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庄子》之思想与《周易》有关 ,这可从《庄子》论《易》、《庄子》论“命”、《庄子》之文句等方面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2.
《药地炮庄》解《庄子》为儒家作品,认为庄子用类《易》的文风和通篇寓言遮蔽其真正的《庄子》之象,庄子的真正思想并非《庄子》中所述的内容.按照《炮庄》解《庄子》的观点,《炮庄》亦可能不是一部解《庄子》的作品,解《庄子》是为遮蔽《炮庄》想要表达的真意,方以智设置局中之局,《炮庄》虽在“炮”《庄子》,但其真意不在《庄子》.  相似文献   

3.
高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3,(30):277-278
《庄子》和《韩非子》二书中的寓言同具幽默情趣,但《庄子》寓言的讽刺性极强,甚至达到辛辣的地步。而《韩非子》的幽默多表现为滑稽,在滑稽中见讽刺。  相似文献   

4.
刘辰翁《南华真经点校》与以往众多解庄者以注疏的形式阐发《庄子》义理有很大的不同,他采用了随手批注的评点形式,记录其对庄子的评论,主要是是对庄子"诡奇"的表现手法、"画意"和"味"以及"真"进行了阐释。这些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庄子》的艺术魅力,也因此开了《庄子》评点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列子》一书为魏晋人伪作,其书的寓言创作受到《庄子》诸多影响。从文献角度对《列子》应用《庄子》寓言的情况作一全面的梳理,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直接引用型、扩充型、杂揉型。  相似文献   

6.
宋玉赋受《庄子》影响甚大。研究者在探讨《庄子》对宋玉赋的影响时,多从赋体文学的特征着眼,认为宋玉赋中的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艺术特征来自《庄子》。然此类观点显非圆照,因为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乃赋体文学长期发展广泛吸纳沉淀而成的结果,并非专得自某一家。全面考察《庄子》与宋玉诸赋,最具《庄子》"个性"而又被宋玉赋所接受的,当是题材、作法与语言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庄子》一书兼具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宋代以前,研究者多着重于义理或字词训诂。真正较为全面地从文学这一角度来解析《庄子》,则是从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开始的。该书是宋代《庄》学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庄》学史上一部较有特色的著作。该书除了以佛学、理学解《庄》外,还特意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并开启了明清《庄》学重视《庄子》文学色彩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名篇,具有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同时又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养生理念,一身而兼具文学和哲学双重价值,在《庄子》中具有普遍意义。《庄子》教学应以揭示其文学和哲学独特性为旨,而特点则必须从比较中得以确认,其中有自身的比较,有同质和异质的比较,也有其他共时性和历时性对象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庄子·大宗师》中子贡助理子桑户丧事和《庄子·天地》中的子贡遇汉阴老人两则重言对《论语·微子》中子路问津和子路遇荷穰丈人的两则故事在叙事视角、叙述者类型、叙述情节、叙述人物和叙述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叙事方式,本文因此认为《庄子》重言有模仿《论语》叙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天下》乃《庄子》全书之最后一篇。对于《天下》是否为庄子所作,历来争论不休,而从《天下》篇所描绘的“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与庄子内七篇中的理想人格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天下》乃庄子所自作。  相似文献   

11.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名篇,具有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同时又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养生理念,一身而兼具文学和哲学双重价值,在《庄子》中具有普遍意义。《庄子》教学应以揭示其文学和哲学独特性为旨,而特点则必须从比较中得以确认,其中有自身的比较,有同质和异质的比较,也有其他共时性和历时性对象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受庄子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哲学上,它在文学上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也是全面而深刻的。它由《庄子》"至乐无乐"观点出发,阐发了"至情无情,无情大情"的创作主旨。在结构上,同样受《庄子》"始卒若环"递进循环论的影响,构造了大循环下匡套无数小循环的双重循环结构。艺术手法上的借鉴更多,尤其以梦境的营造为代表,庄子是梦象文学的创始人,《红楼梦》则以色彩斑斓,意味悠长的梦境,将梦象文学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庄子》描绘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对于女性的塑造,《庄子》具有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庄子》作者对女性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文试图探讨《庄子》中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探索《庄子》对这些女性的特殊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读《庄子》,人们印象最多的是庄子文章的气势磅礴、纵横恣肆;庄子思想的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庄子寓言的想象奇特、寓意深远和庄子风格的嬉笑怒骂、了无拘囿。但思想家的思维总是涉猎广泛的.细读《庄子》,我们不难体悟:庄子还是一个重视教育、讲究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5.
温莉艳 《现代语文》2009,(10):56-56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诚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逍遥"二字是解读《庄子》的至要语素,也是解读《庄子》的一把钥匙。"逍遥"就是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而相应的,"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中子贡助理子桑户丧事和《庄子·天地》中的子贡遇汉阴老人两则重言对《论语·微子》中子路问津和子路遇荷穰丈人的两则故事在叙事视角、叙述者类型、叙述情节、叙述人物和叙述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叙事方式,本文因此认为《庄子》重言有模仿《论语》叙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王国维把《庄子》书中大量的"故事"与西方的"神话"联系起来,开百年《庄子》神话研究之先声。郎擎霄确认了《庄子》书中神话传说的存在,以此说明《庄子》艺术手法的高超。茅盾看重《庄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庄子改造利用神话材料为寓言的过程中已经使神话非神话化了。闻一多认为庄子崇信万物有灵,对神话采取了吸收、消融和改造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袁珂对《庄子》神话研究用力颇深。新时期《庄子》神话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寓言研究、神话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与《山海经》、屈原的比较研究等几方面。反思《庄子》神话研究,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袁宏道以不恃情量来解《庄子》的"逍遥",以"无常"和"物本自齐"来阐释庄子的《齐物论》,以生之如戏、形去神在与即生无生来论述他的生命观,以无我除执论述《人间世》,以"觉明真常"释《庄子·德充符》中的"德",最后论述了"天道自然"的治世论。  相似文献   

19.
马叙伦说:“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也是整个庄子患想的神髓,读懂了《逍遥游》,也就抓住了通向庄子世界的钥匙,也就理解了那颗极冷而又极热的心,也就明白了庄子的希冀与无奈、是非与得失。  相似文献   

20.
《庄子》作为经典,是如何可能的?对此问题,研究的思路有二:一是文本细读,即对《庄子》文本进行细致研究,着重于回味经典的精神世界,探究作为经典的《庄子》经典性何在;另一种思路则可称之为历史追踪,即把《庄子》放在接受史的视野下,去展现《庄子》实际存在的历史状态,呈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庄子》的具体面貌,考察《庄子》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