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进谏属于当下秘书工作中的参谋咨询工作。《三国演义》中,进谏是经常性的活动,几乎无处不在,而且成败皆有。虽然时隔近两千年,但值得后世学习的方面依然很多。就提高秘书参谋咨询工作的有效性而言,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进谏活动,值得借鉴的主要有四个方面:进谏者进谏之前,必须清楚问题的根本;提出的谏言不只是要劝阻领导改变主意,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解决问题;危急时刻,进谏还应一语中的;进谏之后,应及时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以提高进谏成功的机率。此外,领导的信任也是进谏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古人的谏书既要重视动机又要重视效果,后人评价谏书不能只论忠心不谈技法。韩愈的《论佛骨表》从效果看应该算是失败的谏书,后人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进谏要顾忌君主的尊严,区分不同的对象,来用较为含蓄委婉的言辞,而且要讲究分寸。这些即使在现在也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铉为宋初名臣,一生仕宦沉浮,为官敢于进谏,为民建树颇多。而在文坛上,姚铉更是因《唐文粹》一书名流千古。十年呕心沥血,百卷《唐文粹》开革了五代以来浮靡不实之文风,展现了有唐一代"古雅"文风的面貌,成为北宋古文运动之先导,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历代文人学者探道诣极之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努尔哈赤的纳谏思想,既有对女真原有议事习惯方面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汉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他发展了女真原有的集议制度,确立诸王贝勒议政体制;吸取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经验,广开言路,求言纳谏,要求贝勒大臣要敢于进谏、勇于纳谏,并以此作为选拔官员和评判官员忠诚与否的标准.他的这些举措为壮大女真起了重要作用.虽然由于时代和民族的局限,努尔哈赤的纳谏思想还不够系统和全面,但其在纳谏方面的真知灼见,对后世还是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乐于讷谏”,“择善而从”,为历代史家所称颂,认为这是形成“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之一,唐太宗本人亦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圣明君主。他不计前嫌,重用以直谏著称的魏征,被历代奉为君臣关系的楷模。他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更是成为千古名言。但纵观唐太宗的统治,可以发现,对于臣下的进谏,他并没有能够做到表里如一。如终如一,特别是到他的中晚年,他对于群臣的意见,就表现出“不好直言”的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运行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在本质和功能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政治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又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它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政治文化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是吉登斯建构其政治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解放政治是要消除剥削、不平等和压迫,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因而是宏观政治;而生活政治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搁置一边的道德和生存问题,因而是微观政治.在后传统社会,生活政治逐渐取代解放政治而占据主流政治的地位,因而出现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的转型.生活政治关注生态、身体...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大学生政治参与活动不断发展,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动机不断变化,大致经历了从信念型和服从型的政治参与,到非理性的激进型政治参与,再演变为功利型政治参与三个阶段,曲折性和前进性特征共存。通过增强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和政治参与使命感,拓宽和开辟更多的适合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渠道,完善青年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等途径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公民社会中政治参与的主力军,他们的政治素养、政治参与程度和政治参与水平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稳定和政治民主改革的进程。经过实际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虽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但对政治现象的认知停留于表面,忽视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义务,政治参与动机功利,政治参与冷漠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他们政治参与冷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政治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呈现多元并存状态,各种政治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激荡起伏,尚未形成全社会的政治共识。建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应当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主流政治文化建设;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借鉴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提高全民族政治文化素质,扩大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时期谏官的设置基本承袭唐制,各政权在戎马倥偬之际,仍能维持着比较完整的谏官建置。在谏官的选任迁转上,重视候选人的品德和从政经历。当时对谏官言事比较优容,并让其管理匦函之事。这都有助于谏官行施职权。谏官的职责主要是对君主进行谏诤,另有许多职外差遣。  相似文献   

12.
唐代小说家藉着生花妙笔,写就了许多照耀古今的传奇作品,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具有严格意义的小说文体不仅形成了,还达到了日趋成熟境界。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唐代传奇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现存朝鲜半岛和唐朝关联的金石碑志共有233篇。金石碑志可验证、补充《旧唐书》、《资治通鉴》、《三国史记》等文献记载的缺失,有助于对入唐新罗僧侣关联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唐与朝鲜半岛关系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翔实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了韩愈的神化,唐宋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以及韩愈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合力而促成了韩愈这一"唐人宋神"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5.
唐代女冠诗是唐代社会文化的特殊产物 ,与前后各代相比具有不同凡响的美学风貌。唐代三大女冠诗人李冶、薛涛、鱼玄机的诗歌 ,从“情”这一特殊层面出发 ,表现出率性而作 ,不讳言情的放情笔调。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道教史上的兴盛发展时期,也是道教从民间宗教跃升为国家宗教,并对唐代社会产生影响的重要时期。史籍道经中有关唐代国家行用道教投龙的记载,是道教仪式已上升为国家祭祀大典的有力说明。唐代帝王热衷于投龙是崇信道教所致,投龙仪式更反映出唐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崇道风尚。从道教经法制度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投龙仪式具有宗教功能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来读到霍志军先生的《唐代御史制度与文人》,这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唐代御史与文学》的基础上后续研究的又一部成果。早在作者2007年赴陕西师范大学跟随著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傅绍良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之时,其就有了一个更为长期、宏观的研究计划,因为"唐代御史与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厚的选题。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19.
主要探讨儒家关于修身与治国二者关系的思想内容的历史演变及其特色,认为先秦儒家就已出现身国共治思想,但并未寻找本体依据。两汉以天为外在依据以修身治国,唐朝儒生开始尝试从心性论的角度探讨身国共治,宋明理学把外在之理寓于性之中来谈身国共治,明朝心学达到身国共治思想的最高形态:即身即国,由内圣直接开出外王。体现了儒家身国共治思想逐渐本体化,并最终达到即本体即工夫境界的历史特征。此外,还进一步揭示了儒家身国共治思想的合理内核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代所称之“礼”既指体现礼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的“三礼”,又指唐代统治者根据政治需要与社会变迁因时变通制定的“新礼”。唐令的制定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礼的宗法等级原则和精神,唐令的许多规定直接来自于礼的内容,而这个“礼”,主要是指以“三礼”为代表的古礼。唐代“纳礼入令”不仅表现在唐令与礼(三礼)的内容的一致性上,而且也反映在唐令与礼的冲突问题上。唐代礼令关系的另一面,即唐礼与令的衔接关系。唐令与唐代礼典的这种衔接关系一方面取决于唐令的制度法性质,同时也是由唐代礼典的礼仪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