辅以形象)进行传播,他们的语言质量必然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娱乐欣赏.知识教育等广播电视功能的传播效果。同时,无论在严肃的新闻节目里.还是在轻松的娱乐节目中.也不管俗称“编辑部代言人”的播音员.抑或个性化鲜明包括有些另类的主持人.他们在节目中的言语.都仰仗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性质及广电事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而具有特殊意义的权威性.示范性、普适性,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不胫而走.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涉及舆论导向、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民众的语言水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香港作为一座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都呈现多元化的模式.在香港,提起语言教学,人们经常会说“两文三语”.“两文”即中文、英文书面语,“三语”即普通话、广州话(粤语),英语口语.  相似文献   

5.
新词新语——汉语中的新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从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到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乃至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众多的新学科、新技术、新产品引进来,使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增加了一批又一批新词新语,成为汉语中一个充满朝气、备受青睐的新兴家族。青年一代独领风气之先,爱学爱用这些新名词新术语;多数中老年人也能欣然接受,赶上新潮,不甘落后,在他们口头上时不时地会迸出“打的”、“挨宰”、“影碟”、“牛气”、“桑那浴”、“卡拉OK”之类新鲜词儿。粗略估计,近…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南方周末》发表了题为《少表扬分内事》的“读者来信”。南京读者吴文静在信中说.他和老伴都是医生。他们发现如今媒体表扬医生的门槛很低.什么态度好、拒红包、挂水“一针见血”。都能登报上电视。想当年(1960年代),他们“护理重症病人几夜不合眼.给病人洗脚擦身,在家里熬米汤、骨头汤喂他们,天经地义,从没受过表扬”。他担心,“做点分内事都宣传.会降低医生职业的神圣感。”  相似文献   

7.
内地的贺岁片,冯小刚即使不被称之为“鼻祖”,起码也是一个永远无法绕行的建筑。冯小刚曾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到:“1997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个导演在中国拍了一部贺岁片,神话般地传遍座座城市,奇迹般堆起了票房的金山……”我们不知道冯导演的青春都献给了谁,但可以肯定他的青春有不少都砸在了贺岁片身上。  相似文献   

8.
电视语言是由电视画面和有声语言两大部分组成的。众所周知,有声语言在电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电视是视觉媒体,画面是电视的主体和基础,是受众接收信息的主渠道。英国电影艺术家纳斯特.林格伦曾在《论电影艺术》一书中充分肯定了视觉在人们接收信息中的重要。他说:“对于极大部分的群众来说,印象最深刻和最持久的东西还是电视中的视觉部分,而且那些最有效果的影片都是一些先满足眼睛,其次才顾到耳朵的影片。”他这里虽讲的是电影.但也适用于电视。电视画面的主题思想及作者意图的揭示,离不开有声语言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朱春阳 《新闻大学》2020,(3):I0001-I0001
这个3月的27日,84岁高龄的教皇方济各在梵蒂冈圣彼得教堂对着空无一人的广场发表了“致全城与全球”致辞。他讲到:“我们意识到我们在同一条船上,我们所有人都脆弱而失落,但同时又彼此相重相需。所有人现在都要团结起来,每个人都需要彼此的安慰。”然而,这又是何其艰难。《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仿佛历历在目:人类希望共同携手构建一座直通天堂的高塔,却因为语言不通而相互冲突,高耸入云的巴别塔随之就轰然倒塌了。巴别塔的废墟,因此成为人类共同体一个忧伤的墓地。  相似文献   

10.
彭曙光 《中国广播》2005,(10):32-34
人们运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因而,发话者就不能不考虑受话者的感受。语用学家把这些语言交际双方不得不考虑的说话的环境因素称之为“社会人文语境”。他们认为,人的言语交际行为不仅无法摆脱社会人文网络的影响,而且它与社会人文语境的关系似乎比语言符号系统来得更加密切,可见,人们不可能“为所欲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相似文献   

11.
在多数成年人的记忆里.童话几乎等同于安徒生和格林;在中国,凡出版过儿童读物的出版社,都出版过“安徒生童话”。他的作品在世界被翻译成150多种语言。在他之后的一个多世纪.每天都有人读他的童话;而在一年中某一天,人们会想起这个制造童话的人。  相似文献   

12.
某刊物辑录一级“奇闻”,说某国一个气功爱好者,“被放入一座3米深的坑里,然后用土填平,埋了100个小时后,又从深坑里爬出来并向人们招手致意”;又称一位气功大师,埋在地下20年后,人们根据他的“遗嘱”将他从地里挖出来,他居然跟20年前一样地活着。稍有科学常识的人便知道,且不说人体埋在地下不知要负多重的泥土挤压,即使不是被埋在地下,人完全绝食(也不输液)后,能活一两个月就是“奇迹”,断水则难活10余天,断绝空气更是要不了多久就会窒息而死。上述气功“爱好者”也好,“大师”也罢,就算他们除了人体凡胎之外,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13.
张力 《档案天地》2009,(6):62-63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心中最不愿盼望的日子来了!失亲之痛,平日里郁积的泪水和悲痛,在这一天人们会向逝去的亲人挥泪诉说。一座座墓前升起的青烟.燃烧的灰烬.也算是告慰了九泉之下孤独的灵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便是人们祭祀亲人.表达哀思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死”论文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死”论文现象分析与对策许淳熙【武汉】1.“死”论文的含义英国哲学家休谟曾哀叹其著作《人性论》“从印刷机器中一出生就已经死了。”之所以说“死”了,是因为他认为这本书毫无反响,“甚至连在狂热的人们中激起一丝怨言的荣誉都不曾得到”。 ̄①尽管后来表明,休谟...  相似文献   

15.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教授雷·伯威泰尔的研究说明:当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常有声语言(说话)占35%,无声语言(形体)占65%。而处于观众目光焦点的主持人则有更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不仅需要观众理解他的有声语言,更精彩的是要让观众体味他的无声语言,并让观众能在不同的场合下正确理解这种信号,可能的话使观众从他的形体语言中领悟到一些无法言传的微妙情感。对于主持人来说,每一次主持都无啻于“写”一篇“文章”,用形体展示来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语言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的载体,是一座宝库。我们都是社会的人,不是孤立的“鲁滨逊”。在没有文字以前(包括现在还没有文字的若干民族),人们就是靠语言来沟通思想,协同行动,进行狩猎、农耕等生产活动,靠语言来传播文化,讲述和继承历史,以维系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有了文字以后,语言仍然是人们交流思想使用得最广泛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一种“书面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的前身是口头文学,是“说书人”的话本。小说是叙事文学——把(故)事(感)情叙述给…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都在干着泥瓦匠的活,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在垒墙,第二个说在挣钱,第三个说在建一座楼房。他们显然干的是同一种职业,却有着不同的工作动机,这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从业观。仔细想来.认为是在“垒墙”和“挣钱”的两虽然略  相似文献   

18.
“农民义工”、“士兵专家”、“英子姐姐”、“夷陵大禹”、“食品卫士”……在宜昌这座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只要提到这些特定称谓.很多市民都能如数家珍般地为您讲出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因为和这些称谓相对应的,都有一位可敬可亲的典型人物。他们是宜昌家喻户晓的英雄群体。他们构筑了宜昌的精神高地,他们引领着宜昌的时代新风。  相似文献   

19.
在“易中天热”“于丹热”的同时及其后.声势浩大、数量众多的健康养生类书籍开始充斥中国图书市场。林光常、“刘太医”、中里巴人、吴清忠、马悦凌、萧言生.曾几何时.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著作开始为广大老百姓所熟悉。大多数这类书都有着一个共性:打着中医旗号,否定现代医学常识,同时夸大人们日常行为对身体的危害,“养生”观点耸人听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每到年底,说到马上过去的一年,人们总爱用“灿烂”“辉煌”:说到即将到来的一年,爱用“更加灿烂”“更加辉煌”。我们却更愿意相信老百姓的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要一件一件地办。苟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07年一座座奥运场瞎在建设中,工地上民工往来。2007年.我们杂志的小李怀孕了,成为大家重点保护的“国宝”。一切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大轰大嗡,我们一年年走过了平淡的日子.蓦然回首,啊,生活有了那么多的变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原来辉煌就孕育在平淡之中. 2007年,对于举国期望的2008年,是一个十月怀胎的年代。一个孕育辉煌的年代。 在这样一个年代中,世界传媒界发生了哪些事?中国的传媒界做了哪些事?有了哪些发展变化呢?年终岁尾,我们不妨细细盘点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